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雪艷
摘要:人的社會認知建立、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主要是通過與環境的影響與交互作用。利用社區資源開展幼兒社會活動,則是從幼兒熟知的周圍環境即社區環境出發,對幼兒進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教育的重要途徑。幼兒所處的社區環境中的地理特征、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經濟環境等多種因素都會對幼兒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利用社區資源對幼兒開展社會教育是十分便捷有效的方式?;诖耍韵聦η捎蒙鐓^資源促幼兒園生態教育活動的開展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巧用社區資源;幼兒園生態教育活動;開展
引言
幼兒園是幼兒活動的另外一個主體場所,幼兒園內的教育是幼兒重要的人生起點之一,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開展交際、邁向有限社會化進程的第一步。相對于家庭教育,幼兒園教育更加專業化、規范化,能夠更貼近幼兒成長的科學渠道,從而也更能以科學的教育方式對幼兒進行相對深入的指引。與家庭和幼兒園相比,社區則擁有更加豐富的物質資源,能夠有效彌補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的資源匱乏,給予幼兒更多的實踐場地和鍛煉機會,并能擴大幼兒的成長視野,有利于幼兒融入社會,實現個體成長和群體互動。
一、合理利用自然環境,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寬裕的場所
對幼兒來說,自然環境是求之不得的寶藏。將社區中有教育價值的資源融入幼兒園,形成良好的教育大環境,可以促進幼兒的主動活動和學習。同時在社區建設中,可以為幼兒的主動活動提供豐富多樣的場所。比如,引領幼兒感受四季的變化。社區可以在人群密集或者人流量大的社區的中心地段貼上“春天來了”等類似的標語。引進不同季節的植物,在春季到來之際,社區內開滿了具有春天氣息的花朵,讓幼兒以最直觀的方式感受春天的氣息。幼兒在整個社區中活動、行走,了解春天的相關知識和有趣的事物。社區在建設中不僅要考慮周圍居民的居住體驗,而且應該考慮兒童的活動場地。社區綠化面積要盡可能加大,創設良好的環境,還可以組織春游等活動。除此之外,社區還可以利用諸如氣候的變化、了解動植物等多方面的資源,激發幼兒主動發現、積極參與、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質;還可以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建立幼兒獨有的游戲場所。
二、積極拓寬家、園、社區的有效溝通渠道
學前教育實施主體之間的良好溝通是家、園、社區協同育人的基礎,家庭、幼兒園和社區三方應主動、積極拓寬相互溝通的渠道,努力打破信息不對稱局面,消除溝通方面的障礙,拆除交流上的壁壘和屏蔽,共同搭建良性互動、有效交流的平臺,探索最佳溝通方式和交流途徑,提升溝通交流的效果。近些年來,有些幼兒園自主創建家園溝通與教育指導手冊,家長可以在手冊上記錄幼兒日常表現與家庭生活、教育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而教師則可以依據不同幼兒的狀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意見,這樣就大大便捷了家庭與幼兒園間的有效溝通,為提升教育效果提供了保障。伴隨著信息網絡科技的普及化和適時應用,有些幼兒園也開通了與家長、社區有效溝通的網絡平臺和網上媒介系統,這也成為家長們討論幼兒教育問題的重要平臺,家長間可以在此類平臺上交流借鑒優秀育兒經驗,并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教育能力和素質。盡管不少幼兒園近年開始主動拓寬交流渠道、創新溝通形式,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寬溝通渠道的同時還應當關注并提升家園間溝通頻率與交流深度,切忌把搭建的平臺作為擺設,出現利用率不高、使用效果不強的現象。筆者建議,在家園日常的淺層次交流的基礎上,還應定期進行深度家訪、一對一訪談等密切交流和高頻度溝通,建立起日常化的溝通交流機制,徹底消除因為交流程度不夠、交流渠道不暢而造成的教育觀念分歧和教育行動壁壘。
三、綜合運用多方力量,為幼兒的主動活動創造良好的環境
社區要為幼兒的主動活動創設良好的環境,僅靠社區單方面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應該尋求家長、幼兒園、社會的幫助,綜合多種力量,創建良好的社區環境。在教育歷史的發展長河之中,國際上早就提出了要借助多方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成長。在我國社區環境支持幼兒教育的發展中可以運用“引進來,走出去”的策略。在開設幼兒活動中心之前,社區應咨詢設計師,了解設置兒童活動中心需要注意的地方。社區資源豐富,幼兒園有時需要借用社區的環境,社區應大力支持。社區也可以邀請幼兒園教師來社區進行兒童教育知識的宣講,提升家長的育兒理念。總之,在多方力量的有機結合下,幼兒的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幼兒的主動活動更是繽紛絢爛。
四、參與社區活動,創設對話氛圍
社區的人文氣息、自然環境、設備資源等都會對幼兒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可充分利用各種社區資源,讓幼兒融入社區這個大環境,參與到社區活動中,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社區,了解社會,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與社區對話的氛圍。社區主題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家長和社區認識到幼兒園教育工作的特點,從而更加支持、配合幼兒園的教學活動,并認識到開展社會教育活動對幼兒成長發展的重要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校與家園以及社會的良好互動。
結束語
只有樹立正確家、園、社區協同育人理念,積極探索家庭、幼兒園和社區三方共育的最佳途徑和模式,主動拓寬家、園、區間的有效溝通渠道,充分利用各方資源,有機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策略,使協同育人向著規范化、全方位、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才能最大限度的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促進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薛蘇昕.巧用社區資源促幼兒園生態教育活動[J].讀寫算,2021(27):33-34.
[2]趙靚.幼兒園開發利用社區教育資源現狀研究[D].吉林外國語大學,2020.
[3]徐有翠.幼兒園與社區合作共育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