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瓊
摘要:小學生生性好動,小學數學卻充滿了枯燥和抽象,對于小學生來講,困難重重,上課提不起興趣,與教師的互動不積極,課后練習完不成,都成了小學生學習數學前面的攔路虎,為了數學教學的順利開展,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采用小學生喜歡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讓數學學習成為一種快樂的、參與度非常高的一種活動,讓學生們可以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體會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給予的成就感,全方面的掌握數學知識,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二年級;數學;游戲;教學
游戲和教學的有機融合具有傳統教育不可比擬的優勢,這種游戲化教學同時擁有了游戲性和教學性雙重特點,不僅能夠迎合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生性愛玩的個性特點,同時在創造的寓教于樂的學習氛圍中,更能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培養了學生們的合作探究意識,促進了學生們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小學數學引入游戲的價值
小學生的興趣是吸引他們進行主動積極學習的前提條件,但是數學的邏輯性和枯燥性,對于小學生實在是沒有什么興趣,數學教師就要全面掌握學生們的個性特點和學習能力,借助游戲的趣味性開展開教學,將數學抽象的理論知識化作具象的景象或者游戲場景,這樣可以使學生們對于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有效提升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數學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引入游戲的模式
(一)游戲內容符合學生認知
數學的抽象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們普遍認為數學就是課本上冷冰冰的數字,與生活差著十萬八千里的距離,總覺得學習數學是為了參加考試,而不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種認知非常影響學生對于數學學科的學習,產生抵觸情緒。教師們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入生活性比較強的游戲,讓學生們理解數學的學習是可以解決實際困難的一種工具,而不僅僅是數學書上的一個個符號,帶領學生們通過與生活相關的游戲展示數學對于日常生活的實用性,同時培養學生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比如經典的數學游戲:桌子上面有24根火柴,兩個學生A和B輪流拿,每次一個人只能拿1或者2根,誰拿到最后一根誰獲勝。學生們看到這種游戲題,積極性會極大程度的提高,這個題看似簡單,但是如果想要贏,還是要動腦子想一想,兩人一組三人一組就開始進行激烈的討論,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結論,A想要贏,那就需要B先拿,不管B拿幾根,A都絕對能將第3、6、9、12、15、19、21、24根火柴拿到手里。培養了學生們將實際問題數學化的能力。
(二)游戲具備競爭性
小學階段的小學生充滿了好勝心,小學數學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點,在課堂中創設一個競爭的氛圍,引入競爭機制,利用學生們的好勝心來增強數學學習的趣味性,通過競爭的方式來增強學習的效果。將數學教學設置為一個游戲競賽的模式,讓學生們的注意力一直處在高度集中狀態,在競爭的同時,提升學習能力,學到知識,有效消除數學帶來的枯燥感。
比如將全班學生根據學習能力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設置一些混合運算的題目,在規定的時間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正答率的比拼,或者以小組為單位挑戰教師,教師可以適當地“輸”給學生,激發他們感受贏的成就感,還可以刺激學生們為了組內榮譽感也會積極參與進來,不會的題做錯的題,小組內部就可以進行講解,提升學習的積極性。
(三)借助游戲鍛煉學生探索能力
數學學科中,有許多邏輯性比較強的理論知識,大部分的內容都需要學生通過探索來追求知識的本質,從而來加強對于這類知識點的認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引導學生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們掌握正確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們學習過程中的探索欲望,積極思考、認真探索,所以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探索也是數學教學中的一項非常重要的內容,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探索內容進行結合,加強知識的實際應用,更深刻的理解數學的學習意義。
比如上文中提到的火柴的游戲,24根火柴,A想要贏,就必須要B先拿,那如果把火柴的根數變一下, A想要贏,又該怎么做呢?通過剛才24根火柴的探索,學生們就會有了大致的思路,只要把火柴的總數除以每次拿取火柴的和,如果是和的整數倍,就讓B先拿,保證兩個人拿取的總和是3,那么A一定能贏。通過這個游戲可以讓學生繼續探索,變換火柴的根數,不是整數倍的時候又該如何操作呢?引導學生們繼續進行探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課堂上,沒有什么規則可言,可以探索任何能夠激發學生們興趣的方法,只要能夠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可以提升教學效率的方法都是好方法,根據各項政策的新要求,小學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水平,優化教學目標改善教學內容,挖掘游戲教學帶來的優勢和弊端,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和主動性,促使小學生全面發展數學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熊靜.小學數學游戲教學[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1,(17):1186.
[2]凌興云.小學數學游戲教學研究[J].絲路視野,2021,(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