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素娟
摘要:現代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的大部分勞動力都開始往城市轉移,這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年輕人。為了給孩子更穩定的生活和經濟保障,許多父母跟自己的子女相隔兩地,不能時時相見。這種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由于缺少父母關愛、照顧、留在農村生活的孩子,我們稱作“留守兒童”。如何對留守兒童進行有效教育教學,創建和諧的校園環境,是現代學校和教師需要真正予以關注的重點。本文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要切入點,探究創建和諧校園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留守兒童 和諧校園 有效策略
一、創造和諧教育環境
經濟不發達的落后山村是出現留守兒童比較多的地方,由于生活、經濟等各類方面的原因,許多父母不得不將子女留在家里選擇外出打工。同樣留守在家的基本都是家里的老人,作為養育兒童成長和培育兒童進步的主要監護人,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低、思想落后等方面的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對兒童身心教育方面稍有欠足,對兒童的行為規范和思維意識等教育會比較片面,對兒童自身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養成有所阻礙,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進步和成長。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學校和學校教師,為了更好的保障留守兒童得到優質的教育和正確的時代觀念,學校教師就要緊跟時代教育教學的新理念和新觀念,站在新時代教育教學的角度,結合留守兒童自身學習和實際情況,創設良好、和諧的教育環境,讓留守兒童在學校學習期間能夠伸展身心、得到身心的洗滌和教育[1]。通過創設良好、和諧的教育環境給予留守兒童一個充滿知識的學習氛圍,對于創建和諧校園奠定一定的基礎,也在一定程度上為更好的落實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做到基本落實,從而進一步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進步和成長。
二、拓展留守兒童教育途徑
1、設立相互幫扶規定。針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教學現狀,學校教師可以結合留守兒童目前的學習和生活狀況設立基本的信息檔案,把每一位留守兒童的生活狀況和學習狀況統一整理,將班級管理員、學科教師、學生委員組合起來,給留守兒童擔當“每日家長”的基本任務;可以鼓勵學生委員和優秀學生相組合,依照“就近助學”、“分類助學”的基本原則,相互幫扶,鼓勵留守兒童之間相互幫扶,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留守兒童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有利于留守兒童的身心成長,對于創建和諧校園有很好的積極意義。
2、充分利用網絡渠道。健康的心理環境也是創建和諧校園的關鍵。對于留守兒童來說,能夠經常跟父母說說話是非常幸福和開心的事,影響兒童的生活和學習狀態。常年在外打工的父母只有新年等長假才能跟子女見上一面,這樣的現狀很容易出現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缺失的情況,不利于兒童的心理健康。學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為父母和留守兒童相互之間設立一個信息通話渠道[2]。例如,將學校里留守兒童和教師的聯系方式設計成公眾號或者二維碼之后讓父母去關注和留存,當父母想要了解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和學習情況時可以隨時查看和了解,留守兒童思念父母時也可以通過公眾號里的語音或視頻方式跟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通過充分利用網絡渠道讓留守兒童跟父母交流的方式溫暖留守兒童的心靈,可以讓留守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上有很好的動力,積極影響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對于創建和諧校園有很好的積極影響。
三、開展靈活課堂教學
1、開設“溝通課堂”。父母對于孩子的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常年在外的父母讓許多孩子被迫成為留守兒童,長時間缺失親情的關愛很容易讓兒童形成缺失性人格,出現逃課、不愛學習、自閉、偏激等“問題兒童”。因此,針對留守兒童容易出現的這類現象,學校教師可以在校園增設“溝通課堂”,鼓勵和引導留守兒童相互之間多溝通、多交流,同時設立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平臺和場所,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和疏導、咨詢等教育,引導留守兒童樹立正確的三觀和思維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在此過程中,學校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寬容心,引導和鼓勵留守兒童多多吐露自己的心聲,幫助留守兒童擺脫內心的阻礙,向著健康的方向進步和成長。學校教師靈活增設“溝通課堂”是構建和諧校園的有效策略之一。
2、開展“活動課堂”。豐富的學習活動對促進留守兒童身心健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學校教師在管理實踐過程中,要嚴于律己,培養留守兒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時引導留守兒童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豐富的活動中去,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通過豐富的活動讓留守兒童得到身心的放松,營造生活活潑的學習環境,是創建和諧校園的基本方式之一。組織留守孩子參加課外活動,如:“讓教育活動融入作文‘游戲”、“文明伴我行”、“平安校園”、“了解英溪保護母親河”、“唱童謠 知榮辱”、“環保助學”、“小手拉小手,成長相伴”等活動。通過課外活動的教學形式讓留守兒童在參與課堂活動的過程中得到自由和快樂的同時可以培養留守兒童的活動組織能力以及協調能力,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和活動參與積極性[3]。
3、創設“流動課堂”。一般的學校教學是周一到周五,周六周天是居家休息日。但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周末的休息時間會讓留守兒童在生活和學習上孤立無援,不利于留守兒童自身的學習和成長。學校教師以及管理人員可以組織起來,做到就近幫扶和定期家訪等工作,了解留守兒童生活中以及學習中的困難和需求,給予留守兒童盡量的滿足,引導留守兒童自主生活以及自主學習。通過這樣的幫扶和“流動課堂”,讓留守兒童感受到溫暖,是有效創建和諧校園的積極體現。讓留守兒童在和諧的校園中參與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基本提升,培養留守兒童的自主能力,提升留守兒童的基本生活技能和學習技能,為留守兒童身心健康起到促進的積極作用,也為構建現代良好大環境奠定一定的基礎。
結束語
綜上所述,孩子是祖國的花朵,需要我們學校教師悉心教育和培育。留守兒童作為其中的一部分,非常容易被人忽視,學校教師和管理者要給以重視和關注。想要從根本上給留守兒童創建一個和諧的校園環境,就要做到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拓展留守兒童的教育途徑,開展靈活教學課堂,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提高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時得到身心的健康成長進步。關注留守兒童,給留守兒童關心和關愛,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和照顧,為現代社會培養積極向上的時代青年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楊成華, 江榮. 構建教育扶貧共同體關愛留守兒童健康成長[J].湖北教育 2020(1):52
[2] 王蓉. 創設和諧環境,關愛留守兒童[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20(3):2.
[3] 段太勇. 關愛留守兒童應從"心"出發[J]. 江西教育, 2021(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