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摘要:STEM教育實踐在幼兒園范圍內廣泛鋪開,STEM教育的推行過程與最終效果值得關注。本文從幼兒園角度出發,探索了實施STEM教育的路徑,具體包括擬定教學主題、利用教學資源等六個方面。
關鍵詞:幼兒園;STEM教育;實施路徑
引言:STEM教育在幼兒園范圍內的推行,需要優質的實施路徑作為基礎,方可保證STEM教育效果。因此有必要探索STEM教育過程,從多個方面為幼兒園落實教育任務指明方向,確保STEM理念的精準實現。
一、擬定教學主題
1.教學主題基本定向。擬定STEM教育主題時,需要關注到STEM教育的社會發展屬性,確保STEM教育有效實施。另一方面,STEM教育面向的對象是學齡前兒童,由于孩子們的心智尚不成熟,STEM主題擬定由教師完成,也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一定要求。
2.擬定教學主題路徑。教師擬定STEM教學主題時,需要結合當前幼兒園科學教學的情況以及現有教學經驗。幼兒園具備科學、數學教學資源,擬定STEM教育主題時注意與現有課程教學資源的整合。注意STEM教育的形式,不能與傳統科學教學混為一談。科學教學涉及到數學、工程等多門學科的教學,但是學科之間的整合效應明顯不足,幼兒園缺乏學科整合的經驗。在擬定STEM教學主題時,要從STEM教育的特征出發,將多門課程整合擺在突出的位置,在整合課程資源的基礎上,確定STEM教育的主題方向,由此逐步形成適合幼兒園的STEM教學資源。幼兒園可以與當地教育部門合作,共同開發STEM教育主題,隨后在STEM教育實踐中應用。當然這種方式適合科學教學領域資源缺口較大的幼兒園,如果幼兒園的課程資源相對成熟,應當優先選擇自主擬定模式。
二、設定教學目標
1.教學目標的意義。STEM教育的最終效果,與目標設定關系密切。根據STEM教育理念,將創新意識培養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通過STEM教學活動,應當提升孩子們的創新意識,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到各種活動中,由此體現出STEM教學目的。教師圍繞STEM教學目標,擬定教學活動方案和具體流程,使得孩子們在STEM教學活動中真正得到經驗的積累。因此在擬定STEM教學方案時,需要考慮到每個教學環節對孩子們的影響;注重STEM教學方案中的機會因素布局,讓孩子們在STEM教學中有更多的表現和發揮機會。樹立STEM教學目標時,不能拘泥于傳統科學教學的目標范圍,應當在STEM教學中突出“表現性”因素的價值。孩子們在STEM教學情境中,根據種種情境因素給予不同的表現,培養并強化孩子們的個性化特征。對于孩子們在STEM教育后的行為沒有統一規定,更加關注STEM教育中的情境和面對的問題,并在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能夠有何種收獲,凸顯“表現性目標”的內涵。在STEM教育中,要認識到“表現性目標”的重要意義,擬定表現屬性較強的目標。在目標中融合創造性與個性因素,更好地體現STEM教育目標。
2.設定教學目標的路徑。當前幼兒園普遍重視科學教學,并擬定科學教學目標;但是此類目標通常兼顧個性表現與行為的雙重要求,是一種復合型目標。科學教學范疇并不僅限于此,孩子們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逐步理解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由此產生對科學探究的濃郁興趣,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見STEM教學目標與傳統科學教學的目標有相同之處。但是STEM教學目標顯然更偏重于表現性特征,因此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貼合STEM教學的特征,結合STEM教學模式,將表現性目標擺在相對突出的位置。在STEM教學活動中,注重表現性目標的設定效果;根據STEM教學表現性要求設定行為類目標。具體到STEM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例如STEM教學中的游戲或者現場活動,更應當強調表現目標的地位;結合孩子們在STEM活動中將要完成任務或者問題,說明個性化表現的具體目標。
三、實施模式設定
