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
摘要: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只有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能立足于社會,獲得更好發展。因此,新時代小學教師開展教學,要注重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各項能力。在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目前小學教學目標發生了根本的改變。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是教師需要完成的一個重要目標。基于此,本文就以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為例,論析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關鍵詞:小學科學;實驗教學;動手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小學科學學科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學科,學習該學科知識需要學生具備較強動手能力。因此,加強小學科學高質量教學可促使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得以改善,推動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科學素養進一步提升。作為新時代小學科學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現實意義,并在科學實驗教學工作中付諸實踐,以促進學生持續發展為目標,針對性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促使小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獲得有效提升[1]。
一、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意義
(一)激發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
科學是一門充滿趣味性的學科,能給學生帶來很多學習樂趣。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授,不讓學生自己動手去實驗、去嘗試,只是把課本上的科學知識講給學生聽,時間久了學生有可能就失去了對科學知識的探究興趣。如果給學生更多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做科學實驗自己去探究科學知識,那么學生對得到的實驗結果會記憶得更牢,而且也能夠對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二)促進學生自主思考和學習
在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需要集中到自己的手上,思考自己應該如何完成科學實驗,如果自己沒能得到理想的實驗結果,也會通過思考去尋找實驗中出現的問題[2]。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也能夠得到提高,這也是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的重要意義之一。
二、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具體途徑
(一)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激增學生科學探究興趣
展開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構造趣味教學情境,可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促使學生展開科學知識的自主探究,進而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科學知識不是一門獨立的學科,該學科知識涉及物理、化學、自然等方面,綜合性較強,是學生接觸生活本質的有力途徑。教師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營造趣味教學情境,激增學生展開科學探索的興趣,才可促使學生積極開展科學實驗活動[3]。
例如,在講解教科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水”這一章節知識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演繹水的不同形態,并將水的三種形態轉變過程演示出來。在課堂中,教師首先為學生講解水的三種形態分別是什么,并將水的不同形態之間轉變條件進行細致講解,接下來可以組織學生展開“神奇的水”扮演活動,要求每個小學學生不僅將水的各種形態演繹出來,還要講解形態轉變的條件和過程。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還可以幫助學生不斷鞏固“物質從氣態變成液態的過程為液化,物質從固態變成氣態的過程為升華,物質從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為凝華。”這一知識點,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記憶,自然可以有效提升的學生的學習成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實際現象對水的形態變化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讓學生對著自己的眼鏡哈氣,觀察鏡片上出現的霧氣,并要求學生說出這一現象展示了水的哪一種形態轉變,并讓學生舉一反三說出生活中的相似現象。
(二)進行示范操作演示,明確實驗操作要領
在目前的小學教學過程中,在前期,教師其實可以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和示范,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指示下,對于實驗的具體操作要領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在明確了基本要領之后自己來進行嘗試。
比如在教學“做一個指南針”這一部分內容之后,教師首先會通過理論來讓學生了解指南針的作用有哪些,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指南針的基本要素。在展示了基本要素之后,教師可以簡單地進行示范,為學生制作一個簡易的指南針。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進行測驗,了解指南針的實際功效,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分析,在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出自己關于指南針的想法,并且描述在指南針制作過程中,我們需要關注哪些核心元素。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建議,改進教師所制作的指南針,同時,學生也可以另辟蹊徑,自己嘗試獨立地進行制作。借助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循序漸進地去完成不同的實驗操作,并且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之后,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在實驗過程中我們所制作的這些物體具有什么樣的功效,以此讓學生更加切實地體驗到科學對于我們世界發展所產生的實際意義,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科學意識。
(三)關注學生實驗參與過程,進行有效指導
其實我們一直強調,實驗雖然是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實驗的具體實施者和直接參與者,但是由于學生自己并未形成一個系統科學的學習觀點和方法,所以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定困難。這時候,作為一名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為了達到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目標,教師在具體的實驗教學開展階段不能只是作壁上觀,而要針對學生在實驗開展過程中所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進行引導,并且教師要針對學生在具體實驗的過程中所遇到的疑惑進行合理的解答,只有學生參與到了具體的操作環節中,教師才能夠快速地找到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以此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促進學生不斷提升。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來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是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那么作為一名科學教師,需要認真地思考,選擇有效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在具體的科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主動地進行參與,同時也需要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借助不同的指導模式或者是打造不同的情境,讓學生能夠有更為強烈的參與欲望,以積極的態度參與到實驗探索過程之中,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金艷.借助科學實驗? 培養動手能力[J].小學教學參考,2020(33):76-77.
[2]趙美玲.論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10):180-181.
[3]高云靜.淺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J].科普童話,2020(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