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大學生;愛國主義;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3-
中共十八大以來,偉大愛國主義精神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彩,愛國主義教育的時代特色亦愈加鮮明。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一面鮮紅旗幟,引領著海內外無數中華兒女在挽救民族危亡和爭求國家獨立富強的征途上披荊斬棘,不斷凝聚中國人民奮力鑄就偉大中國夢的磅礴之力。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亟需新的策略為新時代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尤其是為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行穩致遠保駕護航。
一、新時代新特征
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立足于國內外新形勢新環境新特點的全球大視野,拿出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舉措,以高瞻遠矚的新姿態助力中國發展的新時代,逐漸完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三次偉大飛躍,形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抓住對教育工作中“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為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賦予更為顯著、更具指向的時代新特征。
(一)政治導向性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當前,世界各國正面臨著百年變局與疫情嚴峻而又復雜的局勢,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愈演愈烈。盡管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未變,但中國的和平崛起引起了美國等一些國家的高度緊張,近年來又開始不斷加大對中國的壓制。高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應當勇挑重擔,加強自身使命意識。由此《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應運而生,其中著重強調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體人民,聚焦青少年。
(二)思想教育性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教育是黨和國家興旺發達之根本大計,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8 年5 月2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明確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這是人才培養的辯證法。”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立德樹人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多次強調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中共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提出,要高舉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旗幟,牢牢把握大團結大聯合的主題,堅持一致性和多樣性統一,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因此,必須切實抓好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出一大批能夠踏實圓夢偉大復興事業的時代新人,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嶄新發展方位賦予愛國主義教育的又一時代要求。
(三)現實針對性
在全球范圍的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中國為世界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的制度優勢、人民團結優勢、抗擊風險優勢與愛國主義情感息息相關。黨中央高度重視廣大人民群眾的安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和政府“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堅決遏制疫情蔓延勢頭”全力救治感染患者,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經濟秩序的國家。盡管此次新冠疫情猝不及防,但疫情防控過程中各行
各業的抗疫英雄事跡彰顯了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的力量。
二、新時代新挑戰
立德樹人,愛國為首。愛國主義情懷一直是中華兒女的優良品質,更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情感號角。近幾年,公共衛生事件、危害國家統一和安全事件、國際輿論事件等,沖擊著社會穩定和民生發展,高校要以這些事件為契機,在大學生中弘揚愛國主義。針對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適時提出把立德樹人落實在具體工作,扎實開展持久、深入的愛國主義教育,培育出更多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題,也是眾多問題的凸顯之處,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集中在國家民族觀念淡薄、看問題片面、對愛國主義教育內容認識不全面幾個方面。
三、新時代新策略
人的成長離不開環境,環境對于人的影響是廣泛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指出:“各級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激發愛國熱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場所。” 高校作為愛國主義教育重要陣地,應該緊緊圍繞教學形式多樣性、常抓常新教學方法,以更好調動學生參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積極性。定期更新愛國主義教育內容,以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與時俱進。完善課堂教學,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目的。黨和政府是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政策的宏觀制定者,起組織領導作用。督促所有黨員認真負責,按照優秀黨員標準做事,做愛國主義宣傳者和力行者。敢于同錯誤行為、敵對勢力做斗爭,為全社會和青少年做出榜樣示范,不斷以崇高理想信念助推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的順利高效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需要做到情與理相結合。家庭與家長也應該積極配合學校,與教師或者輔導員溝通交流,主動與學校聯手共同打造出相對濃厚的愛國氛圍。學校和家庭的良性互動能夠激發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有效增進對于祖國的熱愛和認同。
作者簡介:甘玉潔,女,漢,四川南充人,本科,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