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
摘要: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能力,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教材以史事發展形成敘事框架,要求老師們在教學中注重大單元整體設計,注重教材顯性基礎知識和線索的時候,也要注重教材隱含的知識和線索
關鍵詞:高中歷史;大單元設計;隱含歷史主線知識;晚晴中央集權衰微。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教材以史事發展形成敘事框架,在宏大敘事與微觀細描中交相輝映。教材對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有限的四十分鐘講完教好一課時的內容。所以我們教師在應對新教材時,教學要有新思路。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認為,新目標召喚新教學,新教學需要新設計。普通高中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必須提升教學設計的站位,即從關注單一的知識點、課時轉變為大單元設計。筆者認為大單元設計的核心就是要抓住歷史知識的主線,特別要注重新教材中隱含的歷史知識主線。下面我就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第五章《晚清時期的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這一章來認識教材中隱含的主線知識:晚晴時期的內憂之一----晚晴時期地方勢力膨脹,中央集權衰微。
清代在省一級雖然確定了以總督和巡撫為軍政首長的制度,可是中央朝廷對督撫們在工作活動中的控制極嚴。一切較為重大的政務都必須奏報皇帝,等候批示。所以清代督撫們雖被授予一省甚至兩三省的軍政權力,但并沒有發生有能力恃勢自重、對抗朝廷的情況,因此清代省一級地方行政制度曾有過約200年的相對穩定時期。
一、太平天國運動中,中央權力下移
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中,曾國藩創立了湘軍,他成為地方軍閥的鼻祖。同樣李鴻章的淮軍也應運而生。這兩支軍隊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清政府不得不逐漸賦予湘淮將帥以越來越大的權力。比如,任命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江浙皖贛四省軍務。這樣一來,自咸豐以后,“主威素重”,權集中央的狀況被打破了,逐漸形成內輕外重,督撫專政的局面。具體表現為: 1、軍權下移,督撫掌握了半地方化和半私人化的軍隊。咸豐以前,清朝軍權由皇帝獨攬。中央征調軍隊,督撫不敢怠慢。自咸豐時起,湘淮軍及其以后張之洞的“自強軍”,袁世凱的北洋軍等,都成了半地方化、半私人化的軍隊,并不絕對聽命于中央。2、財權下移,督撫逐漸掌握了地方財政大權。中央財權旁落,地方督撫遂逐漸掌握了地方財政大權。3、人事任免權下移,督撫擴大了對官吏的支配權。清代中期以前,行政人事權統于中央。
但由于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督撫軍權與財權的擴大,他們(指督撫)往往以軍務緊張為由,不拘常例,奏調保舉人員。這樣,“外重內輕”的局面逐漸形成了。
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2019)P97“太平天國運動雖然失敗,但他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統治,引起政治和權力結構的變化。隨著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中央權力下移,對此后歷史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便是對此的敘述。
二、洋務運動----中央集權體制“無可奈何花落去”
日本明治維新后,由古代的幕藩體制轉變為中央集權體制。與此同時,中國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中央集權體制則走向衰落,難以動員全國力量抗擊日本侵略。甲午戰爭爆發后,“日本與中國戰,并不是日本與全中國戰,不過是與北京政府戰。”這種局面一定程度上說是洋務運動造成的結果。
洋務運動把清朝體制由皇權集權變成地方官僚分權體制,皇權形同虛設。當時形成了以李鴻章的北洋艦隊為主的各路軍閥,掌握了大清朝的主要經濟和軍事力量。官僚集團分權體制的一個主要弊端就是官僚軍閥的小團體利益與國家整體利益并不是完全一致的。當國家戰爭開始時,官僚集團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小團體的實力,避免消耗過大二被其他官僚軍閥代替。這在北洋軍閥的全軍覆沒上表現尤為突出。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2019)P98“李鴻章發出避戰求保命令,北洋海軍失去了制海權……北洋艦隊覆滅。”
三、東南互保----地方大臣聯手抗衡朝廷
義和團運動興起后,英國深恐波及屬其勢力范圍的長江流域,便策動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與列強合作,經買辦官僚盛宣懷從中牽線策劃,由上海道臺余聯沅出面,于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6月,與清朝南方各省督撫達成"東南互保"協議,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共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均歸各省督撫保護。慈禧向十一國宣戰后,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兩廣總督李鴻章和閩浙總督許應骙、四川總督奎俊、鐵路大臣盛宣懷、山東巡撫袁世凱,即和各參戰國達成協議,稱東南互保。此舉使得清廷顏面掃地,革命勢力得到發展。
東南互保是防止義和團運動向南擴展,抑止人民反抗斗爭的產物,是東南督撫同帝國主義既妥協又矛盾的產物,也是東南督撫與清廷之向心和離心兩個合力的產物。 既使河北、山東以外的地區免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亂的波及;同時亦使地方的政治與軍事權力進一步擴張,中央的權力大為削減。并與之后辛亥革命各省在武昌起義后相繼宣告獨立,地方勢力崛起、中央權力式微關系密切。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2019)P104“當時,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談“東南互保”協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治的根基。”
從以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教材中隱含的知識線索晚晴政府內憂之一:中央集權的衰微,地方勢力的膨脹,這直接導致了清王朝的滅亡。也對清王朝滅亡之后北洋軍閥時期的軍閥割據產生了重要影響,嚴重影響了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造成了中國現代化的坎坷曲折。所以,國家要強大,要實現真正的現代化,必須要實現中央集權的統一,實現國家的真正統一。
參考文獻
[1]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大單元教學設計》《上海教育科研》2019年第4期
[2]張兆金《關注新教材的隱性主線》歷史教學2021年第12期
[3]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2019)
[4]統編版《中外歷史綱要》上冊(2019)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