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

2022-05-18 06:18:05劉帥金殿臣
商業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

劉帥 金殿臣

內容提要:統籌推進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高是中國經濟步入新發展階段的重要任務。本文從環境規制影響產能利用率的理論脈絡出發,探索環境質量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高雙贏的可能性,采用2001-2017年制造業19個細分行業面板數據,構建隨機森林和系統廣義矩估計模型,檢驗環境規制、技術創新及二者交互項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結果表明,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存在顯著的倒U型關系。整體而言,技術創新并未在環境規制提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中起到顯著地調節效應,但具有明顯的行業分化特征。其中,技術創新的正向調節效應在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清潔型制造業更為顯著。“十四五”時期應將完善環境規制體系、改進環境治理方式與制造業綠色技術創新有機結合,堅持創新驅動生產方式綠色轉型,以高質量供給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關鍵詞:高質量發展;環境規制;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系統廣義矩估計

中圖分類號:F124;F0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148X(2022)02-0078-08

收稿日期:2021-06-21

作者簡介:劉帥(1990-),男,山東棗莊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產業經濟、工業資源環境與財政政策;金殿臣(1989-),本文通訊作者,男,浙江溫州人,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全球風險治理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研究方向:財政政策與高質量發展。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我國綠色發展的產業支撐問題研究”,項目編號:17CGL002。

一、引言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疊加疫情沖擊的嚴峻形勢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做出“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戰略部署,旨在高水平協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制造業結構安全穩定。在此過程中,產能利用率不足仍是新發展階段持續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如期實現“雙碳”目標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事實上,作為治理產能過剩的重要工具,環境規制已被納入工業綠色發展的政策框架之中[1]。需要注意的是,近年來,在“層層加碼”的生態環境績效考核壓力下,地方政府傾向于以過度“去工業化”的手段換取短期環境改善的“成績”。這不僅導致“關、停”等行政手段的濫用,還忽視了生態環境改善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之間的平衡關系。更應警惕的是,在中央環保督查重壓下,地方政府實現短期環境績效目標的偏好明顯存在地區間的“模仿”和“攀比”行為,致使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和制造業綠色轉型缺乏系統性動力,甚至存在放大后疫情時代實體經濟加速衰退而環境質量難以根本性好轉的風險。

在不同因素影響下,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的關系仍值得商榷,現有研究并未對此展開系統而深入探討,尤其是環境規制能否起到提高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作用,環境規制作用于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調節,以及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影響是否存在異質性等問題均有待進一步考證。與此同時,解答上述問題對合理運用環境政策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高、統籌推進環境質量改善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啟示作用。

二、文獻綜述

近年來,學者們開始從環境規制視角解讀產能過剩形成的機制,探討環境規制對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力圖廓清環境規制作用于產能利用率的內在機理。基于“遵循成本”假說和“創新補償”假說展開研究是一個主要的研究方向[2-3]。OECD國家環境稅就主要通過“遵循成本效應”和“創新補償效應”來提高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且在經濟發展水平、技術創新水平及市場化程度較高地區更顯著[4]。同時,有學者認為放松環境規制吸引高污染產業投資,是造成污染密集型產業過度投資而產生產能過剩問題的重要原因[5]。實際上,環境治理與產能過剩化解路徑存在一致性,環境規制強度增加可以緩解產能過剩矛盾[6]。不過,環境規制對提升產能利用率有效性和異質性難以確定,尤其是在考慮地方政府競爭行為等相關因素的調節作用時,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激勵作用是否會被強化或削弱仍有待考證[7]。

