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雙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不斷提升,在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全國推廣下,教師發現語文教學的閱讀和寫作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無論是在單元語文要素的呈現上,還是在課后習題的設計上,都能看出這一趨勢。因此,閱讀和寫作的教學也應相輔相成,而恰當地使用讀寫結合這一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閱讀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他們的語言創造性,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讀寫結合
由于小學生自身的年齡特點以及性格發展等因素,他們對一些新鮮事物更感興趣,并能由此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對此,教師應合理開展閱讀教學,在有效協助學生探索知識、激發閱讀興趣、鑒賞情節的同時,幫助學生通過閱讀與鑒賞,將自身生活經驗通過書面形式進行表達。不僅能檢驗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所學方法是否靈活掌握,同時深化學生在閱讀時的情感體驗。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一)重視閱讀教學,輕視寫作教學
大部分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在授課時進行閱讀教學,而忽略了寫作教學的重要性。并且,大部分教師每周只抽出一到兩節課進行寫作教學,其他課程均進行閱讀教學,導致寫作課程占據語文總課時的時長較少。除課時安排以外,部分教師為了應對考試會進行針對性教學,使閱讀教學變為提高學生閱讀成績的應試教學,對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夠重視。如此進行授課不僅大幅度降低了實際的授課效率,而且機械化的練習也不利于教學的合理開展,降低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課后只讀不寫
在小學教學期間,教師應當合理地培養學生讀寫能力,然而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使其合理進行。比如,教師在教學豐子愷先生的《白鵝》后,布置一份課后作業,讓學生閱讀作者的另一篇文章《手指》,并思考豐子愷先生文章的語言特色。課后,家長詢問孩子的閱讀情況,發現學生只是對文章進行了閱讀并沒有進行更深入的探究,第二天教師在課堂上請學生回答,學生大多言之無物,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上述情況,能夠清晰地認識到,即使教師認識到了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但單一的閱讀作業,無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如果學生在閱讀后沒有將其感受以及體悟進行書寫,不久后便會忘得一干二凈。這就是如今小學語文作業布置方面只讀不寫所造成的弊端。
(三)只寫不讀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是寫作教學的重要基礎,合理地進行閱讀教學能夠增添學生個人的知識底蘊,豐富其真實情感。閱讀教學不僅能夠教授學生相應的寫作手法,還能夠使其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作者相應的寫作情感。寫作教學需要一定的基礎,而教師在教學中往往只注重教授學生相應的寫作手法以及寫作技巧,忽視了學生個人的真實感受。由于學生缺乏閱讀能力以及情感體驗,導致其文章大多缺乏真實的情感,千篇一律。因此,教師只寫不讀的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寫作中的情感表達。
二、讀寫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是學生寫作表達的基礎,而寫作則是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重要表達措施。合理利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使學生能夠通過讀寫結合的方法,讓自身的寫作能力以及語文綜合素養得以雙重提高。
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培養學生讀寫結合的學習習慣,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利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通過閱讀與鑒賞課文,讓學生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想法,并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進行寫作練習,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還能夠使其閱讀能力隨之提高。教師合理地運用讀寫結合教學模式,不僅能高效地實現實際的教學目標,還能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提高其個人的語文綜合素質,為其日后的語文發展奠定基礎。
三、讀寫結合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分析
(一)聯系生活,發現寫作動情點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過,“情動而辭發”。以最常見的讀寫結合方法——仿寫為例。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許多學生喜歡閱讀,卻畏懼仿寫,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師在指導學生仿寫時,忽略了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沒有調動學生的情感。為了取得較為理想的讀寫結合效果,教師應當在教學時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以及生動的語言將學生的情感喚醒,聯系自身生活經驗,同時組織學生在課堂上自由鑒賞仿寫內容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動筆。教師還可以通過先說再寫的方式,發揮生生互評模式下的同伴效應,讓學生來互相評價,減輕學生的仿寫壓力,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進行仿寫前的構思。