1.實施模式原則。關于STEM教育的實施方式,可以充分結合生活環境,也可以圍繞STEM活動主題設定專門的項目活動。幼兒園在STEM教育中,可以發揮STEM項目活動的載體作用,在STEM項目活動中擬定問題并由孩子們親自解決。孩子們在STEM項目活動中的成果豐富多樣,很多成果超出了教師的想象。但是STEM項目實施始終不能偏離主題,確保孩子們在STEM活動中調動的經驗與主題吻合,體現實施模式的定向作用。
2.實施模式設定路徑。幼兒園在擬定STEM實施模式方面給予了諸多探索,主題教育是STEM教育的常見模式。也可以圍繞STEM教育主題擬定專項活動,或者是與生活環境緊密相關的探究類活動。主題教育模式深受幼兒園的歡迎,這種實施模式的優點在于與幼兒園的科學課程體系充分融合,幼兒園基于現有課程體系,就可以擬定STEM項目方案,確保STEM教學與課程教學的一致性。近年來,STEM項目活動模式逐步興起。這種模式突出體現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特征,促進不同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發掘生活環境中的問題作為STEM項目活動情境,由此擬定STEM項目活動的主線,發揮生活環境對STEM項目活動的引導作用。孩子們以生活問題情境為主軸線,思考并解決STEM項目活動中的問題,從中培養個人的思維創新能力。STEM項目活動方式充分體現STEM教育理念,便于STEM教學目標的有效體現。在設計STEM項目活動時,首先確定項目主題,從中提煉STEM項目活動的問題與任務;隨后擬定STEM項目方案并形成活動計劃,在實施過程中進行活動探究;完成項目活動后展示個人與團隊的研究成果,由教師評價孩子們的STEM項目活動實施過程與結果,定位此次STEM項目活動的成敗得失,擬定項目活動改進方案。
四、發揮教師作用
1.教師的角色定位。教師在STEM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基于STEM理念擬定教育活動方案后,教師要認識到STEM活動的重要性,對幼兒園教學有更深刻的認識。基于STEM理念,在教學中以問題為引子,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建構式學習。教師要注意自身在STEM教育中的角色轉變,更多地扮演教育組織者的角色,而不是知識傳授者的角色;在STEM教育中,陪伴孩子們一起解決課程活動問題,因此教師在STEM教育中與孩子們形成共同體。
2.發揮教師作用的方式。STEM教育關系到科學、工程等四類問題,每一類問題側重點不同。在STEM教育中,設置的問題具有跨學科屬性。孩子們在解決跨學科問題的過程中扮演主力角色,教師應當鼓勵孩子們探索問題,而不是立馬給出問題答案。教師鼓勵孩子們憑借自己的經驗積累,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并在問題解決中積極實踐;即便是實踐不成功,也能夠在問題實踐中得到收獲和發展,有助于孩子們的自我提升。教師要掌握引導孩子們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建構解決問題的思路,形成建構經驗。例如在STEM教育中,引導孩子根據觀察到的生活現象發現其中的問題,幫助學生如何使用工具和材料解決發現的問題,并促進孩子們之間相互協作。在教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的觀察、操作、溝通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明顯增強,有助于孩子們的全面發展。在既有STEM教育案例中,強調教師的引導與支持作用;孩子們在探究活動中居于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恰到好處。教師要從孩子們的角度出發,擬定合適的活動主題,借助活動主題創設一種情境,為孩子們的探究活動提供優質環境,使得孩子們在教學活動中積累STEM教育經驗。
五、教學資源利用
1.專業機構資源。幼兒園在理解STEM教育核心思想的基礎上,加強與專業科研機構的合作,發揮科研機構的專業性優勢,彌補幼兒園在STEM教育中的短板,實現STEM教育資源互補效應。幼兒園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擬定STEM教育項目方案,并根據STEM教育項目的推行情況,確定優化STEM教育項目的路徑。在雙方共同合作的前提下,認識到STEM教學項目的理論意義、實際意義以及對孩子們持續發展的重要作用,還能夠定位STEM教學項目與常規教學項目的區別。幼兒園邀請科研機構工作人員進駐幼兒園,指導STEM教學活動的實地開展過程。根據STEM教學活動開展結果,逐步擬定優質STEM教學案例,在STEM教育中發揮標桿與樣板效應。
