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聰
摘要:民間美術在傳統文化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位置,而且民間美術在發展過程中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審美娛樂以及裝飾性價值很高。而眾多民間藝術中剪紙藝術地位比較高,可以說是難得的瑰寶,充分體現了民族長期性發展的智慧。過去人們的生活里常常能總能看到剪紙的影子、而如今的剪紙藝術,也在以不同的姿態發展著,傳播著優秀的傳統文化內涵。文章探討淺論剪紙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關鍵詞:剪紙;高中;美術;應用實踐
前言:將高中美術教學與地方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學習剪紙的理論知識并付于創新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的美術學科核心素養。通過認知、感受、評析、制作傳統剪紙作品,有助于學生形成對本土文化的興趣度和認同感,培養健康的審美觀念和高尚的審美情操,拓展發散性思維,抒發所思所感,從而實現全面且有個性地發展。
一、剪紙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具有很高的美育價值。由于歷代中原移民的遷徙,中原的剪紙文化在中華大地上廣為傳播。在保留北方剪紙粗獷豪放、率性樸拙表現形式的基礎上,剪紙逐漸發展形成南方剪紙特有的纖巧精致、靈動秀美的藝術特色,呈現出融南北方剪紙藝術氣息于一體、亦粗亦細的風格。剪紙的題材涉及面廣泛,像民間故事、潮劇劇目、著名人物、飛禽走獸、花菜蔬果等素材,都可以在剪紙藝人的剪刀下活靈活現地呈現出來。這些被賦予各種美好寓意的剪紙作品承載著地區多姿多彩的海洋人文風情,顯露出中國人率真、質樸、單純、豪放的性格特征以及對鄉土美學文化的高度講究。因此將剪紙在高中美術本課程的教學資源進行開發,不僅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剪紙藝術,學習剪紙技藝,弘揚本土傳統文化,還能提升他們的藝術審美水平、創新設計思維和動手實操能力,實現以“藝術之美”育人的終極教育目標。
二、剪紙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方法
1.教師創設人文情境引導學生
剪紙藝術這一主題雖然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學生對其知之甚少,文化認知上會產生距離感。因此,教學時教師要全面考慮學生這一心理特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創設能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興趣的有效情境。比如,在教學“創新與自我——‘剪花娘子庫淑蘭”這部分內容時,課前教師可以先在教室的墻面或玻璃上貼上庫淑蘭創作的“剪花娘子”形象的剪紙作品,調動學生的好奇心。
教學伊始,教師向學生展示庫淑蘭生前居住的窯洞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庫淑蘭居住的窯洞中的藝術氛圍。此時,教師的話鋒一轉:“我們生活在江南地區,江南水鄉民居多是粉墻黛瓦,與西北地區的窯洞千差萬別,今天就讓我們從江南水鄉民居來到西北窯洞,同學們就是旅行家,與老師共同開啟這段冒險之旅。”一方面,教師通過圖片展示和語言表述設計出“人文情境”,另一方面,學生從“學習者”的身份轉化為“旅行家”“參觀者”,角色融入能夠喚起學生審美和探知的欲望。
2.學校定期舉行剪紙藝術活動
在剪紙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中,學校應發揮其主導性作用,從多方面提供條件上的支持:其一,完善教學硬件設施。提供專門用于剪紙教學活動的功能室,并安裝先進的教學多媒體設備,購置剪紙所需的整套材料和器具。其二,重視剪紙教學資源的整合。成立剪紙教師工作室,定期舉行教師剪紙培訓交流活動,鼓勵教師從多渠道搜集相關的剪紙資料,結合本校的教學實際提出課程建設的方案,設計編寫適合學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其三,提供充足的經費,以維持剪紙研究和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其四,舉行外出觀摩活動。定期組織學生參觀剪紙藝術館、民間剪紙藝人工作室、剪紙展覽等,通過近距離欣賞優秀的剪紙作品,開放學生的藝術視野,形成對剪紙的學習興趣,增強文化意識。其五,邀請專業人士到校授課。學校應為剪紙教學的發展積極創造條件,聘請民間剪紙藝人入駐校園,利用課余時間為師生傳授剪紙理念與技藝,將大大提升學校剪紙教學的質量。
3.教師強化剪紙藝術教學
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專業水平以及對教學的情感投入是影響剪紙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做足功課,自我提升。首先,教師應該借助網絡平臺、書籍報刊、剪紙展覽,不斷豐富剪紙的相關知識與技能。其次,利用一切資源與學習機會,主動向民間剪紙藝人學習剪紙技藝,并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將剪紙教學納入長期發展計劃。再次,在剪紙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中,應形成團隊的合作意識,同科組間的教師共同研究教材的設計方案,確立教學模式,做好教學規劃。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互相提出多樣化的見解和建議,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確保課程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4.學生自主學習剪紙
學生需要調整學習剪紙的觀念和看法,形成對本土傳統文化的認可和接納。除了在剪紙課上向老師學習剪紙知識和技藝,課余時間可以借助網絡平臺獲取關于剪紙的相關資訊,開闊藝術眼界,大膽進行藝術表現,將自己喜歡的時尚藝術元素注入剪紙的創作中,承擔起創新與傳承剪紙文化的重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美育改革政策的響應下,高中美術教育處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然而高中美術鑒賞的教學內容無法滿足各地區學生的學習需求,且新課標中提倡將優秀的地方性美術資源作為素材,納入美術教學內容。因此,將剪紙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融入高中美術教學,實現剪紙課程的開發應用,是一項具有高度的現實意義且頗具挑戰性的任務。在高中課美術課堂的教學中,民間美術發揮著自身的作用,充分體現出生活的藝術感,是民族情感和民族氣質的一種反映,更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寫照。民間美術集合了工藝、技巧和人類智慧,具有自然真實的基本特點。民間美術中的剪紙是手腦配合的運動,能夠訓練人們的動手創造能力,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最好方式,所以需要把優秀的民間美術融入高中美術課堂教學當中,有利于學生對剪紙藝術活動產生喜愛之情。
參考文獻:
[1]王淵.把剪紙藝術引入高中美術校本課程的價值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13):76.
[2]蘭衛軍.民間剪紙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嘗試[J].山海經,2019(12):48.
[3]倪紅旗.剪紙藝術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0(13):23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