在探索環境質量改善與產能利用率提升雙贏路徑時,現有文獻著重考察了技術創新的中介調節作用。學者們以“波特假說”為理論基礎,佐證了技術創新在環境規制引導產能利用率提升中的積極作用。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的區域產能調節效應具有顯著的非線性門檻特征[8]。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和產能利用率之間均存在“U”型關系,技術創新在其中具有顯著的中介效應[9]。不過,也有研究表明創新補償效應效果并不明顯,環境規制主要通過淘汰污染密集型行業落后產能來提高產能利用率[10]。在對細分行業進行探討時,部分研究結論顯示,環境規制對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存在顯著的行業異質性。就輕度污染型工業而言,環境規制起到了促進全要素生產率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技術進步偏向需結合要素稟賦結構才能更有效地提高生產效率。而技術進步不適宜時,資本式技術進步反而通過投資、需求、研發和資本配置效率加劇工業產能過剩。這也表明,環境規制激發技術創新進而促進產能利用率的傳導機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綜上所述,已有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的有效性尚存爭議。一方面,現有文獻并未統籌考慮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高與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的雙重目標,缺乏對技術創新的調節效應進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影響的行業異質性與時間異質性都有待深入探索。此外,就研究方法而言,現有研究變量選擇主要參考已有文獻中常選用的變量,可能存在變量選擇主觀隨意性問題。因此,本文基于2001-2017年省際面板數據,利用隨機森林計量方法進行控制變量篩選,并運用系統矩估計等計量方法進行實證分析,驗證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技術創新的調節效應及其異質性。本文邊際貢獻主要有以下三點:(1)本文論證了技術創新在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中起到的調節作用,為探索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制造業綠色協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和理論基礎。(2)本文考察了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的形態關系,并從污染密集程度、技術密集程度等維度出發分別檢驗了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異質性影響,為運用環境規制工具提高制造業不同行業產能利用率提供了依據。(3)本文運用隨機森林計量方法進行控制變量篩選,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實證結果穩健性。

三、研究假說

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是高質量發展階段亟需厘清的重要問題。理論上,運用環境規制工具可以激勵微觀企業綠色生產行為,促使環境成本內部化,進而減少企業生產活動引發的生態環境風險。在實踐中,環境政策對制造業企業行為會產生復雜多變的影響。具體而言,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形下,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不斷增大,環境成本內部化為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激勵制造業企業加速淘汰污染密集程度高的落后產能,進而降低生態環境破壞風險。動態來看,在日益趨嚴的環境規制約束下,制造業企業適時調整生產規模,壓縮非期望產出數量,并通過減少污染密集型制造業行業投資流量,促進制造業行業結構綠色化調整,從而起到提高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作用。環境規制還會引導企業加快綠色技術創新,促使制造業企業在供需兩端逐步構建起綠色技術門檻。

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背景下,制造業企業綠色生產技術得以廣泛運用。這不僅擠壓了“三高”產能的存在空間,抑制落后產能過度投資,還推動高質量生產要素更多地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由此,環境規制的“創新補償效應”逐步顯現,并進一步強化了制造業產業結構綠色化調整的積極效果。在此過程中,環境規制水平的穩步提高,存在環境質量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升“兩全其美”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雙贏目標的兼顧有賴于環境規制強度的合理把控。當環境規制強度超過合理的閾值范圍,不斷提高的環境規制強度可能對制造業企業產生“物極必反”的負面影響。更應明確的是,環保督察持續下沉,中小微制造業企業生產成本不斷攀升,雖可加速出清制造業落后產能,但追求短期環境績效而采用的“關、停”等一刀切式行政手段,不僅缺乏可持續性,還忽視了制造業企業生產規模調整與綠色技術運用的漸進性,以及“創新補償效應”顯現的滯后性,最終可能造成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降低。因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說:

假說1: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間呈倒U型關系。

關于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的影響,現有研究主要基于波特教授提出的“創新補償假說”而展開研究。因此,部分研究表明技術創新在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中起到強化作用。然而,由于現階段我國制造業綠色化水平不高、綠色技術創新能力有限及工業上下游綠色市場體系尚未建立,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政策合力不足,在整體上難以實現技術創新的正向強化作用,甚至出現負向調節效應。

結合細分行業來看,制造業行業清潔程度和技術密集程度的差異,使得環境規制積極效果的發揮存在行業異質性。隨著環境規制強度增大,污染密集型制造業企業難以有力地增強綠色技術創新能力,導致技術創新負向調節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積極作用。與此相對,清潔型制造業企業的綠色技術創新能力較強,綠色技術應用和轉型升級的成本相對較小,激勵技術創新正向調節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促進作用。從技術密集程度來看,環境規制可以較為有效地激勵中高技術制造業企業創新技術改造升級,形成更強的綠色技術合力,強化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積極效果。而對于低技術制造業企業,環境規制難以與技術創新形成正向引導,無法加速形成有效的協同創新發展路徑,一定程度上抑制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正向激勵作用。

