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
摘要:教育部最新頒布的新課改內容,核心素養與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當下學生發展的重中之重,兩者與各學科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其中在語文教學上有著顯著的作用。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具有推動作用,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鑒于此,文章對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整合,旨在為提升語文的教學效率積累經驗。
關鍵詞:核心素養;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教育教學的巨大變化,面對互聯網的浪潮時代,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將先進的教學經驗和前沿技術帶入課堂。中職語文教學具備實踐性強、綜合度高的特點,語文學科教學要有整體性和系統化的思維和視野。信息技術則是一種可以被應用于各科教學的現代化教學手段,它以計算機應用和現代通信技術作為基礎,用于信息管理和信息處理的控制技術。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融合會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和課堂參與度,完成中職語文教學的信息化建設。中職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是當下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必須引起足夠重視的教學改革環節。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重要性
(一)深化教育改革
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于一個人的終身發展意義重大。當今時代,全球化、信息化步伐明顯加快,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發展迅猛。信息技術已經廣泛用于語文教學之中。《關于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的通知》的文獻法案中,教育部推進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進行有機融合,強調在科學化、多樣化的教育技術平臺上,促進以往信息技術教學中難以表達的課程內容而有效呈現,加強了基礎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
(二)學生素質教育的需求
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信息技術為職中課堂提供了一個相對優質的教學環境。教師以語文學科作為載體,自主學習為教學目的并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相整合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由此更好地掌握學科知識內容的直觀性和情境性。通過對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確立學生在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實現創新能力教育、自學能力教育、審美觀念與能力教育、社會公德教育、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勞動觀念教育與終身學習教育。相比之下,學生已經儲備了一定的語文學科知識,并且對問題探究和自我表達產生了些許欲望。
三、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方式方法
1.構建信息交流平臺
隨著科技的蓬勃發展,中職語文教學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并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如,建設學校與學生之間的資源互通平臺,學生可以從中找到自己需要學習的內容,教師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當然,教師還可以創建與語文學習有關的微信群,這樣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小組的形式提出問題,讓學生彼此之間展開討論,幫助學生培養獨立思考與自主學習能力。
2.將信息技術融于語文課堂
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教師也是在逐漸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已經成為課堂上的新常態,課件、微課、慕課隨著科技的進步應運而生,新的教學模式給傳統教學帶來了無限沖擊,同時傳統教學方式也迎來了大改革。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有助于改善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系統地學習語文知識。主要是改進數字化教學內容,使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選擇更多的方法,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在網絡環境下,知識以動態的形式表現出來,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語文課外活動領域。這樣,語文課堂教學就超越了自身,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將這一理念貫徹到現代語文教學之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四、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與中職語文教學整合分析
把網絡引入課堂可以有效的將中職語文教學實現信息化教育,在語文課堂上引用網絡上的核心資源同樣也是一種資源整合。豐富的教學內容使語文課堂呈現多樣化的形式,憑借現代網絡資源平臺,師生可以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學習交流,幫助初學生開闊思維,培養語文思維,提升語文素養。
1.夯實人文底蘊
豐富的語文知識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自由表達思想。教師將信息技術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將抽象的語言以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讓本來枯燥的課程內容得到生動的展示,讓學生能夠感受文字所帶來的美感,從而領會人生的感嘆。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幻燈片制作和演示,利用文案配音,增加其對文章甚至人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懂得追求真善美,對生活滿載憧憬與幸福感。例如在《雷雨》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提供相關視頻,讓學生觀看,既營造了一種濃郁的課堂教學氛圍,又能幫助學生將抽象的事物變為直觀體驗,而且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教學難點也能迎刃而解。
2.展示與評比平臺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是課堂教學與課外延伸的聯系所在。教師可以利用現代技術進行班級內的網絡搭建,將課上教學內容和課外學習活動相連接,豐富其學習內容、創新其學習方式。大數據下信息技術能使課堂內外教學實現無縫銜接,當學生遇到疑惑時,通過網絡平臺與教師隨時聯絡,還可以以教學平臺為媒介,構建學習探究小組實現在家就能互動學習。此外,教師需要經常查閱學生在平臺的表現,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指點。這樣的溝通模式使師生關系更加緊密也更具有針對性,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促進,有效地實現核心素質下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機整合。在構建班級網絡平臺后,教師可以在其中增加展示和評價功能,以再現學生的日常生活、課內外作業和作文創作,并對較好的學生作業和寫作范文,進行表揚和點評。當然,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比如,有的學生會主動提交自己的作業,教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給學生打分,對能夠積極參與評價活動的學生,要給予相應的獎勵。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其他學生對參與評價的學生進行互動反饋,使學生得到直觀、中肯的感受,進而激發其語文能力。
五、總結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語文課程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在課堂上以展示的形式將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相融合,通過專業網絡公共屏幕的渠道,實現師生線上線下的交流,在促進學生創新的過程中實現文化底蘊的有效體驗和鞏固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成元.信息技術助力初中語文教學[J].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4(03):85-86.
[2]王飛.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9(09):174-175.
[3]孫海江.基于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實踐分析[J].新課程(中學),2019(09):100-102.
[4]戴松.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中的作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03):173-174.
[5]周澤全.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優化策略[J].魅力中國,2018(52):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