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艷紅
摘要:幼兒園階段的兒童還不具備良好的常規意識,尤其是小班幼兒,其行為往往表現出強烈的主觀意愿,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通過正確、恰當的引導,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習慣的好壞,不僅可以體現出幼兒的綜合素質的高低,還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著關鍵性影響,所以,教師有必要加強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教育。本文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規矩;幼兒園;生活習慣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兒童來說至關重要。為了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均衡發展,教師應該踐行養成教育指南中的精神,從多角度、全方位入手,幫助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習慣。
一、培養幼兒學習興趣,奠定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基礎
養成教育要從小抓起,注重培養幼兒基本的禮儀能力,通過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逐步提升幼兒講文明、懂禮貌等生活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加“小手拉大手,創文在你我”活動,適當表揚幼兒在禮儀活動中的良好表現。此外,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也要不斷滲透養成教育,可以組織幼兒進行繪本閱讀,鼓勵幼兒以小組為單位,對繪本內容進行表演。在幼兒交流與溝通過程中,教師要時刻提醒幼兒使用文明用語,可以舉辦文明禮儀情景劇競賽,通過唱歌跳舞等方式,對文明禮儀進行大力宣傳,不斷提高幼兒的文明禮儀基本生活能力。
二、創建多元化的體系,幫助幼兒熟練生活技能
在培養幼兒生活習慣的過程中,需要建立多元化的體系,為幼兒創設多元化的模式,幫助幼兒取得進一步的成長與進步。在培養幼兒飯后洗手、飯后漱口等生活習慣時,考慮到小班幼兒年齡小,熱衷于聽故事的特點,教師可以一改往日說教式方式,引入講故事的形式,利用幼兒喜歡的卡通人物來創編故事情景,當部分幼兒形成了剩飯的不良習慣,針對此,教師可以帶領幼兒觀看相關視頻片段,讓幼兒了解糧食從田間到餐桌,期間需要經過很多的過程,讓幼兒意識到糧食背后包含著農民伯伯的艱辛,啟發幼兒養成珍惜糧食的生活習慣,并做到自己獨立吃飯。通過構建多元化體系,對于幼兒正確生活習慣的養成有很大的幫助,能夠對幼兒思維進行啟發,并全面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
三、開展豐富生活實踐活動,不斷增強幼兒生活體驗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其對事物的認識主要依賴于行動,基于幼兒的這一年齡特征,所以在引導幼兒形成正確生活習慣時,教師要與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從生活實際入手,增強幼兒的生活體驗,在強化幼兒思想意識的同時,對幼兒生活習慣進行培養。
例如,針對部分幼兒表現出的挑食習慣,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加“挑食的光頭強”生活實踐活動,為幼兒播放平時生活中父母做飯的全過程,讓幼兒深刻感受到做飯的不易,然后對光頭強挑食的過程進行展示:“不吃胡蘿卜、不吃玉米,久而久之,視力變得越來越不好。”展示環節結束后,教師引發幼兒思考:“你們身上存在著與光頭強相似的行為嗎?”然后為幼兒普及挑食帶來的危害,讓幼兒從心中真正意識到挑食是錯誤的,并下定決心改掉挑食的壞習慣。
四、加強家園聯動,共同推動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在幼兒學習與成長過程中,建立家園共育體系能夠為其提供強有力的雙面保障。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加強與家長的聯系,把握好各種機會,如家訪、家長會、親子活動等,對家長教育觀念進行引導,使其樹立家園共育思想,同時為家長講解生活習慣在幼兒學習與成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倡導家長身體力行,充分發揮榜樣作用。通過構建完善的家園共育模式,在幼兒園與家庭中對幼兒生活習慣進行同步培養,促進幼兒生活能力的提升。
在日?;顒又校瑸榱藥椭變吼B成獨立吃飯、睡覺、穿衣的生活習慣,教師可以將午飯以及午睡時間有效利用起來,教導與鼓勵幼兒獨立完成吃飯、正確穿衣,并做到獨立睡覺。與此同時,家長在家庭中也要鼓勵與引導幼兒獨立穿衣,杜絕為孩子吃飯等情況發生。通過幼兒園與家庭的同步引導,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使幼兒意識到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必要性,并提高幼兒對養成教育中的積極性與配合度。除此之外,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針對幼兒在生活中的良好表現,都應該予以適當的獎勵,及時肯定與表揚幼兒的進步,幫助幼兒樹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信心,從而盡快實現教學目標。
綜合而言,基于新時期,幼兒園教師在開展日常教學活動時,需要對生活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形成深刻的認識,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對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創造良好條件。
參考文獻
[1]段蕾.淺談如何在學前教育中引導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7):171-172.
[2]董雨果,吳航.幼兒生活習慣養成現狀及家庭教育策略研究——以武漢市X區6所幼兒園為例[J].教育導刊(下半月),2021(06):74-78.
[3]范姝娟.幼兒現代生活習慣培養在幼兒社會交往方面的實踐探究[J].考試周刊,2021(26):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