從時間維度來看,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調節作用也存在時間異質性。在中央政府并未將環境績效納入地方政府官員績效考核體系時,由于環境績效考核并未形成強有力的環境硬約束,技術創新的邊際調節作用并不明顯。隨著環境規制強度提高,技術創新的邊際調節作用逐步增強。而隨著環境規制趨緊從嚴,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逐步強化。在“環境競爭錦標賽”的引導下,地方政府傾向于采取“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忽視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漸進性,導致地區間不當競爭引發過度“去制造業化”。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環境規制的“創新補償效應”,還可能導致在環境績效考核實施后技術創新的負向調節作用。據此,本文提出如下研究假說:

假說2: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具有調節作用,且對中高技術行業和清潔型制造業更為顯著。

四、模型構建、變量說明與數據來源

本文基于2001-2017年制造業19個細分行業數據,采用靜態面板固定效應(FE)和動態面板系統廣義矩估計(SYS_GMM)模型,實證檢驗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及其異質性。

(一)變量篩選及描述

以理論基礎和前人研究作為依據選擇變量構建計量回歸方程,無法完全避免變量選擇的主觀性問題。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是一種基于分類樹的統計理論。該方法具有對離群值不敏感、高預測準確率以及對異常值和噪聲具有較好的容忍度等優點,可以評估所有變量的重要性。基于環境規制理論與已有研究基礎,本文運用隨機森林法進行變量篩選,結果如圖1所示。根據變量篩選結果,本文選擇環境規制及其平方項、行業競爭程度、研發投入力度、研發投入與環境規制交互項以及固定資產投資滯后項作為回歸方程的解釋變量,并進行變量描述性統計(詳見表1)。

(二)計量模型設定與變量說明

1.計量模型設定

本文首先構建靜態面板回歸方程(1),接著引入控制變量組得到方程(2)。考慮到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影響的差異性和滯后性,方程(2)引入被解釋變量一期滯后項,構建動態面板回歸方程(3),如下所示:

lncutiit=β0+β1lnregit+β2lnregit2+β3Xit+μt+ηi+εit(1)

lncutiit=β0+β1lnregit+β2lnregit2+β3lnyfbit+β4hyjzdit+β5lnreg×yfbit+β6fixcapitalzhit+μt+ηi+εit(2)

lncutiit=β0+β1lncutiit-1+β2lnregit+β3lnregit2+β4lnyfbit+β5hyjzdit+β6lnreg×yfbit+β7fixcapitalzhit+μt+ηi+εit(3)

其中,下標i和t分別代表制造業細分行業與年份,μt代表時間固定效應,ηi代表個體固定效應,εit為隨機誤差項,Xi為控制變量組。βi(i=0,1…n)為各變量回歸系數。lncutiit和lncutiit-1為被解釋變量制造業行業產能利用率及其滯后一期項,lnregit和lnregit2為環境規制及其二次項,yfbit為技術創新,hyjzd為行業競爭程度,lnregit×yfbit 為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交互項,代表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交互作用。fixcapitalzh為固定資產滯后一期項,衡量固定資產投資對產能利用率的滯后影響。

2.變量說明及數據來源

(1)被解釋變量。被解釋變量為制造業細分行業產能利用率取對數(lncuti),反映制造業各細分行業產能利用情況。本文以制造業19個細分行業數據為樣本,采用成本函數法測算2001-2016年行業產能利用率,依照趨勢采用線性插值法估算2017年各制造行業數值。其中,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估算需要的投入要素、要素價格等基礎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和《中國統計年鑒》。

(2)核心解釋變量。朱金生等(2019)[11]采用制造業細分行業廢水治理設施運行費用與廢水排放量比值、廢氣治理設施運行費用與廢氣排放量比重以及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來衡量環境規制強度,較為客觀地進行了環境規制異質性分析。因此,本文借鑒上述研究中環境規制強度估算方法,采用制造業細分行業單位產值污染治理設施運行費用取對數來衡量環境規制強度,數據來源于《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和《中國環境年鑒》。

技術創新(lnyfb)代表制造業細分行業的技術創新水平,用單位工業產值研發投入表示,采用制造業細分行業研發投入與工業產值之比計算得到。其中,制造業行業研發投入數據來自《中國科技統計年鑒》,工業產值數據來自《中國工業統計年鑒》。

