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新”建設的內涵就是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世界格局之變化。提升藝術素養的美育工作,就是“立德樹人”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與載體。美育對提升學生審美、提升藝術素養具有重要作用,而且美育課程在實施過程中具有獨特的“糾偏”功能。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還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造力的工具與手段,美育,是“五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用足做足美學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關鍵詞:立德樹人;藝術素養;美育;糾偏;創造力
引言
自從2017年正式提出“新工科”建設以來,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的建設與實踐,相繼提出,并在全國各大高校陸續展開。人們逐步認識到,“四新”建設的內涵就是以立德樹人為引領,以應對世界格局之變化,以塑造中國未來為建設理念,以繼承與創新、 交叉與融合、協調與共享為主要途徑,培養未來多元化、創新型的為中國新時代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卓越人才。
而提升藝術素養的美育工作,就是“立德樹人”中的重要一環。
一、美育與培養藝術素養是教育的內容之一
藝術素養,或者叫"藝術修養",是指人們對藝術與美的感受和體驗,更進一步說是對外界環境與事物的評價、能動和創造力,是"審美修養"或"美學修養"的主要內容。狹義地說,藝術素養,就是對藝術理論、藝術史、美學等知識的掌握,對藝術創造、藝術鑒賞、藝術發展規律的理解;而廣義地說,則是對美的感受力、判斷力、理解力、想象力以及創造力。
教育,即“教而育之”,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健全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這個“健全”,不是指生理、四肢、身體健全,而是人的身心健全。一個經過學習,接受了教育的人,能夠通過外在的引導與激勵,激發自身潛能,促進人的自身的全面發展。
“五育”是個整體,缺一不可,它們每個方面都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的基本素質。在“德、智、體、美、勞”中,德育是認識,是方向;智育是基礎,是知識;體育是保障,是健康;美育則是情感,是境界;勞育則是實踐,是行為。只有“五育”并舉,協調共進,教育的目標才能達成。
藝術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學校的美育,美育的教學成果通過審美和藝術素養而得以體現。
二、美育課程的地位與作用
培養審美和藝術素養的美育課程在通識課中具有獨特性。通識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糾偏”,即糾正現代大學教育的學科太過專門化和知識割裂化之“偏”,而通識教育中的美育,其糾偏趨正作用更為明顯和獨特,美育以感性教育、情感教育的特點,使得它在通識教育中處于獨一無二的地位。
正如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理性也不是生活的唯一。人生是多姿多彩的,人生的價值也不是簡單地用科學計算來加以評估的,人生需要感受和體驗,也需要情感的陶冶和境界的升華,而一個人的藝術素養恰具有此功能,學習藝術與美,理解藝術與美,發現藝術與美,創造藝術與美。藝術與審美教育可以激發學習情趣,提高審美鑒賞和審美感受能力。
思政課程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美學因素:崇尚真理之美,與人為善之美,健康情操之美,舉止行為之美,科學智慧之美。所以說,美學也是思政課程的主要內容。思政課程的教學活動也是屬于人類的教育實踐活動,是一個教育人、塑造人的特殊過程。高校思政課程要達到教人求真向善的目的,必須將美學思想、行為融入其中,促使學生淡化“唯技能崇拜”的功利觀念,擺脫原有的對人文類課程、藝術類課程的忽視和抵觸等錯誤認識,在“寓教于美”的思想政治課堂中讓學生樂學受教。
融入了藝術和美學元素的思政教學,將有利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貫徹實施,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美學相對于思政課程,具有實際的推動作用,而且,如果把審美活動和審美教育規律融入到思政教學中,可以使學生在愉悅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美好思想的熏陶,開闊精神世界和思想境界,提高明辨是非美丑的能力。所以,如果從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從受教育者的角度出發,并且更加人性化地關注到學生的綜合素養,淡化專業教育的功利色彩,促使學生將來在專業技能外,還能在心理美、思想美及人格美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必須在思政課程中加大美學內容。
三、美育與培養藝術素養有利于提升人的創造力
法國科學家彭加勒說過,“邏輯是證明的工具,直覺是發現的工具。”這種直覺從某種意義上說,其實就是想象力,而對想象力的培養,不僅靠智育,還要靠美育。只有通過審美教育,才會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什么是藝術美,什么是自然美,只有理解了美的真正含義,才能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審美觀。人們通過感受美、鑒賞美,進而才能去創造美。
藝術素養的提升可以激發、并強化人的創造沖動,培養和發展人的審美直覺和藝術想象力,進而提升人的創新、創意能力。智育與美育采取的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智育一般是在理智、邏輯的框架內進行,通過對事物進行觀察、比較,進而分析、綜合、抽象、推理等方式,即采取正確、合理地思考,獲取客觀世界的一般原理;而美育則是通過感性,借助藝術素養、審美素養,在意象、意境中探索事物本質。
四、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
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無論是以素質教育為根本的義務教育階段的中小學,還是以專業教育為核心的高等院校,美育,都不應該被邊緣化,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它們都是“五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五育”的核心是立德樹人,學校美育正是立德樹人的載體,發揮好載體的作用,用足做足美學教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 王磊.我國高校《美學》通識課程教改芻議[J].滁州學院學報,2015(6).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2020-10-16].北京:2020年10月
[3] 周辰敏.試析理工科大學生藝術素養教育的重要性[J].新西部,2018(3).
作者簡介:高璐,女,1973年4月出生,河北傳媒學院數字藝術與動畫學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