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程程


摘要:目的: 探討溫經祛瘀湯治療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患者74例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n=37例)和觀察組(n=37例)。對照組進行西醫藥物治療,觀察組服用溫經祛瘀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應用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服用溫經祛瘀湯治療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患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溫經祛瘀湯;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 R271.11+1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9--01
月經不調是一種出現月經周期或出血量異常的常見婦科疾病,其主要表現癥狀為經前經時腹痛,嚴重患者會發生功能失常、器質性病變導致閉經、絕經、不孕不育[1]。臨床研究發現中醫在月經不調治療中治療效果顯著,因此本研究對我院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患者采用溫經祛瘀湯治療,取得不錯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2021年3月到2022年3月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患者74例作為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6例,年齡(28-42)歲,平均(35.15±3.24)歲,病程:1-6年,平均(3.6 5±1.33)年;觀察組36例,年齡(28-43)歲,平均(34.95±2.41)歲,病程:1-6年,平均(3.58±1.35)年。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藥物治療,服用倍美力(生產廠家:Pfizer Canada Inc.批準文號:H20120385)和黃體酮(生產廠家:福州海王福藥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0174),按照醫囑服藥,連續治療 3 周。
觀察組:采用溫經祛瘀湯治療,溫經祛瘀湯其主要成分及含量如下,當歸20克,白芍18克,麥冬15克,姜10克,桂皮10克,牡丹10克,吳茱萸9克, 阿膠15克,半夏10克,甘草10克。對于氣虛患者加以黃芪20g,黨參15g,對于寒凝重患者加以附子5克,改桂枝為肉桂10克,對于氣滯患者加以陳皮10克,木香10克。對于四肢不溫、小腹冷痛患者加以巴戟天5g,熟附子5g, 對于漏下不止患者加柴胡10 g,首烏8 g,對于傍晚發熱患者加姜加至8g,用水煎服,每次200ml,每天早晚各一次,連續治療 3 周[2]。經期停止服用。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體征消失,月經周期及月經量均恢復正常;有效:體征有所改善,月經周期正常、月經量偏多;無效:體征無變化,月經周期不規律、月經量無變化[3]。有效率=顯效+有效
(2)生活質量。采用我院自行編制的生活質量評分表,包含心理活動、身體功能、社會活動三個指標,得分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1.4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評分比較
觀察組生活質量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中醫認為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與患者的脾、肝、腎、氣血等具有密切關聯,機體受外邪入侵,腎氣不足,沖任虛寒,瘀血阻滯則月經不調。其主要癥狀表現,為經期先后不定、經量少或多、顏色暗淡、有塊、經行不暢、痛經明顯,甚至閉經 。本研究采用的溫經祛瘀湯,當歸含有維生素A、維生素E、揮發油、精氨酸及多種礦物質對止痛、化瘀活血具有顯著作用,白芍性涼、苦、微寒,適當的使用具有調經養血、止汗斂陰的作用,阿膠被譽為婦科的良藥,在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等方面發揮較好作用,桂枝跟白芍相配,發揮解肌發汗、助陽、通脈之功效,牡丹皮有活血化瘀之用,經常用于閉經、痛經,同時對火熱、血熱至盛等癥狀具有很好的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治療作用,麥冬做為一味養陰藥,對于心煩、心悸、失眠癥狀有良好的益胃生津作用,半夏、甘草對于咳喘,痰飲,還有風痰眩暈癥狀患者有著止嘔和胃、止咳祛痰功效,吳茱萸功效主要是溫中止痛,理氣、燥濕,對于腹痛患者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生姜辛溫發散的藥性,它有去風寒、溫胃,溫化寒邪、寒痰的作用;木香中倍半萜內酯成分有良好的行氣止痛作用;巴戟天性味辛、甘微溫,入腎、肝經,具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的功效;柴胡辛散苦泄、微寒退熱,善于祛邪、解表退熱;附子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和散寒止痛的功效。此湯合并藥效,起到對患者化瘀溫經、養血滋陰之功效。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服用溫經祛瘀湯治療寒凝血阻型月經不調患者,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升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1]李艷鋒, 李苗苗. 溫經湯加減對月經不調患者療效與病情復發率的影響研究[J]. 貴州醫藥, 2020, 44(10):1594-1595.
[2]路艾玲. 溫經湯聯合針灸治療原發性痛經臨床研究[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13):2360-2362.
[3]程璐, 張旭東, 侯學思,等. 從經絡角度思辨溫經湯[J]. 中醫學報, 2021, 36(10):2063-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