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維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更加重視語文教育的重要性。開展語文教育,要讓學生掌握漢字以及閱讀文體知識,同時還要認識到語文教育中滲透的德育對兒童時期思想價值觀念的重要影響,甚至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語文教育與德育有著內在的聯系。
關鍵詞:德育滲透;新課改;教學方法
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遵循的原則
1.1潛移默化的原則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彼幍沫h境如何,對于學生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現階段正處在信息技術發達的社會,各種主流或者非主流的思想在沖擊著現代小學生的思維,他們在接觸事物的過程中,會逐漸形成自己的思想,正在衍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意識。首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大膽進行思考,通過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尚小,缺乏較為完善的價值判斷能力,認知水平也較低,需要教師正確引導學生的價值觀與情感態度,要注意與學生開展平等的對話,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在日常教學與教學的生活中,滲透德育,遵循潛移默化的原則,讓學生在與主流價值觀接觸的過程中,逐漸鍛煉閱讀能力。
1.2“合于文,立于道”原則
關于道德品質教育,表面上看是讓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與思想觀,實際上卻與文字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系。甚至可以說,道德教育與文字的脫離,就好似無源之水。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這一點,在讓學生對文章的文字進行品讀時,要注意與思想教育并行。比如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出塞》這篇文章,闡述了遼闊的邊疆,但是還要讓學生感受到出征戰役的不容易,之后,再從更深的思想角度進行拓展,要讓孩子們體會到愛國之莊嚴,享受和平的彌足珍貴。基于此,語文教師要在教育過程中將思想品德教育當作重要的環節,讓學生在接受正確品德理念熏陶的同時,逐步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1.3多元化原則
由于語文學科涉獵范圍較廣,教師在教育的過程中不應該死板單調,而應該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并在趣味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在小學語文現行的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包括了豐富的情感,比如小學語文《媽媽睡了》這篇課文,主要是通過簡單的文字描寫作者對媽媽的愛,通過這篇課文,教師可在文字之中滲透德育,通過因勢利導,讓學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感覺到作者熱愛自己的媽媽,珍惜母愛,隨之進行德育。
2新課改下在小學語文中開展德育滲透的方法
2.1提高德育重視程度,加強思想品德建設
當前大部分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重視德育的滲透。因為應試教育的影響,小學生也面臨升學的壓力,教育機制以及家長的壓力導致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繁重,教師既要教學語文基礎知識,更要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管理學生的學業。而且素質教育要求小學生的課程設計要滿足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時間和精力的限制導致許多教師難以深入開展德育,在教學中忽視了德育素材的融入。教師對德育重視程度不夠是導致德育缺失的根本原因,這需要教師提高對德育的重視程度,并且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結合德育目標合理運用教學方法,從而加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建設。首先,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思想,通過自己的言行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地引導,讓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夠受到教師的積極影響,實現對德育的滲透。其次,教師需要秉承以生為本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語文知識的探索和思考來強化德育。
2.2加強落實實踐教育,促進優良品質形成
德育的滲透不僅僅是傳播德育知識和觀念,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用實際行動去踐行。但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難以將德育與實踐結合起來,導致學生難以真正接受到德育教育。這種德育的缺失會導致學生的思想及其價值觀等受到影響,只存在表面上對德育故事、內容和品質的了解,不能落實到實踐上去。而且小學生的知識淺薄、思維能力不強,如沒有教師的指導,其優良美德不易形成。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德育與實踐的融合,將語文教學、德育滲透與生活聯系起來,還要關注小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需求,選擇合適的實踐素材、設計科學的實踐活動來對學生實施德育,抓住學生思想和生理成長的關鍵時期,促使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和優良的品質。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和思考,要鼓勵學生在閱讀中積極投入自己的情感,通過聯想自己的生活經驗等去理解語文作品,深入體會文學作品的內涵。教師還可以通過設計豐富的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可以引導學生用表演、探討、質疑等方式思考作品的意境和內涵,讓學生在創作和體驗的過程中釋放自己的情緒。
2.3完善德育課程結構,豐富德育滲透途徑
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途徑還比較單一,德育課程結構不夠完善,導致德育效果不佳。如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成長規律,導致學生對德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并不高。而且德育課程未進行科學規劃,完善的德育課程機制尚未形成,課程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導致實際教學缺乏有效性和科學性。因此教師應該從豐富德育滲透途徑開始,以學生的德育發展為根本來完善德育課程的結構,采用多種方式來強化德育,如情境教學、問題引導、合作探索以及實踐體驗等,推動德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從多方面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4結合語文教學開展德育教育活動
雖然可以通過挖掘教材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但這種方式的效果是遠遠不夠的,為了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通常要結合語文教學開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動。例如,學習《七律·長征》這首詩時,讓學生課前觀看電影《長征》中的一些視頻片段,提前了解詩歌創作的社會背景,這樣更有利于感受長征中的艱苦卓絕,感受長征精神的偉大。課上,再通過多媒體播放今天的美好生活片段,與長征中的艱辛形成強烈和鮮明的對比,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詩詞的主題內容,而且讓學生深刻感受到長征精神的偉大,學習長征精神中頑強抵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借助教學活動,開展詩歌朗讀比賽,以便更好的挖掘德育教育內容,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3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落實德育是重要的教學任務,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成長規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多樣化的德育滲透方式來構建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形成有效的德育滲透機制。除此之外,教還要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尋找中心教育知識點,將思想品德教育在語文教學的環節中巧妙滲透,促使教學效果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應增.立智立德,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J].吉林教育,2021(16)
[2]郭碧福.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路徑探究[J].考試周刊,202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