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潤飛
摘要:隨著教育的發展與現代化,人們的教育觀念也在日漸更新,所以在當前的初中教育中,德育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已經成為了重要的教學內容。通過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的道德水平得到提升,法制觀念得到增強,然后在此基礎上,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助益。但是,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在農村初中教學中,因為各種因素的限制,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在本文中,筆者分析和研究了農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策略,以期能夠對農村初中德育教育有所裨益。
關鍵詞:農村初中;德育教育;影響因素;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相較于城市,農村因為環境相對封閉,經濟比較落后,所以農村初中教學的發展也相對滯后,特別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因為農村獨特的原因,導致學生更容易出現德育問題,一旦德育教育無法有效開展,那么將會對農村初中學生的發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所以,在農村初中教學中,德育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農村初中教學中,首先就要對影響德育教育的因素進行準確把握,然后在此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措施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從而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影響農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教育的起點,對學生各方面,特別是德育方面產生著重要影響。而在家庭中發揮主要作用的就是父母,學生的行為受到父母言行舉止的直接影響,所以父母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因為農村家長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日常行為習慣也比較隨意,經常會說出一些不文明的語言,作出一些粗魯的行為,有的還會有一些不良的嗜好,這都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產生著不良的影響。同時,因為農村觀念比較落后,一些家長不是過于寵溺學生,就是對學生過于嚴厲,這些都嚴重影響學生的德育教育,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社會因素
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網絡的普及,學生通過網絡,就能夠接觸到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同時,因為農村的生活環境比較單一,所以學生放學之后就會沉溺到網絡當中,再加上初中生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同時缺少管教,非常容易受到各種不良信息的誘惑。從而形成扭曲的心理,低俗的三觀,嚴重的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產生了不利影響。
(三)學校因素
學校教師是學生教育的主要負責人,但是當前許多農村初中教師,都沒有對德育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特別是在農村初中,學生只有學習好才能走出農村,這就導致教師過于關注學生成績,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學生的文化教育上。正是因為這樣的情況,造成了農村初中不重視德育教育的情況。
二、農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學校要對德育教育引起足夠重視
學校是教育的主體,只有學校對德育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才能使德育教育順利開展下去,有效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以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為目標,將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同時緊跟時代潮流,根據當前的教育和時代環境,將中華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起來,創新德育教育的理念,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接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正確的三觀,不斷提升道德品質。另外,為學生開展德育教育,還要從日常點滴做起,在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專門開設德育課程,在德育課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暢所欲言,針對自身近期出現的德育問題進行反思,然后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教師和同學的幫助,解決出現的問題,這樣學生出現德育問題時就能及時改正,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時,在德育課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介紹一些道德高尚的人,以及他們的事跡,發揮榜樣的力量,學生在榜樣的激勵下,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道德修養。所以學校必須重視德育教育,通過有效的德育教育,使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發展和前進。
(二)社會、學校及家庭相互配合
德育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工程,只依靠學校的力量,很難最大限度發揮德育教育的作用。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應當結合社會、學校和家庭的力量,促進三者密切配合,相互協作,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首先,學校要定期組織家長開展座談,為家長講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認識到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的作用,這樣才能在家長的協助下,有效開展德育教育。同時,學校還要向家長反饋學生的表現,當學生出現不良的行為和錯誤思想時,家長與學校共同努力,幫助學生改正問題。另外,社會上要加大投入力度,將資金向農村傾斜,為農村學生設立專門的心理與德育咨詢室,并安排專業人士進行疏導,這樣學生在出現問題,就可以尋求專業幫助,保證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家庭要正確引導德育教育
家庭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家庭只有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通過正確的引導,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德育素養。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對自己嚴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文明用語,不做粗魯的行為,同時樹立正確的三觀,這樣學生看到家長就會想到自己,從而也會以家長為榜樣,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另外家長還要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學生辨別是非對錯,如經常帶學生看望家中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等,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也會受到良好的熏陶,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從而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因為農村客觀條件的限制,所以農村初中的德育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農村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因此,面對這樣的情況,農村學校首先就要更新教育觀念,,緊跟時代趨勢,在此基礎上,對德育教育引起足夠的重視,采取有效措施,為學生開展良好的德育教育。同時,在學校德育教育的基礎上,還要發揮家庭和社會的力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孫建斌.基于立德樹人的農村初中德育教育的實施措施探究[J].考試周刊,2021(88):148-150.
[2]陳春暉. 解決農村初中學生德育教育問題的方法與對策[C]//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20:1545-1546.DOI:10.26914/c.cnkihy.2020.044583.
[3]朱立明. 對農村初中學校德育的幾點認識和思考[C]//2020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會議論文集(卷二).,2020:377-378.DOI:10.26914/c.cnkihy.2020.0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