(3)控制變量。行業競爭程度(hyjzd)代表了制造業細分行業的競爭程度,采用工業產值/(工業增加值-行業總工資)計算得到。fixcapitalzh為固定資產投資滯后一期項,成本費用率(cbfyl)用來衡量制造業細分行業盈利水平,采用工業成本費用利潤率來衡量。各行業投資水平(tzb)采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投資額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來衡量,其中投資額采用固定資產投資年度差值計算得到。制造業行業對外開放程度(openness)采用行業出口交貨值與工業總產值占比來衡量。行業需求(growth)代表市場需求,采用制造業各細分行業銷售收入增長率來代替,數據來自于《中國統計年鑒》。lnyfb×openess為技術創新與行業對外開放程度交互項,表示行業對外開放程度對技術創新的交互影響。lnreg×openess為環境規制與行業對外開放程度交互項,表示行業對外開放程度對環境規制的交互影響。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準回歸分析

由實證結果表2可知,環境規制一次項系數在10%水平上顯著為負,二次項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在整體上環境規制與產能利用率之間呈現倒U型形態關系。這表明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存在明顯的強度“拐點”。當環境規制強度未達到“拐點”時,環境規制可以起到提高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作用;當環境規制強度超越“拐點”以后,環境規制反而會導致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下降。當引入被解釋變量一期滯后項時,環境規制一次項與二次項系數依然顯著為負,這進一步佐證了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非線性形態關系的穩健性,研究假說1得以證實。

在實證結果(5)和(6)中,技術創新系數分別在1%和10%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在主效應方面技術創新顯著提高了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顯現出明顯的“創新補償效應”。但觀察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交互項的實證結果可知,二者交互項并不顯著甚至出現并不符合預期的負數,表明在整體上制造業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的強化調節效應并不顯著,綠色技術創新激勵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高效果并不明顯。

(二)行業間分化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環境規制對不同類型制造業行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本文進一步將全樣本數據分為污染密集型制造業和清潔型制造業,以及中高技術制造業和低技術制造業進行分組回歸。

1.污染密集型制造業和清潔型制造業回歸分析

本文參照童健等(2016)[12]的行業劃分標準,將制造業19個細分行業劃分為污染密集型行業和清潔型行業兩個樣本組進行回歸分析,詳見表3。由此可知,對于污染密集型行業樣本組而言,環境規制一次項系數在5%水平上顯著為負,二次項系數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說明環境規制與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呈倒U型關系,環境規制對產能利用率起到先促進后抑制的作用。可以看到,環境規制對產能利用率的積極影響存在明顯的有效區間。隨著強度的提高,環境規制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提高產能利用率的作用。

然而,如果環境規制強度超過合理的閾值范圍,過高的環境規制強度可能反而不利于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高。這可能是由于環境規制強度達到一定強度后,其可能會超過部分污染密集型制造業企業的污染治理能力,進而使得其可能因為污染治理能力不足無法生產,從而導致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下降的現象。在污染密集型制造業樣本組中,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交互項為負數但不顯著,說明在該樣本組中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提升起到了微弱的負向調節作用。在清潔型制造業樣本組中,環境規制二次項系數在10%水平上顯著為負,一次項系數為負,反映出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同樣存在倒U型關系,但清潔型制造業對環境規制強度提高反應并不明顯。隨著環境規制強度的增加,環境規制對技術創新的負面影響減弱,產生顯著的創新補償效應。而清潔型制造業樣本組中,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交互項為正但不顯著,反映出在該樣本組中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提升起到了微弱的正向調節作用。

2.中高技術制造業和低技術制造業回歸分析

本文借鑒王偉光等(2015)[13]研究中的劃分方法,以研發強度、研發人員素質和產品創新程度3個指標作為高中低技術產業界定的標準,將制造業19個細分行業劃分為中高技術行業和低技術行業①兩個樣本組進行實證研究,結果如表4所示。

觀察表4可知,在中高技術制造業樣本組中,環境規制一次項和二次項系數都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環境規制與中高技術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呈現顯著的U型關系,環境規制可以起到促進中高技術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提高的作用。同時,與低技術制造業相比,中高技術制造業樣本組中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交互項在10%水平上顯著為正,表明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中高技術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的正向調節作用更為明顯。就低技術行業而言,環境規制二次項系數和一次項系數都在1%水平上顯著為負,這反映出環境規制與低技術制造業之間呈現明顯的倒U型關系,環境規制顯著地抑制低技術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不利于產能過剩的治理。