例如,在教學《秋天的雨》一文時,教師可以重點引導學生品讀每一段的第一句,發現作者在寫秋天的雨時,通過視覺、聽覺、嗅覺的感知進行描寫,使秋天的雨帶來的豐收、喜悅躍然紙上。在了解了文章整體的結構后,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語句,將欣賞的語句在悠揚的音樂下大聲朗讀,能使學生迅速感知作者輕松活潑的語言,畫龍點睛的比喻、擬人、排比手法。在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高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春天的雨是怎么樣的?夏天呢?冬天的雪呢?”春雨的綿密溫柔,夏雨的來去匆匆,冬雪的其樂無窮,這些都在學生的討論中被串聯起來,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深挖閱讀文本,豐富寫作形式
讀寫結合的寫作訓練形式十分多樣,有針對內容的改寫、續寫、補寫,有針對形式的表達方法、修辭手法、好詞好句的仿寫,還有抒發個人感受的讀后感。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實施讀寫結合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選擇恰當的讀寫結合訓練方式,使學生通過體驗不同的訓練活動,潛移默化地發展讀寫能力,提高語言能力的發展效果。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
例如,在教學《窮人》時,教師引導學生品味人物形象,可以抓住漁夫回家后,二人相當密集的談話中穿插著的兩次沉默來進行補寫。夫妻二人為何突然沉默不語,他們在想什么?他們的肢體語言又是怎樣的?想要寫出二人的心理活動,細微的眼神和肢體變化,需要學生從文章前后找尋線索,潛移默化中加深了學生對二人美好心靈的體悟。
(三)做好閱讀筆記,強化閱讀分析
閱讀筆記是對文章內容的全方位分析和總結,是讀寫結合的主要形式之一。在小學階段,不能要求學生的閱讀筆記全面而準確。教師要力求筆記內容符合文章的主旨思想,符合作者的立意構思。
例如,在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時,首先要讓學生通讀課文,對文章有相對完整的理解。再通過進一步的分析,理清文章的段落層次。文章采用總—分的結構,用“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等詞語,概括了西沙群島的特點,統領全文,奠定了歌頌西沙群島美麗富饒的基調。接著對下文的五個段落進行系統性的分析。教師要引領學生從全文的描寫去理解作者的觀察角度,文章從海水寫到巖石,再到魚群、貝殼、飛鳥,是由遠及近的過程,是由靜態到動態的過程。教師還要引領學生分析作者如此布局的原因,讓學生閱讀作者對魚群的描寫,體會作者的寫作技巧,讓學生通過畫圖等形式,體會作者描寫的“像皮球一樣圓”的魚的形象。
(四)互相借鑒閱讀作文,豐富學生的表達形式
讀和寫是相通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通過學生間傳閱作文的方式,讓學生學習寫作方法,切實感受寫作技巧的運用;通過學生間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寫作方式是可以相互融合的。
例如,作文《秋天的圖畫》中,可以讓學生首先聯系“總—分—總”的寫作提綱。通過寫提綱的方式,讓學生有思考的過程。思考一篇文章要闡述什么,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構建寫作框架,便于進一步思考。在學生搭好框架后,可以讓學生通過回憶秋天的景物,在腦海中呈現出楓葉的紅火、流水的靈動、秋雨的寧靜、果香的濃郁的場景。通過適當的提問,讓學生通過語言的方式將心中的景象描繪出來。這一過程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初步的訓練。接下來,讓學生現場寫作。在寫作過程中,教師不要打擾學生,讓學生大膽將心中所想進行表達。如果時間允許,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通過組內互評的方式讓學生欣賞、借鑒他人的寫作過程。
(五)古今文章對比,為學生架起古今文章的橋梁
古文在小學語文的占比越來越大,這對教學工作者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讓學生在不“失真”的前提下,理解古文的意思,將唐詩宋詞和今人的文章進行對比,體會其中的韻味。教師不要局限于課文內部的對比,還可以找一些淺顯易懂的文章和古詩詞進行對比,力求文意相近,風格盡量相似。
例如,在講解《詠柳》一文時,要注意作者將發芽的柳樹比喻成婀娜多姿的少女,用擬人的手法展現出柳樹的風姿。在課文《春》中,朱自清也將春天比喻成小姑娘,將吹過楊柳的春風比喻成母親的手。在這里,要通過對比分析,引導學生理解兩位文學家都將春天擬人化,都把春天的和煦比作女性的溫柔,使人有切實的體會。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兩位作者都將春天如此擬人化,找出作者寫作的共性。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如此寫作的原因在于春天給人以溫暖的感覺,春天讓人的心情放松,煥發勃勃生機的景象讓人心情愉悅。教師要做出總結性陳述,引導學生理解寫文章必須符合客觀事實,讓學生在寫作時務必求真務實。
(六)培養學生的讀寫習慣,讓學生“有感而發”
語文教師要鼓勵學生將生活中的感悟進行書寫,讓學生隨時隨地觀察,自發去練筆,鼓勵學生將練筆拿給教師進行點評。對練筆內容優異的學生予以表揚。同時,在課堂上即興對文章進行剖析,讓學生講解自己的寫作思路。對只能寫出一段話的學生,要進行鼓勵。引導學生對這段話進行擴展和分析,培養學生積極的寫作態度。對不愿意動筆的學生,要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困難,切實幫助學生解決自身的問題,讓學生敢寫、愿寫、會寫、寫好。
閱讀和習作在語文教學中有著不可分割的緊密聯系,教師應當在教學中以教材為切入點,找準讀寫結合點,組織多樣化的讀寫結合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黎金娥.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文理導航(下旬),2021(8):6-7.
[2]蔡雪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的應用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1(61):22-24.
[3]朱曉玲.讀寫結合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8):179-180.
[4]張富宏.讀寫結合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讀寫算,2021(20):89-90.
[5]王建軍.提高小學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效果的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7):269-270.9BF6879B-4CA7-4AEB-BF2B-D95F7C4546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