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雯


摘要:目的:分析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對血管通路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采用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鈣、血磷水平及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血鈣、血磷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血鈣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血磷水平及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機體鈣磷代謝,還能降低其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護士為主導;分組管理模式;血液透析;鈣磷代謝;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衰患者最常用的腎臟替代療法之一,雖有有效延長患者生存周期和提高其預后生存質量,但是,長期血液透析也易引發患者出現鈣磷代謝紊亂及血管通路相關并發癥,從而會對其預后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就需要臨床采取有效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1]。由于護理人員是患者血液透析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參與者,我院采用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干預,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將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對血管通路并發癥的影響總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本項研究取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前提條件下,選擇我院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符合血液透析適應癥者,(2)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從性良好者;排除標準:(1)預計生存期≤3個月者,(2)存在認知功能障礙、溝通障礙和精神疾病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0:15,年齡分布:34-70歲,平均年齡(48.98±1.04)歲,研究組男女患者比例為21:14,年齡分布:35-70歲,平均年齡(48.96±1.0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主要給患者提供常規血液透析穿刺、置管和導管管理等相關知識宣教護理。研究組采用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將護理人員劃分為血管通路組、營養組等小組,血管通路組主要負責給患者選擇合適部位進行穿刺置管和做好其血管通路維護相關知識宣教護理,如注意保持穿刺部位清潔、干燥,避免置管部位受壓,負重等,預防和降低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營養組主要負責對患者宣講營養相關的健康知識,如指導患者多攝取優質蛋白,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減少高磷食物的攝入,將每日磷攝入量控制為800-1000mg,并對患者宣講低磷飲食的重要性和指導其掌握低磷飲食烹飪方法等[2]。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鈣、血磷水平及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用()、(%)表示,用t、x2進行檢驗,采用SPSS20.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用P<0.05表示。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鈣及血磷水平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血鈣、血磷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血鈣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血磷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中,對兩組血液透析患者分別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及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患者血鈣、血磷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干預后,研究組患者血鈣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研究組患者血磷水平及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效果確切。
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效果優于常規護理的作用機理為: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是一種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常見問題及護理需求進行分組管理的科學管理模式,通過對護理人員合理進行分組,不僅能促進護理人員更好地明確自身管理職責,從而規范地實施各項護理管理內容,還能促進其給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護理干預,如血管通路相關知識宣教護理、合理飲食知識指導護理等,其中,通過血管通路相關知識宣教護理能強化患者對血管通路維護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從而由助于降低其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對患者施行飲食指導護理,能促進患者根據磷/蛋白質壁紙合理選擇進食食物,一方面能有效增強其機體血鈣水平,另一方面還能避免其機體磷負荷增加,從而能維持磷鈣代謝處于正常水平[3]。并且,有研究指出,磷鈣代謝失衡可導致血液透析患者殘余腎功能破壞加速和殘余腎功能丟失加重,從而會增加其心血管和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為促進患者磷鈣代謝處于正常水平和降低其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就需臨床指導患者每日攝入富含蛋白質且低磷食物,如牛奶、蝦皮、海帶、小白菜、油菜、芹菜等,另外,還需補充含鈣磷結合劑、含鋁磷結合劑、含鐵含鎂磷結合劑等腸道磷結合劑。
綜上所述,對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干預,不僅能有效改善患者機體鈣磷代謝,還能降低其血管通路并發癥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劉瑞珠.醫護一體化管理模式對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鈣磷代謝的影響[J].中外醫療,2021,40(10):156-158+162.
[2]王文靜.以護士為主導的分組管理模式對血液透析患者鈣磷代謝及血管通路并發癥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9,26(13):118-119.
[3]賀丹,葛儉儉,萬梓鳴,等.鈣磷代謝紊亂對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球囊擴張術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9,40(08):1147-1150.AAD34D9F-9CBC-4919-A12C-2D25DC0AB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