(三)階段性分化分析

隨著生態文明體系不斷完善,環境規制對環境質量改善和產能利用率提升的作用日益顯現。自2006年以來,環境質量指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官員績效的重要內容,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政府加強環境治理并借力環境保護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積極性。同時,考慮到政策施行的滯后性,本文以2007年為時間節點,將全樣本分為2001-2006和2007-2017兩個樣本組,采用動態面板系統廣義矩估計法進行估計,以分析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實施前后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影響的差異,結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知,2001-2006年,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呈倒U型關系,即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呈現先促進后抑制的特征。在技術條件不變的情形下,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實施前,環境規制并未形成硬約束,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對環境規制強度的邊際變化較為敏感。當環境規制強度不斷上升時,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隨之提高,而當環境規制強度跨越“強度拐點”后,環境成本逐步內部化為制造業生產成本,環境規制增強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促進作用逐步下降。自2007年以來,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常態化,環境規制硬約束逐步形成。在高強度的環境規制約束下,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呈U型關系,即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呈現先抑制后促進的特征。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實施后,環境規制逐漸形成硬約束,企業生產環境成本逐步提高,從而加速環境質量不達標企業淘汰進程。這不僅會提高制造業行業市場集中度水平,還可能造成制造業行業中下游企業的有效需求難以得到滿足,進而影響制造業行業中下游企業生產效率,進一步降低制造業行業產能利用率水平。與此同時,隨著地方政府環境績效考核和環境規制趨緊從嚴常態化,高強度環境規制會促進制造業行業優化調整,綠色技術不斷得到應用,逐步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從而提高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此外,從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交互項來看,與2007-2017年相比,2001-2006年技術創新與環境規制交互項在1%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技術創新在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升方面起到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因此,研究假說2得以驗證。

六、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2001-2017年制造業19個細分行業面板數據,運用隨機森林和系統廣義矩估計等計量模型,實證檢驗了環境規制、技術創新及二者交互項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影響,并得出以下研究結論:(1)環境規制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之間存在顯著的倒U型形態關系。(2)技術創新對環境規制促進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提升的調節效應不明顯,難以兼顧環境質量改善和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提升,無法實現“兩全其美”的效果。(3)環境規制對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的促進作用存在行業異質性與時間異質性。行業異質性方面,環境規制可以提高中高技術制造業和清潔型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但對低技術制造業和污染密集型制造業的有利影響不顯著。時間異質性方面,在未將環境績效納入地方政府官員考核體系的2007年之前,環境規制與技術創新的交互項對制造業行業產能利用率的積極作用較為顯著,而在2007年后,該交互項的正面效果卻不明顯。背后的原因在于在“環境競爭錦標賽”的引導下,地方政府傾向于采取“一刀切”的行政手段,忽視制造業綠色化轉型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漸進性,導致地區間不當競爭引發過度“去制造業化”,從而削弱環境規制的“創新補償效應”。

據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1)優化環境規制工具組合,合理把握環境規制強度。結合地區制造業行業發展實際情況,有序實施環境規制政策,合理把握環境規制強度和節奏,引導落后產能逐步退出市場,加速制造業綠色轉型步伐。(2)綜合運用各種環境規制工具,激發企業綠色技術創新。以創新驅動為導向,運用環境規制工具引導企業綠色技術創新,推動制造業行業上下游形成綠色低碳供求體系的同時,加快構建綠色技術創新良性循環,推進綠色應用技術產業化,助力制造業產能利用率水平提升,實現環境質量與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雙提高的目標。(3)以環境規制為抓手,促進制造業綠色發展與高水平動態平衡。面向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立足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制造業產能利用率雙提升,以環境規制為抓手,帶動傳統制造業優化升級與綠色發展的同時,引導地區間產業接續轉移,激勵地方政府間合理有序競爭,以環境規制引導高質量投資流向前沿技術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從而形成落后制造業產能退出、新興產能不斷增加的高水平動態平衡。

注釋:

① 低技術行業包括農副食品加工制造業、化學原料制造業、化學纖維制造業、煙草加工業、石化煉焦業、紡織業、造紙和紙制品業、食品制造業、飲料制造業、黑色金屬制造業、金屬制造業、有色金屬制造業。中高技術行業包括專用設備制造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電氣設備及器材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

參考文獻:

[1] 田貴賢,謝子遠,鄭長娟.中國城市綠色創新效率的空間演化及影響因素[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8):60-69.

