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韶暉
摘要: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整本書閱讀的作用日益突出。在語文教學中引入整本書閱讀,旨在防止目前中學語文閱讀出現的片段化,同事增強學生的閱讀深度和廣度,從而提升閱讀水平。整本書閱讀將泛讀、精讀、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相結合,可以培養中學生閱讀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文學材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閱讀基礎。在中學語文教學中,要大力推進整本書的閱讀,健全閱讀教學系統,引導學生的閱讀技能,激發他們的語言思維,增強他們的語言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初中生;整本書閱讀;語文閱讀;引導
引言
新課標對中學閱讀教學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多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把握語言使用的規律,注重語文能力的培養,使其具備現代社會所需的語言能力。因而,整本書閱讀模式的優越性越來越突出,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開闊的閱讀視野、成熟的閱讀能力。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一)加強語文學習能力。
閱讀在語言教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在學習其它科目上,閱讀也是無可取代的,只有這樣,閱讀的速度才能更快的了解各種問題,并在最短的時間內,找到正確的答案。就語文課來說,整本書的閱讀既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又可以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寫作、思考能力,鞏固語言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變得輕松、快樂。整本書閱讀不是整本書從頭讀到尾,它更貼近于精讀,注重閱讀的品質,讓每次閱讀都能帶來新的見解,從而豐富文化知識。
(二)順應時代的發展潮流。
傳統的閱讀教學注重的是閱讀的能力,只需要在答題時能正確地答對,而不會影響到學生的閱讀。這種閱讀教學是一種失敗,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新世紀的教學中,整本書的閱讀是“亮點”,其進步和價值都是有目共睹的,以學生為中心,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培養中學生的閱讀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順應了新的時代潮流。
(三)推動語言教學一體化。
目前的語文課本均為單元式,各單元包含了與之相關的專題,對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仍有一定的欠缺,因此,應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從讀書到寫,逐漸形成了初中生對語言的總體認識。整本書的閱讀,既可以獨立進行,也可以結合到教學的各個階段,讓學生理解其中的奧秘,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二、整本書閱讀促進初中語文教學的對策
(一)提供閱讀材料,激發閱讀興趣。
目前初中閱讀教學中出現了一些混亂現象,部分學生的閱讀材料與現實脫節,部分學生只會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還有一些不會讀的人則是不會讀的,這就造成了初中生總體的閱讀能力低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整本書的閱讀教學逐漸進入了廣大中學生的視野,要把閱讀教學推向更高的層次,就必須從選擇適當的閱讀材料入手,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所選的圖書應符合初中生的真實水準和認識規律,讓初中生在讀完一本書后,可以增強自己的閱讀自信,提高自己的知識量,并逐漸養成讀書的習慣。同時,讓同學們從文章中提取出最好的部分,并將它們記錄在寫作過程中。所選的圖書一定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能夠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指導。古典名著在寫作技巧和語篇構思上都是非常值得初中生借鑒的,這對于中學生的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二)合理安排整本書閱讀時間。
對初中生整本書的閱讀進行全面的分析,可以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學生對整本書沒有興趣,只是沒有把整本書看完的時間。進入初中后,學生所學科目數量增多,難度增加,課后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各個科目上進行,因此往往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課后的閱讀。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了解整本書的閱讀能力,并指導合理安排自己的業余活動,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同時,教師應該把整個教材的閱讀融入到課后的教學設計中,讓學生在課后完成整本書的閱讀,減輕了學生的課外閱讀負擔,使課堂與課外互動,使整個閱讀由課堂到課外的延伸。同時,老師還要指導學生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制定一套完整的閱讀計劃,包括總體規劃和階段規劃,并在整個閱讀計劃中執行整個閱讀計劃,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整本書的閱讀,并對整本書進行階段性的總結。例如,在讀完《紅樓夢》的整個過程中,老師每個星期的語文教學時間預留兩個小時,讓學生在每周的空閑時間里,安排三個小時的閱讀時間,“2+3”,讓學生把《紅樓夢》的八十回全部看完。
(三)重視教學方法的引導,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經典名著內容多、情節復雜、閱讀量大,一般的課堂教學很難讓學生把所有的名著都看完,尤其是初中生,他們沒有足夠的自主性。閱讀理解能力較弱,閱讀技巧不夠成熟,閱讀習慣不佳,這就導致了整個閱讀過程的困難。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方法和習慣,并把一些完整的閱讀技能傳授給他們,從而使他們的閱讀水平得到提升,從而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四)使思想逐漸深入。
整本書都是作者根據自己的見聞、所思所想,編撰而成,以自傳、評論、故事等形式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若不看完整本書,很可能會斷章取義、管中窺豹,對創作者和作品都會有偏見或者刻板化印象,這樣的閱讀方式一旦形成,就不利于讀者的閱讀思維的建立與發展,也不能讓人的思想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林語堂相信讀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它能使人從思想的深層感悟、升華,實現從迂腐到明理,從閉塞到通透,最后用更加科學、明智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去看自己的人生。
結語
初中學生閱讀能力較強,閱讀方法積累上具有個性特點,因此,在引導學生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應從閱讀動機、組織、方法等各方面入手,使學生更好地融入閱讀環境,從而形成閱讀認知的基本框架。
參考文獻:
[1] 馮小莉. 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有效途徑[J]. 學周刊,2021(22):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