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秀梅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化影響,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成為教師最為注重的課題之一。在此背景下,學習共同體教學模式順勢而生,其是由教師及學生兩者共同組合而成,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促進全體進步的一種教學形式,基于此,下文就圍繞學習共同體理念下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展開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學習共同體;高效課堂;策略
在初中時期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語文一直都是極為重要的科目之一,為了提升教學成效,初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構建學習共同體,來引導同學們展開學習。而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的,就需要教師可以明晰構建學習共同體的價值,并且教師也必須轉(zhuǎn)變落后思想,走出封閉狀態(tài),結合教學環(huán)境作出改變,這樣才可以打造高效的初中語文課堂。
一、基于學習共同體理念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價值
基于經(jīng)驗而言,在當初中語文教師能夠真正意識到學習共同體理念的價值之后,自然就會更有動力去探索相應的實施策略。詳細來說,其中的價值主要展現(xiàn)在如下兩方面:一方面是可以讓初中生感受到歸屬感。在學習共同體中,學生既可以和教師進行溝通,又可以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起朝著學習目標而努力,每個人都是這個學習共同體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彼此之間也可以交流詢問,這能讓初中生體悟到集體的力量,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存在感和歸屬感,學習的動力就會增強,學習成效也能得到質(zhì)的提升[1];另一方面是可以讓學習資料實現(xiàn)共享。在學習共同體理念下,學生需要和其他同學共同展開學習活動,分享彼此的學習資料,而學習資料共享是十分有益于學生學習的,如此一來,無論是自己在學習上的困難還是在學習上的心得體會都可以和其他成員一起溝通交流,從而達到共同的一個進步。
二、基于學習共同體理念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策略
(一)積極構建語文共享閱讀課堂
在學習共同體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地構建語文共享閱讀課堂,這樣會使課堂變得更加高效,讓初中生從閱讀中有所收獲,真正意識到閱讀的價值,保持持續(xù)的閱讀熱情。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分析初中生的實際需要,逐漸以興趣為媒介,進行課堂教學的有效引導,教師要從指導者轉(zhuǎn)化為學習的引領者,在不斷與學生建立良好聯(lián)系的同時,也能夠讓閱讀課的設計具有統(tǒng)一性特征。每一名學生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更好地在合作的范圍內(nèi),促使學生與教師朝著共同的目標不斷努力,最終形成良好共享閱讀課堂[2]。這樣就能夠在共同探索的過程中,促進教師與學生能夠找到相互融合的銜接點,保證同學們的閱讀質(zhì)量。例如,教授初中語文(部編版)《故鄉(xiāng)》這部分內(nèi)容時,在閱讀課上,教師要與同學們共同進入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讓同學們能夠有效進行閱讀,并總結出作者所描繪的故鄉(xiāng)是什么樣子的。接著教師采用思維導圖的模式,以故鄉(xiāng)為主題,讓學生在構建不同分支的同時也能夠共同感悟作者在寫作時是怎樣的一種心情。與此同時,教師還需要采用共享合作閱讀的形式,以情感為隱線引領同學們共同完成《故鄉(xiāng)》這一文的閱讀分析,在這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與學生有共同的目標,能夠渲染出融洽的課堂氛圍,并可以在促進學生形成閱讀情感的同時,提高學生合作閱讀能力。
(二)運用信息技術促進共同學習
現(xiàn)如今,信息技術已經(jīng)十分成熟,并且也被普遍地運用在了教育領域當中,所以初中語文教師也可以運用信息技術來促進共同學習。實際上在信息化網(wǎng)絡背景下,同學們可獲取的學習資源更加廣泛,所以基于學習共同體理念下的語文課,教師可以優(yōu)化授課模式,依托信息技術的力量,設計出“共同閱讀—查閱資料—分享交流—評價分析—總結歸納”為主的教學流程,從而推動共同學習。例如,教授初中語文(部編版)《談創(chuàng)造性思維》時,教師就可以以“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主題,然后讓同學們合作通過網(wǎng)絡資源查閱和這一主題有關的素材,通過整合各類素材,經(jīng)過閱讀和分析之后,將自己的心得先和其他同學進行交流和分享,得以逐漸完善自己的分析體系,也能夠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習到其他學生的長處。然后,同學們可以將自己的隨想隨思寫在電子筆記上,可以是書摘,可以是自己的心得,也可以是整個小組討論后的結果等,以上內(nèi)容均可以直接存儲在班級的學習資源庫中,云端上傳到語文閱讀之學生板塊,教師則需要將整節(jié)課的備課、教學等內(nèi)容上傳到教學板塊。最后,師生都能夠通過搜索查詢到該節(jié)課的內(nèi)容,而且?guī)熒腥魏涡孪敕ǘ伎梢噪S時在線記錄,如此一來,就能夠更好地創(chuàng)建學習共同體。
(三)實現(xiàn)教學評價的多元化發(fā)展
如果想要更好地實現(xiàn)學習共同體,那么初中語文教師還需要讓教學評價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具體而言,教師在構建良好學習目標的同時,應當包含學習評價和學習反思,在授課過程中,應當能夠讓同學們探究語文學習的真正意義,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主評價,從而使之進行知識的串聯(lián),不斷構建整體學習思維,繼而進一步培育初中生的語文素養(yǎng)。以此同時,在學習共同體視域下,評價還應當充分體現(xiàn)出同學們的主體性,并能夠從初中生的自我評價開始,逐漸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評價補充和評價的反思,這樣才能在共同收獲學習效果同時,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讓課堂設計具有創(chuàng)新性和發(fā)展性。例如,教授初中語文(部編版)《我的叔叔于勒》時,教師在教學導入部分可以通過課件形式對本文的一些背景實行介紹,然后引領同學們一起共同探究作者所要表達和描述的內(nèi)容,由教師和同學們共同進行課文的逐步分析和理解。接下來,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要能夠以學生的自主評價以及生生評價為重要的基礎,使學生在相互交流和相互反思中,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fā)展。
結束語:
總體而言,對于初中時期的語文教學來說,通過科學的授課方法會讓同學們的學習成效事半功倍,使之在學習中按照自己主觀方式進行有效學習和探索,讓教學過程更加順利,而學習共同體理念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中應運而生。上文就以初中語文學科為例,將學習共同體共學策略作為課題進行深入研究,期望得出一些具有幫助性的想法和建議。
參考文獻:
[1]王絮穎.初中語文課程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性[J].基礎教育論壇,2019(23):62-63.
[2]白雅倫.初中語文課程中學習共同體建設的重要性[J].學周刊,2020(21):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