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艷婷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效應;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班級管理是對人的管理,離不開對人的心理活動的把握,育人要從“心”開始。這就要求班主任遵循小學生心理發展規律,認真研究學生心理狀況,并根據心理效應的特點及作用,有意識地在班級管理中利用和發揮其積極作用,從而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班主任,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我將從心理學方面探討以下幾種“心理效應”對抓好班級管理工作的啟示。
一、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又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的自我期望效應。其源于一次實驗,實驗者通過教師暗示那些有天賦的學生,致使對這些學生付出格外的關注;教師的行為傳達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的期許,向好的方向發展。
[啟示]贊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種能量,它能改變人的行為,當一個人獲得另一個人的信任、贊美時,他便感覺獲得了社會支持,從而增強了自我價值,變得自信、自尊,就會獲得一種積極向上的動力,并盡力達到對方的期待,以避免對方失望。
[案例]學生A在我們班有個響當當的外號,叫作“極速蝸牛”。他跑得很快,是運動會上我們班的奪金主力;他寫得很慢,沒有一次考試能夠寫完所有考題,因此,學科成績遙遙落后。怎么辦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陪寫作業中,我發現他之所以寫得慢,是因為他的字比較大,而且一筆一劃寫得很工整。
師:你的字寫得很工整,很多同學要向你學習。
學生A不好意思地笑了。
師:同學們都夸你跑步厲害,我相信,只要你把字寫小一點,寫字速度肯定也能夠提上來。
溝通過后,學生A的字明顯小了很多,于是,每次批改作業我都會關注一下他的完成時間。“加油!還有進步空間!”“有進步,繼續努力哦!”“你看,我就說嘛,你隱藏了自己的真實水平!”……
期待是一種力量,能促使學生自我成長。雖然學生存在個體差異,但只要教師對學生給予期望,學生在體會到老師的期望后會采取一定的反應,最終根據老師的期望來打造自己,從而不同程度上取得進步。
2 南風效應
順應人的內在需要,使人的行為變為自覺,這種以啟發自我反省、促使喚醒內心良知、滿足自我需要而產生的心理轉變,被稱為南風效應,有時也被稱作溫暖法則。南風效應的作用途徑是不排斥、不強力、不對抗,改走溫和、柔性的路線。
[啟示]古語有云:“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也”。學生犯錯并不可怕,關鍵是如何對待犯錯的學生和其所犯的錯誤。正如魏書生先生所言:當學生犯錯誤時,應先避開問題的實質,把學生從犯錯誤的陰影中帶出來,走到溫暖的“陽光”下,給學生一個愉快的心境,和風習習吹掉他們自我保護的“盔甲”,然后耐心地進行說服教育,何愁學生不向你敞開心扉呢?
[案例]學生B性格內向,資質平平,在班級體中,無論多么努力都無法脫穎而出,獲得老師的青睞。付出的真心得不到回應,對老師產生反感、抵觸情緒。一次課上與同學偷傳紙條,被老師發現,紙條上是老師本人肖像的簡筆畫,“討厭!”兩個字尤為刺眼。遇到這種情況,如果老師照章辦事,嚴肅處理,就會加劇師生之間的矛盾,甚至導致師生關系破裂。于是,課后,老師找到A,與她進行了如下談話。
師:這幅畫是你畫的嗎?
生點點頭。
師:畫的不錯,很像我嘛!
生低下了頭。
師:學過畫畫嗎?
生:沒有。
師:看來你還是蠻有天賦的,老師小的時候也很喜歡畫畫,可惜沒有堅持。我們班黑板報正好缺人手,你愿意幫忙嗎?
生(看了我一眼)點點頭。
那期黑板報出完以后,在晨會課上,我表揚了負責的幾個學生,特別是學生B。同時也呼吁同學們有才華一定要展示出來,不要偷偷地“私下交流”。
事后,我收到了小B真誠的道歉。
三、同體效應
“同體效應”,也叫自己人效應,是指要讓對方接受你的觀點和態度,你就必須把對方與自己視為一體,設身處地地為對方考慮,拉近與對方的心理距離,尋找與對方的共同點,盡量讓對方把你當作自己人。
[案例]“我不喜歡睡午覺,可不可以不睡覺!”夏天來了,午睡成了很多同學的煩惱。
俗話說:中午不睡,下午崩潰。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的階段,站在老師的角度考慮,午睡不僅有利于學生的身體健康,也能提高下午的學習效率,所以“一定要睡”。然而,這個學生明顯對午睡“不來電”。我并沒有直接回復這個學生,而是利用班會課開展了“我的午睡秘訣”主題討論會。班會分為:午睡好處知多少—午睡煩惱真不少—午睡神器不可少這三個環節,在學生交流討論的基礎上,我也分享了自己學生時代的“午睡”經歷以及成年以后對“午睡”的看法。
不再和學生正面“硬杠”,而是和他們打成一片,沒有了枯燥乏味的說教,只是地位平等的分享探討,那個討厭午睡的學生表現特別積極,在說服別人和被說服的過程中,我想至少他不會再把“午睡”當作老師布置的“作業”,不會像之前那樣排斥午睡,改變就是進步。
四、結語
學生的心理特征千差萬別,心理學的規律和效應也非常復雜。每種效應并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孤立運用的。心理效應還有很多,上面敘述的只是在小學班級管理中比較常見和典型的。班主任要多學習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在管理班級時,巧妙發揮心理效應的積極作用,自覺防止和克服心理效應的消極影響,這樣才能使班級管理秩序向良性方向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王佳佳.論心理效應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中國德育》.2017(01):69-71.
[2]王芳.班級管理與心理效應[J].《大眾心理學》.2009.7(203).
[3]張經童.巧用心理效應,優化班級管理[J].《基礎教育課程》.2007.4.
[4]安小燕.巧借心理效應,促進班級人際和諧[J].《中小學心理健康育》.2018(16):59-60.
[5]祝傳清.合理利用心理效應提高班級管理效率[J].《教育教學論壇》.2013(5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