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傳芳
摘要:現階段,中國各行各業建設發展迅速,小學語文教育既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也要重視思想品德方面的教學。語文教學當中需要滲透一點情感教育,因為情感是語文教育當中的一個很好的催化劑。在現代教育當中,關于情感教育的培訓也是語文教育當中的主要任務,同時,由于情感教育也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一個關鍵的手段。同時也是素質教育的很重要的內涵和人文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表現。在課堂之中,教師需要正確地指導學生們更加真實地去抒寫情感和表現思想感情,這還可以提升他們相應的文學創作的水平。對于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以及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
關鍵字:學校語文教育;情感教育;實施對策
引言:每個人都有自身的情感,情感在不同的時代呈現不同的特征。思維與精神情感都是人的某種情感感受,是人類心靈活動的一個表現,它的形成是根據客觀事物和人的需要。情感教學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透過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適當地調節學生的情感、心態,以便于讓學員能積極性主動地學習,從而達到改善課堂質量、實現教育目的的一種教學方式與技術手段。
一、情感教學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過程當中,根據小學生的一些實際情感經歷,或者按照學校教育的一個特點,較為積極地指導中小學生真實地去抒發和表現感情,較為正確的情感教育可以促進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主義道德風尚。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環境也比較復雜,各類經濟社會問題都越來越的繁雜、尖銳,人的思維遭到了各種利益關系的沖撞,個人情感也更加薄弱,這都形成了影響著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發展的一個經濟社會問題。因為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小,所以情感基礎也很薄弱,因此不能去適當地引導作者情感虛構或者情感倒置,這不僅會影響到寫作的某些主題思想的形成,而且會導致學生某些感情的失敗和心靈的扭曲。還會影響學生的健康心理的養成和正常人生觀的建立。由此可知,情感教育在作文當中也是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而情感教育在學校語文的教育當中也有著一些雙重的意義。
二、優化對策分析
(一)培養學生搜尋資料的能力
閱讀拓展課主要是通過組織學生查閱大量與主題有關的文章,培養學生的讀寫速度與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大量讀寫的過程中開闊眼界。這些方式在實際使用時,要注重學習者的思想與情感,帶動學習者群體整體綜合文化素養和能力的全方位提升。老師在進行海量閱讀拓展教學時,應該把對學生瀏覽、默讀和快讀等能力的訓練視為第一目標,并指導學生在大量朗讀的過程中逐步掌握單元主旨。此外,為了主題閱讀質量的穩步提升,也必須充分認可學生的課堂主導地位,并引導學生更大膽地互動與交流,以便進一步提高學生對主題閱讀內涵的認識。
(二)用自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喚起學生對文本學習的興趣,教師自身的激情很重要。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激情的課堂教學,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地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具備對生活的激情和對教學的激情。試想一下,講臺上一個悲觀消極、倦怠生活的教師會上出生動有趣、富有溫情的課來嗎?答案是否定的。誠如著名特級教師王君所說“教法即活法你如何活,你就必將如何教”。語文教學是語文教師活法的直接體現。擁有愛文字、愛生活的初心,保持對生活和教學的激情,才能締造出課堂的靈動與美好。那么,如何將激情與教學巧妙結合呢?首先,教師要走進文本,仔細研讀文本,用自己的生命體悟和審美情感去解讀文本,發現文本在語言形式、情感內蘊的獨特性,被它的文質兼內容所感染、打動。在此基礎上,再廣泛地涉獵其他的相關著作,能讓教師的視角延伸到更為廣闊的天地,對文本研讀得更透徹,對教學內容把握得更精準。把審美和思想的境界推往更深處,挖掘出文字后直指人心的力量,那么由此帶來的感動、震撼將更深刻,遠非對著教參照本宣科感動著別人的感動,這種膚淺的、虛假的閱讀感動所能比的。更何況,只有教師自己真正被文本感染、打動,才能從內心中迸發出教學的激情來。其次,立足于這份感動、震撼,教師再結合個人素養、教學經驗及學情的把握,對教學的設計、節奏的把握、語言的錘煉、情感的升華等細節進行取舍雕琢,量身打造出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最佳教學方案,激情才有了具體的依托、體現。當然在教學中,激情的展現也有“技”可循,如根據文本主題的不同,格調的不同,內容的不同,教師語言節奏可輕重緩急,語調可抑揚頓挫,語氣可富于變化,再配合適當的身體語言,達到聲情并茂的效果:講述美景時,讓人身臨其境;講到高興處,讓人心花怒放;講到悲傷處則催人淚下。撥動學生心弦,引起共鳴,使學生與作者的感情相溝通,與作者的精神進行對話、交流。教師通過自身的激情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開啟他們心智的大門。當他們能以文本為范例習得其語言表達技巧,以文本為精神食糧汲取成長道路所需營養,他們的鑒賞能力和思想境界的都會不斷提升,修養和品味也會更上層樓。
(三)交流——情感分享
“情感分享”就是在學完單元全部課文后,通過組織學生背誦教材課文以及課外拓展文本中經典詩文的方式,對學生的語感進行全面培養,幫助學生形成對文本的認識。教師在組織誦讀的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積極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感,說出自己對誦讀最真實的想法、最真切地體驗、最有趣的發現……這一過程旨在幫助學生充分感受誦讀與交流分享的快樂,并為下一階段的寫作教學創設氛圍、奠定基礎。
(四)為學生創造培養問題意識的情景
我們應該經常在課堂上引用一些名人名言的故事,這樣能夠營造審問的閱讀環境的氣氛。還可以開展一些小組的相關閱讀審問的活動,讓學生的一些相關思維產生共振,使得靈感得到激發,就如蕭伯納說的那樣,如果你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那么每人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思想。教師可以提供一個問題,學生由淺入深地展開質疑。還可以設置一些閱讀障礙,讓學生對于陌生的東西熟悉化,讓文本內容與科學概念之間產生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學生的慣性思維。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是不容忽視的,語文教師必須充分開發和利用情感,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的全面發展,變單純的知識教育作為素質教育,培養健康、新型的全面人才。
參考文獻:
[1]阿依努爾·阿布拉.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實施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7,11(8):47.
[2]劉霞.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8,(3):44.
[3]尹芳.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20,(5):83,85.
[4]張新芳.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實施策略[J].魅力中國,2020,(3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