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撒日娜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國家對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核心素養的培養提出新的要求。家國情懷核心素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滲透對于教師職業素養的提升、學生未來的發展與和諧校園的創建都是有重大意義的。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詳細分析歷史課程內容中包括的豐富知識,并借助這些知識內容幫助學生建立民族情感。同時,歷史學科教育資料的特殊性也決定了其是融入家國情懷的主要載體,能夠借助家國情懷激起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并促使學生的思想和理念與國家的發展相契合。本文主要論述了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的開展策略,希望可以為相關教學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信息,從而培植學生的家國情懷,錘煉和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學策略
引言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是非常基礎的素養之一,是學生在探究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必備的人文追求,其既體現了歷史教育的價值,也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高中歷史教師能夠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在傳遞歷史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對歷史的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高中歷史課堂上融入“家國情懷”的重要性
1.1有利于培養高中生民族自豪感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豐富多彩。家國情懷是國家繁榮發展的精神支柱。基于高中歷史學科能體現華夏發展歷程,使高中生理解國家的精神內涵,有助于高中生從歷史脈絡中汲取良好的民族精神且能積極傳承與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從而形成濃烈的民族自豪感。
1.2有利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學生中加強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中國革命史、中國共產黨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改革開放史等的教育,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代對學生提出的特別要求。”高中歷史課堂上不斷融入“家國情懷”,可以更好發揚愛國主義思想、集體主義思想與社會主義思想,充分發揮家國情懷的價值,這和培養高中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殊途同歸。
1.3有利于培育高中生的開放視野與全球意識
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賦予了歷史課程新的定義。唯有開闊歷史視野,重新審視世界,方可立于更高角度,掌握不同歷史階段每個國家間的相互聯系和對人類歷史進步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高中歷史課程的世界史內容較多、鮮活生動。教師如果能基于課堂,為學生講述各國風土人情、展開分析探討世界熱點問題等,立于世界高度,以發展眼光對待歷史課程教學,采取科學的價值觀對高中生展開歷史教學,如此可讓高中生開闊視野、了解世界、與時俱進。此外,指引學生基于世界角度了解本國的作用與地位,讓學生認識自身今后應當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有利于拓展高中生認知,培育全球意識。
2高中歷史家國情懷教育的教學策略
2.1以生為本,突出生活化
課堂教學需要堅持人文主義的發展理念,家國情懷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而這一情感自始至終的主導者是學生。教師要充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課程資源的學習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日常生活為支撐,將學生生活和教育緊密聯系,使家國情懷教學資源得到優化。高中歷史教學中,家國情懷課堂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終要落實到學生的思想品質及行為習慣方面。選擇學生生活中的家國情懷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歷史,增強認同感。學生可以搜集反映自己家庭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進步的相關資料,課堂上與同學們分享,以個人小家庭的進步襯托出祖國大家庭的進步。這樣,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感受到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激發學生家國情懷。
2.2依靠歷史故事融入“家國情懷”
培育高中生“家國情懷”責任重大,簡單依靠教師在課堂中的引導與滲透難以獲得良好的教學質量。所以,需要教師在做好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激發高中生興趣,積極組織社團活動,由此作為教學延伸的有效補充,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歷史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與高中生的學情,如高中生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興趣喜好等,在課后帶領學生參與歷史社團活動,可以到歷史博物館等地方展覽,使學生親身體會先烈的高尚品格、英勇事跡與博大胸懷,掌握中國各個時代產生的偉大發明及創造,這一過程,熏陶與感染高中生的思想意識,接受更為深刻且豐富的家國情懷教學。依靠歷史故事,使英雄精神與品質潛移默化影響學生,激發他們的愛國情懷,提高民族認同感、自豪感,積極學習先輩的優秀品格,并將其踐行到自己的實踐,形成報效祖國、為民服務的宏偉志向,不斷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
2.3教師要發揮好示范作用,樹立終身學習思想
高中歷史教師要形成終身學習思想,提高自己的學科涵養,道德水平及社會責任心,要注重增強高中生的社會責任心,錘煉學生高尚的品格。高中歷史課堂上,一些教師受功利性等多因素干擾,沒有重視高中生價值觀和人格的形成教育,高中生在理想信念上出現困擾。教師在德育教學目標上也有偏差。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認識到這個錯誤,深知歷史教育是培育高中生“家國情懷”的重要場所,要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終身學習思想,進一步提高自身修養。教師要為高中生樹立優良榜樣,為高中生傳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知識,用自身良好的言行感染學生,使高中生肩負起自身的責任,養成擔當意識,發展成對自身、對家庭、對國家以及社會有價值的人。
2.4結合實踐活動
家國情懷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僅僅依賴課堂上的教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讓家長也參與到培養學生家國情懷的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接受全方位的家國情懷教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培養家國情懷,如參觀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等。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關的社團活動,通過社團活動從不同方面了解歷史,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受到感染,增加個人涵養,培養家國情懷。
結束語
總之,教師要通過高中歷史教學,讓學生了解歷史的重要性,讓學生能夠了解什么是家國情懷,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洪艷.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探究[J].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9):181.
[2]張平,彭桂琴.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融入家國情懷教育的策略[J].新課程,2019(1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