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條是兒童最先接觸的繪畫形式,也是兒童最容易上手的繪畫形式。線描畫用最簡單的繪畫手法直接明晰地表達兒童的情感以及兒童對客觀現象的看法,可以提升兒童觀察、分析等能力,促進兒童核心素養的發展。小學生處于智力開發的關鍵時期,在小學大力推行線描畫可以有效提升小學生的智力。文章從實際教學案例出發,對小學美術課堂中線描畫的價值進行探討,以期為其他小學美術教師開展線描畫教學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小學;美術課堂;線描畫;價值
作者簡介:李瑞蓉(1973—),女,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祥瑞園小學,高級教師,本科學歷。
引 言
兒童心理發展的動力是其心理的內部因素,一般而言,在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外因是心理變化的條件,外因必須通過內因起作用。繪畫作為活動的一種形式,在兒童心理發展方面承擔著重要的責任。線條是兒童處于幼兒時期就可以掌握的繪畫形式,比如,幼兒在畫人時,將頭畫成一個圓形,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感知能力不斷得到發展,繪畫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此,在小學美術中開展線描畫專項教學有很大的價值。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小學生學習線描畫的過程是學習概括、簡化客觀事物的過程,其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會得到明顯的提升。小學美術教師的教學任務是引導學生多觀察,以便他們通過觀察獲取更多的信息。如果學生進行客觀的探索,就能克服對繪圖的恐懼,并逐漸提高對物體的觀察能力。小學生的大部分能力均處于發展階段,美術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既要兼顧課程教學任務,也要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調整課堂活動。觀察能力是小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方面有一定的優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圖畫或美工活動更好地觀察,這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形成與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我做的文具》中,教師以猜謎語的形式進行課程導入:“像糖不是糖,有圓也有方,幫你改錯誤,勞累不怕臟。”學生這時會在腦中搜索謎語中的形狀特性描述與現實中哪些事物相關,這樣就完成了初步的大腦運轉。教師使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引導,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堂活動。教師讓學生猜謎時,一般會提示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尋找,學生再根據謎題尋找對應的事物。教師以謎題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可以防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溜號”的問題,進而提高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在課程進行階段,教師還會時不時地拋出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程內容上。隨后,教師引導學生用廢舊材料制作自己想象中的文具,并用線條畫出來。很多學生畫出的文具過于抽象,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致地觀察日常生活中的文具,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文具的特點,并將其繪制出來。學生觀察文具時,可能出現關注點分散的情況,不能準確地描繪文具,這時教師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提示。比如,在學生觀察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提醒學生觀察不應只盯著局部,而要觀察全局,注意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比例,以便更好地完成繪畫。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兒童的思維不受理性和真實的約束,具有強烈的創造才能和創造欲望。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需要人為培養,因此,教師應抓住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讓他們最大限度地獲得個性發展。在開展美術課程教學之前,教師應先了解學生當下的學習能力。為了更好地借助課堂活動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資源進行引導,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課程活動,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需要關注環境的構建,還需要給予學生自由的聯想空間,教師應該在活動進行階段,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處于放松的狀態,這對學生思考、想象有很大的好處。
例如,在人美版小學美術二年級上冊《會變的線條》中,教師以“斑馬”作為課程的主題,引導學生觀察斑馬的線條變化,并進行想象,鼓勵學生根據個人感受,運用多種表現手法表現斑馬。在課程進行前,教師會播放莫扎特的音樂,讓學生放松身心。教師還會使用PPT向學生展示斑馬的相關圖片,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斑馬的相關視頻,向學生介紹斑馬,讓學生了解斑馬。接著,教師提出本堂課第一個正確回答問題的學生可以獲得一分,在下課前會累計學生課上獲得的分數并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成功激發了學生參與活動的欲望,促使學生積極遵循教師的指示學習本節課的內容。學生觀察圖片后,教師再借助大量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比如,教師進行思維拓展引導:“斑馬的身體有什么特點,為什么它們能快速躲避獅子的侵襲?”學生回答:“斑馬身上有黑白條紋,還有強壯的四肢,能夠快速奔跑,躲避獅子的追趕。”教師將斑馬各個角度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觀察,并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有的學生畫的斑馬條紋是深綠淺綠相間的,他是這樣解釋的:“草原上綠色的植物居多,因此,我想讓斑馬隱藏得更好,就畫了綠色的條紋。”學生觀察圖片并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展現了自身的個性。教師在課上使用圖片和問題引導學生,能促使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信息進行分析。小學生的想象力很豐富,教師為學生準備大量與斑馬相關的圖片,能讓學生更好地認識斑馬,思考斑馬在自然界中躲避攻擊的方式。學生結合自己掌握的信息,從斑馬的顏色與身形等方面展開聯想,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在課上提出的問題要立足于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并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呈現問題,促使學生更好地分析課上知識,有效促進學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線描畫以審美教育為主,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由此獲得審美感受,啟發思維。線描畫可以激發學生的繪畫興趣,增強學生的繪畫信心,使學生自由地表達自我;線描畫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創作思維,使學生將自己的想法、感受融入作品,豐富作品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美術學科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線描畫活動,要求學生在活動中分析線描畫,引導學生圍繞線描畫的主題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想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教師還會向學生展示各種名家畫作,讓學生比較不同類型作品、相同類型作品在線條、顏色等方面的應用方式。通過對作品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學生對線條、顏色的把控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升。繪制作品時,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靈活地使用線條來突出主題。
