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娣
摘要:隨著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教育、教學的現代化、信息化已成為必然。與此同時,因特網已經走進了校園,進入了教室,為老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空間,但是網絡也成為了一柄"雙刃劍",它的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便捷的方法,豐富的內涵,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這種嶄新的教育環境,給廣大的道德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因此,作為新時代道德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探索一種新的道德教育方式,在網絡環境中有效、自主地進行教育。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有機結合;
引言:
站在二十一世紀中國現代語文教育的歷史高度,我們應該以開放、自由的精神和思想,不斷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使中國傳統的語文教學向現代化的發展。在經濟和社會日益現代化的今天,為使教育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借助現代技術,使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毋庸置疑,信息技術不僅能吸引學生,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的品質。隨著信息技術的逐步滲透到?教學中,它打破了傳統的語言教學模式,給教師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教師要主動迎接這一挑戰,把握機遇,把信息技術更好地應用于課堂。
一、現代信息技術對小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
1.突出語文學科的生動性與趣味性
在中國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里,教師的可使用教學資源有限,一般都是黑板、粉筆、課本等,因此,即使是教師利用幻燈片進行教學,也不能充分地體現小學語文課堂的生動和有趣。把現代科技與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能更好地凸顯小學語文課程的活躍性與趣味性。具體來說,現代信息技術為小學語文課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它突破了傳統語言資源的桎梏,使其更加生動有趣。
以《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為例,教師如何在傳統的課堂環境下,如何凸顯黃山奇石的活靈活現,如何讓學生們在小學語文課上,感受黃山的自然風光和優美的風景。通過運用計算機技術,教師可以制作相關的課件,通過圖片、錄像等多種方式向學生展示黃山奇石的真實景象,讓學生感受到其生動、有趣的語言環境,進而逐漸提升其學習的興趣,從而促使他們更加自覺、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
2.為拓展教學提供教學資源
新課改要求教師在完成基本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拓展課程內容,豐富學生積累,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將信息化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綜合運用,從而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教學某一段課文時,老師要使學生全面熟悉文中的作品,并透過對作者生前事件、日常生活背景等具體內容加以認識得到充實學生進行積淀,同樣也為文學鑒賞教學做鋪墊作業。此時,老師也可以運用信息為我們收集作品的有關資源,進而使我們對作品的詳細信息加以理解和把握,達成延伸教育的目的。
3.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可以充分運用信息技術營造一個良好的氛圍,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放松,激發其主體性,啟發其思維,使其生動活潑。
比如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讓學生朗讀時演奏舒緩的樂曲,也可以讓學生聽到老師對課文的朗讀,或向學生提供有關的圖畫。在這個背景下,整個小學語文課堂將更加生動和諧,讓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心態得以釋放。這也將有助于老師啟迪學生的思考,從而誘導學生做出質疑,取得更有效的語文教學。
二、基于新課改要求下小學語文信息技術的應用
1. 提高信息技術水平,自主制作教學課件
作為一位小學老師,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質,掌握好多媒體技術,既要能靈活的搬運課件,又要多思考、觀察、分析、掌握相關的電腦軟件,并能從網上搜集、下載有關資料、圖片、視頻等資料,并靈活運用,制作出適合于課堂教學的課件。這種方式制作的課件最大的優勢在于它更加接近于學生的生活,并且在教學中的運用效果十分顯著。因此,廣大的小學語文老師們在努力專注于教育和掌握語文教學的業務,也需要他們抽出一些時間來進行集中訓練、自學等途徑,不斷地增強對信息技術手段的綜合運用、設計和制作的能力,在現代化的語文課程中進行自主創造性地設計并制作更多的教學課件,提升其教育效率。
2.把信息技術的使用和學生的學習興趣緊密地相結合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和創造力,使學生充分發揮探究的潛能,從而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圖片、音、文、像并茂的豐富多彩的教育展示活動,可以富有創造性地提供合理的教育情境,也可以合理、全面地激活學生對讀書的內驅力,同時利用信息技術平臺,在通過自主學習、聯合教學、拓展性練習促進孩子們形成了強烈的學習欲望,進而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學習當中來。
3.把握教學步調,抓住重心
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許多老師過分地依靠多媒體技術,把自己的課堂變成了純多媒體的呈現,卻忽視了自身的演繹,成為一種變相的"灌輸式"教學。同時,因為老師將知識的基礎知識分解為文字、圖像等多種形式。在教室里,這種圖片和文字經常是一閃即逝,這種方式通常會造成學生對知識的偏頗,不利于教學,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我們身為教師必須時刻清醒地明確,多媒體技術僅僅只是自己給學生講解的一種輔助,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不能徹底代替教師。課堂是一個特殊的需要師生之間進行雙向交流的場所,一定要努力讓學生能夠充分地融入到課堂中。所以教師要正確認識多媒體,正確把握多媒體的課堂的角色,分清主次,要將自己的演練和運用多媒體技術的訓練進行完善,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結語
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自身教育工作的促進作用,在教學實踐中,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知識融入到電腦軟件中,通過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由于學生們對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十分感興趣,學生就能很快的跟上老師的節奏,把老師講的東西都能快速的掌握,這樣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能讓他們從小就喜歡語文,這對他們以后的語文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本論文作為(課題編號為djy2020026)階段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天明.淺議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J].語文教研,2012(5):40-41.
[2]張玲.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有效結合[J].學周刊,2015(3):74-75.
[3]鄧洪樓.淺談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研究[J].學周刊,2014(5):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