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熠雯
摘要:“入園焦慮”是什么?“入園焦慮”要怎樣解決?在迎來小班新入園的幼兒來說,這兩個問題就隨之而來了,面對不同的孩子表現出的不同狀況,我該怎樣去面對及解決呢?“入園焦慮”在每個孩子身上所反應出來的情況都是不同的,他的階段性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能很快的適應,有些孩子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消除這種焦慮,有些孩子會出現反復的現象,也有些孩子的入園焦慮是潛伏著的要到一段時間后才會體現出來......但是,如何消除“入園焦慮”呢?就需要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教師要做到耐心細心,親近孩子們,互相信任,與孩子們建立良好的關系,和家長進行適當的溝通交流建立信任的橋梁,家園合作共同幫助孩子們盡快緩解“入園焦慮”,適應幼兒園生活。家長要明確的知道自己的語言、行為和態度會影響到孩子,所以家長也要積極的面對孩子上幼兒園時遇到困難,和老師多溝通交流,并相信孩子能克服困難!
關鍵詞:入園焦慮;緩解;適應;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那么什么是“入園焦慮”呢?從書上可以知道,我們把入園焦慮這個詞語解釋為幼兒入園分離焦慮。它是指幼兒從自然人到社會人轉變過程中所發展起來的情緒。而心理醫師稱這是適齡幼兒離開父母和家庭進入幼兒園小班游戲和生活,進而邁出了其社會化進程中重要的一步。
一、當前小班幼兒面對入園存在的問題
在了解了這個詞語以后,我也做了一些準備,一些好聽的故事,一些好玩的游戲,一些好看的動畫片等。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很快迎來了開學。第一天是非常重要的一天,絕大多數的孩子們都是焦慮不安的,他們不適應這里。這里對于他們而言是一個讓人感到陌生而不安的地方,有些孩子不肯從爸爸媽媽身上下來,有些孩子嚎啕大哭,有些孩子根本不讓老師碰,有些孩子坐在椅子上不安的看著老師和阿姨......當然也有少數孩子一下子就適應了新的環境,不哭不鬧。在這一天,我知曉了原來“入園焦慮”不僅僅是四個字,也不是那一段長長的解釋,而是每一個孩子反應出來的不同而又真實的情況。
但是這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一個星期我看到了孩子們由于各種不適應而引發的種種情況。他們不適應在沒有父母的陪伴下在一個陌生不熟悉的地方度過一天,他們不知道該去哪里上廁所,廁所和他們家里的非常不一樣,很多孩子不會用,他們找不到自己需要的毛巾水杯等等物品,他們沒有歸屬感,他們發現需要聽一個陌生人的指揮,時間不再由他們規定和支配,他們不適應幼兒園的床......各種的不能適應,再加上年齡小和性格的驅使,就匯總為一個詞“入園焦慮”。看到孩子們不同的反應后,我和另一位帶班老師開始思考如何讓孩子們從這種情緒中脫離出來,讓他們盡快地適應幼兒園生活,甚至愛上幼兒園生活。但是,首先我們應該先安撫他們的情緒。于是,我們很快分了工,我負責讓那些煩躁不安嚎啕大哭的孩子們平靜下來,而另一位老師則是帶著已經安靜下來的孩子們,給他們講故事;我給孩子們拿來了小椅子,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給他們看故事書一邊講故事,我將情緒特別激動的孩子抱在懷里安撫他......接下來,我們給他們分享了一些好吃的零食,看了一些他們喜歡的動畫片。大部分孩子們的情緒都穩定了,就這樣一天過去了。
二、面對小班幼兒入園情況分析
在接下來的幾個星期里,每天入園時總能看到幾個特別不能適應幼兒園生活的孩子扒在父母身上大哭著不肯下來,總有孩子小便在身上,也有孩子不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脫衣物。于是,我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有,安撫孩子們的情緒,帶著他們熟悉這個班級和幼兒園,了解教室里物品擺放的位置,走近他們熟悉尊重他們,教他們怎樣上廁所怎樣穿脫衣物怎樣用勺子獨立吃飯。用講故事、帶他們做游戲或者帶他們出去玩、看動畫片和分享好吃的食物等等方式和他們建立情感關系,讓他們喜歡幼兒園,喜歡班級,喜歡老師。
三、了解分離焦慮及產生的原因
也許是孩子們對于老師有一種先天的喜愛,沒過一個月大部分孩子的情緒都穩定了下來,也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交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是,我也發現還有小部分的孩子始終不能適應,他們還是處于“入園焦慮”的狀態下,每天來園時還是會哭鬧,整天下來幾乎看不到他們的笑臉,看不見他們主動說話,但是只要老師耐心去安撫,他們的情緒也是能穩定下來的。
“入園焦慮”持續的時間也是因人而異的,有長有短。其中我們班有個孩子的情況和別的孩子的情況不太一樣,他們“入園焦慮”的時間和表現方式都是不一樣的。達達是個白白嫩嫩的長得很可愛的男孩子,剛來園時他是哭的最厲害的孩子之一,午睡時不愿意一個人在床上,自己再困也一定要大人陪著坐在床上不肯睡覺。吃飯時不會自己用勺子吃飯就不停的哭,一定要老師喂著吃,不會自己穿脫衣服和鞋子,不懂得和同伴如何交往,這些“不會、不懂”變成了一聲聲的嚎啕大哭......在一個月的相處后,他的變化很大,早上來園時不會大哭了,學本領時很認真地聽了,愿意和邊上的小朋友聊天說話了。但是仍然能感受到他的不安和焦慮,他每天都是邁著小碎步來到我身邊,睜著大眼睛看著我,拉拉我的手。我每天都是用微笑去面對他,經常摸摸他、抱抱他,和他聊聊天、說說話。直到2個半月后,他才真正適應了幼兒園生活,來園時能笑著和老師打招呼,平時話也變多了笑容也多了,能一覺睡到音樂響起才起床。他交到了一些好朋友,玩游戲時會和朋友一起玩,學本領時坐的端端正正、認認真真的學了。
三、教師的收獲
我漸漸明白了,要緩解或是消除孩子的“入園焦慮”,家長和同伴的作用不容忽視。如果孩子能在幼兒園里交到好朋友,就表示他們的情緒已經穩定了,他們會非常愿意來上幼兒園。而家長呢,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對孩子們和老師來說也是很重要,只有通過家園合作,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從“入園焦慮”中走出來,盡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家長的話語、行動、態度是非常能夠影響孩子的!家長要相信老師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夠克服這個困難,并給與正面的積極的情緒去對待將要面對的這些事情,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幼兒園生活!
參考文獻
[1] 楊健身、萬忠群《兒童心理障礙及其矯正》
[2] 李辛娜《學前兒童的自我認識》
[3] 曹曉剛《幼兒焦慮情緒的理論分析及實踐指導》
[4] 張爭爭.? 多元智能理論在幼兒社會領域中的應用研究[D]. 山西大學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