例如,人教版小學美術一年級上冊《彩線連彩點》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點,什么是線,學會應用點和線進行造型練習。教師先提出問題:“老師給你們看一幅畫,你們看看像什么?”學生:“像大樹,像小鳥!”教師接著提問:“那這幅畫是以什么繪畫形式來畫的?”學生:“是由彩點和彩線組成的。”教師:“畫家可以用不同的顏色和線條來表現大自然的植物和動物,我們也可以。”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名畫,并進行審美引導,引導學生發現線條的美,并進行自主創作。在學生對作品的線條和顏色等元素有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選擇同類型的作品,將兩幅作品放在一起,提問學生兩幅作品的不同點。認真觀察后,學生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發現這兩幅作品在描繪動物和植物時,在著色和線條使用方面有明顯的不同。通過對線描畫的觀察、學習和運用,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四、有助于開展作品欣賞課
小學美術教師應該著重培養、提升學生的繪畫能力與學科素養,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美術繪畫技巧。教師在教學時會使用語言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的線條,讓學生從作品中獲取更多的信息,激發學生探究課堂中的知識的興趣。很多學生對美術課程的認知不足,將其當作可有可無的學科,在課堂上并沒有認真學習知識,也沒有積極地參與活動。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教師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使學生主動探究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作品欣賞課,為學生展示各種類型的作品,讓學生鑒賞,這對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教師在美術教學中要綜合考量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水平和教材內容等多方面的因素,并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選擇美術鑒賞作品。美術鑒賞作品是線描畫的重點,作品需要具備一定的藝術價值,還要能激起學生觀賞、研究的興趣。另外,作品需要擁有寓意,但是寓意不能過深,否則學生理解作品會花費很多的時間,在分析階段會有大批的學生打退堂鼓,失去鑒賞作品的信心,不愿意學習相關的內容;作品的寓意也不能過于簡單,否則難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教授人美版一年級《圓的世界》后,教師為了在學生學習興趣較為高昂的時候提高課程教育效果,利用剩余的15分鐘時間,引入很多作品,讓學生鑒賞相關作品并找出作品存在的價值元素。教師考慮到教學對象是小學低年段的學生,為了給予學生合適的指導,教師從學生角度選擇作品并引導學生鑒賞美術作品。對作品的選擇極為重要,教師會選擇線條明朗、形象鮮明、形式優美、顏色鮮艷的名人作品,讓學生接觸相關作品,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在學生鑒賞美術作品時,讓學生感知《蛙聲十里出山泉》《向日葵》等作品在線條與色彩方面的應用方式,發現不同畫家在顏色與構圖方面的特點,找出作品的價值。教師向學生展示相關的美術作品時,會給予低年段學生合理的引導,幫助學生從經典作品中掌握線條、顏色等元素的不同手法,從而使學生更好地從中獲取價值元素,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空間意識。
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線條的感知程度
在線描畫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活動,教師要著重關注語言導向方面的工作,科學地組織教學引導語,從學生角度設計教學方案,給予學生合理、科學的引導。很多學生對線條的感知并不強烈,無法在繪畫中按照自己的想法繪制圖案,因此,教師要改變以往生硬的教學方法,利用科學的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對線條的感知程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大自然,從大自然中發現線條組合,同時可以從大自然的景物中感受到線條呈現的美感。教師應該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可以使用圖片展示自然山水;還可以在雨后引導學生觀看彩虹,通過引導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彩虹的弧度上,讓學生通過實物增加對線條的感知程度,給學生帶來極佳的視覺感受。教師在線描畫教學中,應將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物體,感知線條應用的要點,發現其在應用中的價值。
比如,教師帶領學生學習《漂亮的建筑》時,會基于學生當下的認知水平,給予學生合理的引導,促使學生從線描畫中更深刻地感知建筑物的輪廓,掌握更多的線條組合方式,更好地掌握線條在實際活動中的應用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教師會展示不同的建筑圖片,讓學生發現不同建筑的線條在視覺呈現方面存在的差異,引導學生從曲直、長短、輕重等方面,發現相關元素對線條的視覺呈現效果形成的影響。教師帶領學生學習線描畫時,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將點、線、面結合起來,探索不同的方法對線描畫效果形成的影響。這樣做可以加深學生對線條的感知程度,對學生思維能力、審美情趣的培養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教師在后期要反思自身在線描畫教學方面存在的不足,從教學目標與學生能力培養需求角度,提出科學的手段,提高線描畫教學的有效性。
結 語
線描畫是美術繪畫中的一種類型,這一繪畫形式注重用線條的方式描繪客觀事物。小學美術學科作為小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審美、個性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文章探討了小學美術中線描畫的教學價值,并結合案例,使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為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張聯合.小學美術線描畫教學現狀與優化策略[J].才智,2020(07):212.
陳霞.兒童線描畫教學“過程性指導”三步曲的探索[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9,21(03):133-135.
楊志偉.小學美術線描課教學中存在問題及反思[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8(07):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