[2] Jorgenson,D. W.,Wilcoxen,P. J.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U. S. Economic Growth[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90,21(2): 314-340.

[3] Jaffe,A. B.,Peterson,S.R.,Portney,P.R.,et al.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US Manufacturing: What Does the Evidence Tell Us?[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1995,33(1):132-163.

[4] 韓國高,邵忠林.環境規制、地方政府競爭策略對產能過剩的影響[J].財經問題研究,2020(3):29-38.

[5] 江飛濤,耿強,呂大國,等.地區競爭、體制扭曲與產能過剩的形成機理[J].中國工業經濟,2012(6):44-56.

[6] 楊振兵,張誠.產能過剩與環境治理雙贏的動力機制研究——基于生產側與消費側的產能利用率分解[J].當代經濟科學,2015,37(6):42-52,123-124.

[7] 韓國高,王昱博.環境稅對OECD國家制造業產能利用率的效應研究——兼議對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啟示[J].產業經濟研究,2020(2):87-101.

[8] 邵帥.環境規制的區域產能調節效應——基于空間計量和門檻回歸的雙檢驗[J].現代經濟探討,2019(1):86-95.

[9] 劉建勇,李曉芳.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產能過剩[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18,15(5):12-20.

[10]杜威劍.環境規制政策能夠促進過剩產能治理嗎?——來自中國工業企業的微觀證據[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9(4):57-71.

[11]朱金生,李蝶. 技術創新是實現環境保護與就業增長“雙重紅利”的有效途徑嗎?——基于中國34個工業細分行業中介效應模型的實證檢驗[J].中國軟科學, 2019(8):1-13.

[12]童健,劉偉,薛景.環境規制、要素投入結構與工業行業轉型升級[J].經濟研究,2016,51(7):43-57.

[13]王偉光,馬勝利,姜博.高技術產業創新驅動中低技術產業增長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15(3):70-82.

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hina′s economy as it enters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to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increase th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context tha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ffect capacity utiliz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a win-win situation in which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improved while manufactur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is increased. Gathering the panel data of 19 manufacturing subsectors from 2001 to 2017, random forest and systematic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model are adopt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ir interaction on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manufacturing capa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manufactur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On the whol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oes not have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manufactur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b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bu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tiative character. Among them, the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more significant in medium and high technology manufacturing and clean manufacturing.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deduction and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article put forward that for the 14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system and governance methods should be integrated appropriately with the gr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should be insisted to achieve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of production methods through innovation and the upgrading of the economic system through high-quality supply.

Key words:high quality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manufacturing capacity utilization rate; generalized moment estimation for systems

(責任編輯:趙春江)

猜你喜歡
高質量發展
關于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思考
中國市場(2018年18期)2018-06-13 05:41:22
加快建設適應與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轉向高質量發展的中國工業經濟
理論探索(2018年3期)2018-05-31 09:15:22
加快發展現代種植業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大力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完善制度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人民論壇(2018年9期)2018-04-20 07:21:56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 三级视频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网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91小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 青草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久久99热66这里只有精品一| 欧美日本激情|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青青热久免费精品视频6| 色婷婷狠狠干| 免费又黄又爽又猛大片午夜| 丁香婷婷久久| 国产精品色婷婷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国产视频|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不卡无码网| 97狠狠操| 欧美不卡在线视频| 91九色最新地址|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官| 91在线视频福利|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 久久免费视频6| 欧美色香蕉| 青草娱乐极品免费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免费看美女毛片|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第七页| 在线视频97| 精品人妻AV区| 91黄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 日韩美一区二区| 一级毛片免费观看久| 最新痴汉在线无码AV| 就去吻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国产欧美成人不卡视频|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国产Av电影无码久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日本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正片| 熟女日韩精品2区| 久久久久久尹人网香蕉|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99激情网| 干中文字幕|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无卡视频|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色偷偷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视频免费在线| 熟妇无码人妻|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日韩美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