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蕾
關鍵詞:小學階段;語文科目;語文素養;繪本閱讀;有效策略
閱讀教學對于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逐漸顯現,但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定的不足阻礙教學成效持續提升,為此,本文作者從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入手,發現目前存在學生主動思考意識淡薄、缺乏閱讀熱情以及教師教學局限的短板與問題,隨后教師依據繪本閱讀的作用與價值,從合理設置問題、推進閱讀分享以及借助寫作練習三個角度闡述如何運用繪本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一、合理設置問題,引導思考方向
提問與回答是有效師生對話之中一種主要形式,其可以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并且增強師生互動,以此既幫助學生高效把握閱讀主旨,并且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推進教學進程。為此,教師應該在運用繪本推進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合理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的思考方向,例如:教師在引入《帕西爺爺有辦法》這一繪本展開閱讀教學時,首先,教師在學生未閱讀內容之前,設置問題“帕西爺爺具體幫助了哪些小動物?故事主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以此通過提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促使學生帶著任務進行閱讀,避免其過于注重故事情節而忽視把握繪本主旨的情況出現;其次,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設置問題“帕西爺爺在幫助小動物時的心情是什么?”以此引導學生把握繪本中每一個小故事的情節內容,推進學生細讀;最后,教師設置問題“從本繪本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設置開放性問題,開拓學生的思維。由此可見,教師在推進繪本閱讀教學時,合理設置問題,可以有效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推進閱讀分享,感知閱讀樂趣
閱讀是學生自主對文章內容進行理解與感悟的過程,其往往受學生主觀因素的影響,有時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局限性,并且其無法將其思考結果在與他人分享的過程中加以完善,從而導致學生無法全面感知閱讀樂趣。為此,教師應該在推進繪本閱讀教學時,實施閱讀分享這一環節,例如:教師在要求學生自主閱讀完《活了100萬次的貓》這本繪本后,首先,要求學生五人為一組自由結組,隨后從繪本內容、繪本思想以及閱讀感悟三個角度在組內進行自由溝通與交流,學生先分享自己經過閱讀后形成的認知,滿足其進行分享的需求,之后在聽取別人發言的過程中,對自身錯誤的理解進行糾正或是疑問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以此不斷完善認知;其次,針對小組分享中出現的爭議,教師引導班級內展開討論,以此有效活躍學生的閱讀思維,并且促使學生通過與他人溝通的形式,形成主動閱讀意識。由此可見,教師推進閱讀分享這一環節,可以運用趣味性形式,引導學生感知閱讀樂趣,保證教學成效。
三、借助寫作練習,實現以寫促讀
寫作與閱讀均是圍繞著對文本內容的研究展開的,所以二者之間具有較為緊密的聯系,所以教師可以有效運用寫作練習,推進閱讀教學進程,從而豐富教學形式,推進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提升。為此,教師應該借助寫作練習這一形式,促進繪本閱讀教學價值充分釋放,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完《市場街最后一站》這本繪本后,首先,要求學生結合其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感悟,寫作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以此推進學生通過寫作對自主閱讀進程加以總結,有效幫助學生在寫作中重新回顧繪本內容,加深對其主旨的理解;其次,教師將學生的文章收上來統一閱讀,了解學生對于繪本內容的理解程度,并且分析出其理解的誤區與片面之處,隨后與學生展開一對一的寫作點評活動,通過點撥、引導等方式幫助學生正確且全面理解繪本內容。由此可見,教師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運用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學習更為多樣的閱讀角度,并且掌握更為高效的閱讀方法,有助于推動閱讀教學目標與任務的全面實現。
綜上所述,小學是學生成長與發展初期階段,此時期培養學生良好學習觀念與意識對其長期學習進程具有重要價值。語文科目是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所必須全面掌握的內容,閱讀是其中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因素,但是當前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與此同時,繪本是適合小學生理解與認知水平的教學資源,具有重要教學價值。為此,教師應該重視小學語文的重要性,運用繪本推進閱讀教學進程,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黃曉陽.靈活運用繪本閱讀,無痕提升閱讀素養--小學語文基于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線,2017(7):59-59.
[2]鄭仿蘭.基于核心素養理念的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