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霞
摘要:語文教學是隨著時代和教育的發展而逐步發展的。現如今,我們的教學形式越來越多樣化,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能夠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采用合理的教學形式,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閱讀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日常生活結合起來,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引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率開展有助于促進學生通過閱讀活動來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此同時,通過大量的閱讀也可以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幫助他們在認知的過程中能夠更加輕松自如[1]。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認真研究學生學習的具體特點,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求出發來研究教學的內容,促進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所收獲。
一、優化課前輔導,打好教學基礎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經常會給學生安排一些預習任務,閱讀課是讓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并積累素材的,不需要提前進行預習工作。但是在課堂初始階段,仍然需要教師做一些輔導工作,為學生接下來的閱讀打好基礎。互動式的閱讀課堂講究的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和生生之間的互動齊頭并進。在課前輔導階段,師生之間的互動可以明確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并且為40分鐘的課堂規劃好具體的時間段該做什么事,進而使課程效率最大化。必要的時候適當留出時間讓學生討論,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只有做好這一系列的計劃,并且在課前輔導階段將計劃傳達給學生,才是互動式閱讀課堂良好的開端[2]。
例如,《燕子》一課,就可以讓學生當作閱讀素材來進行教學。首先,筆者讓學生就這篇文章的題目發表一些看法:“你們對燕子都有哪些了解?”于是學生紛紛回答燕子的生活習性以及外貌特征,甚至有些學生說窗戶外就有燕子搭的窩。提出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是本堂課的開端,隨后在筆者的帶領下學生開始細細詳讀這篇文章,理解燕子的各種動作,文章中運用了很多恰到好處的動詞,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這些精妙詞語圈出來,然后細細品味它們的精妙之處。課前輔導雖然時間不長,花費的口舌也不多,但是在互動式閱讀課堂中的作用卻不小,它是刺激學生閱讀興趣最直接的方式。
二、營造閱讀教學情境,吸引學生關注閱讀內容
教師可以結合具體教學內容,來為學生營造閱讀教學的情境。既可以通過音樂背景的渲染來吸引學生,也可以通過美輪美奐的視頻展示來鼓勵學生,幫助他們在初步了解的基礎之上能夠深入閱讀。
例如,在閱讀《桂花雨》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閱讀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進一步增強閱讀的興趣,那么教師就需要研究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將興趣和閱讀進行結合,為學生上一節生動形象的閱讀教學課程。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金秋時節細雨紛紛、桂花在雨中紛紛揚揚下落的場景。輕柔的音樂,金黃的桂花,仿佛一陣又一陣桂花的香氣縈繞在學生的四周。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美輪美奐的場景也能夠激發學生想象的熱情,就像自己置身于這個場景之中,迎著細雨聞著桂花香氣一樣。特定的情境氛圍,增強了學生的理解感悟,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興趣。接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篇文章,提醒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將自己置身于這個美麗的場景之中,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這個特定的場景之中。
三、有效多元評價,實現能力提高
首先,學生在日常交流的過程中,要比學生與老師交流時更加放得開,更加敢說話。其次,無論是學生互相評價,還是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對于他們都有很大好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可以作為一種提醒來相互督促,避免犯類似的錯誤。通過學生互評能加強他們對文章的理解,配合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就可以為學生的閱讀習慣增添色彩。同時,為了便于優化小學語文課堂的評價機制,在評價過程中也可以加入對本堂課教學模式的評價,以此來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從而使課堂更加適應學生要求。
例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相關內容時,在這篇文章中有很多經典語句,其中對細節的描寫應用十分廣泛。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這篇文章進行賞析,互相發表意見,然后小組內部互相評價。在本節課末尾,要讓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言,將自己小組內部討論的結果公布。最終結果是教師進行評價。教師在最后評價的目的主要是看學生是否存在一些“通病”,就好比全體學生都可能犯的錯誤,而他們自己卻沒有發現。這樣,教師跟學生產生心理共鳴,教育效果會更加顯著。
四、重視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
課外閱讀是課內閱讀的延伸和補充,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學識。學生只有積極閱讀課外書籍,且長期堅持積累,這樣他們學到的知識才會越來越豐富。教師在進行課外閱讀輔導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要幫助學生打好課內閱讀基礎,讓學生用課內閱讀方法閱讀課外書籍。二是要為學生預留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且要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盡可能地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以保證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課外閱讀。三是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水平,從課內到課外注重學生知識的拓展和遷移,不揠苗助長。四是要幫助學生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課外書籍的種類非常繁多,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推薦一些與教材內容互補的書籍,這樣可以使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于課外閱讀中。五是要有計劃地為學生組織閱讀交流活動,鼓勵學生和家長積極參與、交流、評價。這對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升學生的觀察、認識、表達、寫作、欣賞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總之,一節高效率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程,既需要教師具備精深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教育教學技能,還需要教師在備課環節認真研究學生的具體特點,設置科學的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中增強體會,能夠在了解知識的過程中開闊眼界。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在興趣以及環境方面著手,引導學生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之中能夠更愿意讀書,更樂于讀書。
參考文獻
[1]鄭春梅.小學語文低年級有效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0(44):50.
[2]劉文秀.例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0(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