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瑩
摘要:在小學教育初級階段,中小學生可以初步系統地受到古詩詞教育熏陶,但因為他們的年紀較小,對古詩詞的感悟和掌握還存在不足,所以古詩詞教育的實效性亟待提高。因此,老師們應積極探索增強小學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使小學生打好古詩詞的基本功。
關鍵字:小學語文;古詩詞教育;有效性;培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進行古詩詞教育并不難,難的是把學生帶入中國傳統文化教育的最高殿堂,使學生體會古詩詞中的情意與含義。這才是古詩詞課堂教學實效性的所在。而針對中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有古詩詞的特殊性,筆者覺得,增強學校的語文古詩詞課堂教學實效性,就必須從這樣一些方面入手。
一、讓學生產生對詩詞的誦讀興趣
回眸我國語文教學的發展歷史可以發現,誦讀教學法一直得到很大的關注。所以,在學校的語文古詩詞教育過程中,語文老師要設法來激發起學生們對于古詩詞的誦讀興趣,但是如果學生們對古詩詞完全沒有誦讀興趣,那么學習這些古詩詞的過程對其而言就是一種折磨的過程,它非但領略不了古詩詞的美好意境,甚至連學習這些古詩詞的過程也對其而言都是一種痛苦。有鑒于此,學校語文老師要通過配樂朗誦、設想詩歌描寫的情景等方法,使學生不會在背誦詩歌的過程中味同嚼蠟,他們才能以豐富的情感投身其中。筆者們在課堂中所普遍采用的方式是:要求學生們打著節拍來進行對詩歌的背誦過程,至于為什么采用了這個方法,是因為在《毛詩序》中說過:詩者,有志之為之也,故在心為志,發聲為詩。情動于其中以形天言,言之不足,故慨嘆之,而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而永歌之不足,則不知手之舞之,腳之蹈之矣。既然詩歌在永歌之不足時,猶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那么在指導學生誦讀時,為什么不可以讓他們也一邊讀一邊手舞足蹈呢?當那悠揚流暢的音韻優美,均勻和諧的旋律美和著節拍在學生們的嘴里流溢出來時,效果將是不言而喻的。
二、為學生闡述詩詞的創作背景
為了能更進一步地達到對詩歌思想內容的掌握,這就需要老師在給學習者介紹詩歌的過程之中需要適當加入擴展知識,其中擴展知識主要是指出詩歌作家撰寫詩詞的歷史背景,這種背景或者是詩歌作家所處的歷史背景、或者是詩歌作家的個人生平等,通過對上述擴展知識的介紹,將使學習者不僅會毫無情感地看到一首詩歌,而且可以通過詩歌看到一個時代、一個人。如此,學習者對詩歌思想內容的認識就將走上一條嶄新的臺階。當此時,老師引導其練習詩歌時,學習者便可以更進一步地認識詩歌中的每一個詞、每一個詞所表示出的無限深意,并由此體會到詩歌作者的創作情感。
因此,老師在講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這首詩作時,為使學生理解該詩作的情感,并理解詞人的思鄉之情,以及詞人對回歸中國政治舞臺的迫切愿望,老師便把王安石變法所在地區的歷史背景以及該詩篇的寫作背景都介紹了過來,而學生也經過老師的介紹,逐漸認識到王安石是中國北宋時代最有名的政治家,在實施新法律過程中由于與別人的看法不一而受到了彈劾,最后也不得不退出官職。當王安石再一度因為被皇上利用而逃離了風景秀麗的江南之際,不禁回憶起了當初在變法中的痛苦掙扎,并由此形成了這種既思鄉且彷徨的情感狀態。當學生們知道了王安石的生活背景、從政經驗后,可以更加確切地領會詩歌的思想感情。
三、結合詩詞內容巧妙設計意境
我國的詩歌藝術能夠有著這樣之高的成就,不僅由于詩歌本身遣詞造句的精妙,更由于詩歌表現出一個令人神往的意象。作為中小學生而言,在最初接觸到古詩詞之后,要想領悟到其中的意思是相當艱難的事,這就需要語文課老師必須要善于根據詩歌內涵精心設計意境,才能使學生們在實踐中得到自己的深刻體會。另外就是,語文課老師也需要把角色扮演法引入于古詩詞課堂教學當中,從而通過學生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們可以感同身受地感受到這位詩歌作家的心路歷程。
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一篇思念家鄉與親情的詩篇。他們通常都會生存在父親身旁,也極少和父親分開,更極少會遠離故鄉,所以中小學生們很難感受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那種情感。為讓中小學生們感受到這份思鄉之情,老師便可運用照片、錄像等,創設一種另外的意象,也許展現那些生存在異鄉的打工者的照片,也可能表現那些在鄉村地區孩子們和父親分開的情景,通過這樣創設情景,中小學生們便感受了詩人獨自一人生存,置身異地又遇上佳節,想念家里親戚的感受所油然而生的情感,從而領會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
以上,本文都從讓小學生形成對古詩詞的誦讀興趣、為學生介紹古詩詞的寫作背景、根據古詩詞內涵精心設計意境、以及引導學生進行古詩詞品鑒等多個層面,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育進行了深入研究。學校的語文古詩詞在課堂教學中是一個重點,同時也是一個難點。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還需要多加探究,以突破重難點,從而提高古詩詞課堂教學效果,并增進對學生傳統文化的接觸和吸收。
參考文獻
[1]姚海燕.讓詩情畫意棲居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淺談小學語文課古詩詞教學策略[J].小學語文教育通訊d刊:學術刊,2014(8).
[2]陳曉紅.感受詩詞的馨香——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有效性策略淺談[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