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喬伊
摘要:目的:探討親情化護理的開展對于提高重癥護理效果的影響。方法:將72例重癥患者分為觀察組(親情化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36例,比較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94.44%>75.00%,χ2=5.258)、遵醫行為優良率(91.67%>69.44%,χ2=5.675)以及護理后的健康調查簡表(SF-36)評分[(75.62±4.80)分>(67.43±5.61)分,t=6.656]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11.04±1.82)分<(15.51±2.09)分,t=9.678]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親情化護理的開展,可以有效提高重癥護理質量,能夠更好的改善重癥患者的身心狀態,進而加快其康復進程。
關鍵詞:重癥護理;親情化護理;護理效果
危、急重患者接受治療的過程中,重癥護理的開展,能夠延緩病情的持續進展,幫助患者盡快脫離危險。患者的快速康復是重癥護理的主要目標,應該結合實際情況,給予個性化、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在重癥護理中,既要關注患者臨床癥狀的緩解與消退以及體征狀態的改善與恢復,同時也要關心患者接受治療期間的感受與體驗[1]。危、急重患者的心理狀態,影響其在臨床治療、重癥護理中的遵醫行為。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加強自我護理,對于加快病情恢復有著積極的影響。開展重癥護理的過程中,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活動、情緒變化。考慮到患者對于家人的情感依賴,可以將親情化元素融入到護理工作中,開展親情化護理,能夠讓患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形成良好的遵醫行為,便于各項診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2]。
1資料與方法
1.2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9年6月~2021年7月期間收治的72例重癥患者,行發內阻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6例)。觀察組:男/女=20/16,年齡范圍37~76歲,平均年齡(62.81±4.85)歲。對照組健康體檢者:男/女=21/15,年齡范圍47~79歲,平均年齡(63.02±5.13)歲。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觀察患者的癥狀表現,監測其體征狀態。加強感染控制,嚴格執行無菌操作,保持病室的干凈整潔、溫暖舒適。通過風險評估,準備好應用于急救的器械、醫療物品及藥物。針對可能發生的風險事件,制定應急預案。床旁設置防護措施,防止患者因意外墜床、磕碰而受傷。遵醫囑用藥,根據患者的營養需求,進行飲食管理,增加優質蛋白、維生素的補充。注意口腔、會陰等部位的清潔,經常進行清洗。患者的體征狀態恢復正常、穩定后,指導其進行功能康復訓練。開展健康教育,讓患者對于自身疾病及相關治療方法有著全面的了解,同時明確日常飲食、用藥、活動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觀察組(親情化護理):基于常規護理(同對照組),開展親情化護理,相關措施如下:
①健康教育:開展健康教育期間,護理人員在講解疾病知識、治療方法的過程中,應該主動詢問患者的感受,了解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的認知程度。鼓勵患者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針對患者關心的問題,耐心予以解答。介紹護理方法時,強調各項護理措施對于病情恢復的積極影響,讓患者認識到各項護理措施的優勢作用。與此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多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交流,讓患者家屬參與到健康教育工作當中。通過護理人員的講解和說明,患者家屬能夠對疾病知識、治療和護理方法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確實施各項治療和護理措施的目的,可以更好的配合護理人員。在家屬探視的過程,由患者家屬向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引導患者自覺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②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在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的過程中,能夠對患者的性格、興趣、特長有著全面的了解,便于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而為心理護理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護理人員始終保持親切的態度,主動關心患者的感受。認真傾聽患者的煩惱,為其提供情緒宣泄的途徑。護理人員能夠從患者的角度出發,充分理解患者的心情,并給予相應的生活建議。談論患者感興趣的話題,讓患者保持愉悅的心情。
③生活管理:關注患者的日常生活,了解其生活所需,盡量予以滿足。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進行病室內物品的擺放,營造家庭般的氛圍,讓患者感到親切、溫暖。選擇符合患者口味的飲食,建議患者參與個人喜歡的活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1.3統計學處理
以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應用()和(%)進行計量和計數,由t值和χ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滿意度及遵醫行為
2.2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
3討論
重癥護理的有效開展,能夠對危、急重患者的治療恢復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加快患者的康復進程,給予其滿意的治療體驗,需要為其提供親情化的護理服務[3]。親情化護理的開展,能夠讓護患之間拉近距離,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4]。護理人員能夠根據患者的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營造和諧、溫馨的氛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遵醫行為,引導患者自覺配合各項護理工作,有助于各項治療、護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進而加快其病情恢復[5]。
綜上所述,親情化護理的開展,對于提高重癥護理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有助于加快重癥患者的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陳英,盛春麗.親情化護理在重癥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滿意度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23):115-116.
[2]陳澤容,王麗,李曦楊,李艷麗.親情化護理在重癥監護室清醒患者中的應用及對褪黑素水平的影響[J].河北醫藥,2021,43(02):307-309+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