2.家庭資源。STEM教學環境需要幼兒園的力量支撐,也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應當為STEM教育活動的推行提供優質家庭環境,準備STEM活動探究需要的材料和其他資源,確保STEM活動順利進行。家長應當鼓勵孩子們觀察生活,積極發現生活中的問題,思索解決生活問題的方式,同時關注到孩子解決問題水平的變化。家長可以提供直尺、放大鏡、數碼相機、投影儀等專業材料設備,或者容器、器皿等生活資料。重點在于積累孩子們的生活經驗,為STEM活動做好準備。
3.社會資源。社會范圍內與STEM教學活動有關的資源有很多,科技館、博物館等等均可以作為拓展STEM教學活動場景的目的地。幼兒園與當地專業場館密切合作,將STEM教學活動場景移動到科技館等專業場館,讓孩子們在專業環境中感受到科技的魅力,產生對技術的濃郁興趣。也可以將STEM教學活動與制造類企業相結合,加強與當地童趣產品、生活用品制造類企業的合作力度,組織孩子們前往企業參觀生產過程。
六、教學效果評價
1.教學效果評價原則。任何教學模式都要經過評價方可確定效果,STEM教育也不例外。只有合理科學評價STEM教育活動,準確定位STEM教育中的成功和不足,精準掌握STEM教育的效果。針對STEM教育活動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到STEM教育過程,還要注意孩子們在STEM教育中的收獲;通過STEM教育活動,理應對孩子們的后續成長發展有正向幫助。因此STEM教育評價要基于發展性思想,在關注STEM教育對孩子發展作用的同時,也要評價對STEM教育模式的發展影響。優質的STEM教育模式,應當兼顧孩子們以及STEM教育模式的發展需求;孩子們在STEM教育中有所得,同時提升STEM教育質量,為培養科學人才打牢基礎,體現STEM教育對于個體發展的促進作用。
2.教學效果評價思路。針對STEM教育的短期評價體系,關注到孩子們的核心經驗與素養的培養。首先,STEM教育活動是否真正從實際環境出發,是否真正貼近孩子們的生活環境;STEM教育必須吻合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才能為孩子們的生活經驗調動與遷移奠定基礎,孩子們能夠利用自己的經驗解決STEM活動中的問題。隨后關注到STEM教育活動的跨學科屬性,STEM教學活動必須至少橫跨兩個學科,在學科內容整合的環境下開展學習,方可體現STEM教學活動的價值。第三,注重STEM教育活動中的思維表現;將思維作為評價STEM教育活動的重要指標,確立思維在活動中的靈魂和主線地位。在STEM教學活動設計中注重設計思維,作為STEM教育活動的核心主線。注重工程思維在STEM教育中的作用,工程思維強調活動參與者在活動過程中的研究、實踐表現;例如籌劃整個活動的能力,以及使用專業工具解決活動實踐問題的能力。同時要關注到孩子們在STEM教學活動中的團隊合作表現,能夠通過與伙伴協商解決STEM活動中的問題。由于STEM教育活動的問題全部來自于生活空間,具有一定復雜度,直接使用現有經驗并不能解決復雜問題。因此在解決問題時需要孩子們之間的協商,匯聚多方面經驗共同解決問題。在共同協商、匯聚經驗的過程中,實際上進行了初步的社會建構。孩子們根據共同協商結果發揮各自的長處,例如在設計領域有專長的孩子側重于活動設計。孩子們在STEM教學活動中,真正感受到合作的快樂和成就感,更快更好的解決STEM活動問題。
七、結束語
STEM教學意味著學科資源的有效整合,指明了幼兒園開展科學教學的主導方向。在執行STEM教育模式的過程中,總結STEM教育先進經驗,逐步探索符合幼兒園自身情況的實施路徑,更好地體現STEM教育理念價值。
參考文獻:
[1]韋倩倩,陳時見. 幼兒園STEM教育的基本特征與實施策略[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1,23(06):121-126.
[2]韓雪梅. 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實施策略探索[J]. 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5(04):24-27.
[3]楊靜. 學前STEM教育研究現狀綜述[J]. 現代鹽化工,2020,47(02):127-128.
[4]王媛,王馨雨. 基于早期STEM教育的兒童學習品質培養[J]. 隴東學院學報,2020,31(01):124-127.
[5]錢婧. 談如何在幼兒園實施stem教育[J]. 才智,2018,(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