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摘要:造成學習跟不上的原因有多種,有心理原因導致的、有懶惰型的、也有學習方法造成的。因此對于學困生的轉化,教師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本文從學困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出發,以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為主要對象,探究了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心理發展特點及教育矯正策略,希望能促進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提升學生語文學習水平。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心理;教育矯正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學困生是老師操心的大問題,而農村教育一直以來又面臨資源緊缺的問題,因此,農村學困生的教育也受到更廣泛關注。本文主要從學生的內在原因:即學困生心理原因出發,研究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因為心理因素造成的學習困難,并給出教育矯正的方法。
一、通過融入集體減輕自卑心理
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阻礙他們學習的第一種心理特點就是自卑。在農村的孩子父母存在出門打工的情況,多由老人帶大。或者即使在父母身邊,也可能存在父母疏于與孩子交流的狀況。由于缺少關愛,長期來說孩子心理上容易自卑,表現出來膽怯、內心比較孤獨、融入集體較難。在學校學習也大多比較認真,但是由于缺乏和老師同學的積極互動溝通,學習顯得比較被動,這也導致了學習上的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不能積極尋求同學老師的幫助。針對這種心理狀況,老師應善于引導,主動關心學生,帶動學生融入集體,調動其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會有較多課文朗讀時間,存在自卑心態的孩子對集體的融入較差,大多比較膽怯,怕表現不好,會受到老師同學的嘲笑打擊,因此大多課堂表現時間比較被動,比如老師讓朗讀課文或者課堂舉手回答問題都不積極,長此以往課堂參與度較低,自然會磨滅一些學習興趣,同時可能讀課文或者課堂表現不積極,也會影響對知識的吸收效率。為了解決這樣的學習困境,農村小學語文老師可采用一對一小組幫扶以及課后談心的方式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讓他們逐漸建立信心,融入集體。通過一對一,即一個學習較為靠前也比較樂于助人的學生與學困生結對,既能及時幫助學困生解決一些學習問題,同時通過同學之間友誼的建立幫助學困生打開心扉,老師在課后適當的關心學生,了解學生學習困難或困惑,對其進行正向引導,并給予鼓勵能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有信心在學習上爭取好的表現。
二、通過家庭學校結合克服沖動傾向心理
與第一種心理狀態相對的就是學生學習態度較差,不重視學習,具體表現出來就是逆反、任性、自暴自棄及表現出沖動傾向的心理特點[2]。這一類學困生大多在課外表現的比課堂積極,學習態度不認真,懶惰厭學,缺少學習動力,沒有目標、貪玩。針對這一心理,小學語文老師應從學校和家庭雙方面入手,共同幫助學生找到學習動力和目標,把精力用到學習上。
這類學生大多因為看不到學習成果而自暴自棄,因此家長或者老師應幫助他們養成自律自覺的學習習慣,長此以往,看到了付出的收獲,學習的滿足感能使學生產生學習動力。例如,在小學語文學習中,記憶背誦的內容還是較多,對于沖動傾向的學困生來說,他們好動,枯燥的記憶背誦可能時常讓他們覺得受挫,長期這樣,自然會對語文產生厭煩抵觸的心理,在學習上也更不用心,甚至喪失學習語文的興趣。因此,老師幫助學生制定一些背誦記憶計劃,從簡單開始,每完成一次背誦老師可以進行班級口頭表揚,或者給予一些獎勵,在老師的幫助下,學生通過戰勝困難、完成背誦任務,慢慢建立了學習的坐標,獲得了學習的滿足感,自然也能減少厭學的心理。
三、通過揚長避短緩解焦慮心理
第三種心理就是焦慮心理。由于區域差異,農村孩子可能天然對于書本里描繪的許多事物接觸較少,比如一些名勝古跡或者城市生活比較陌生,然后平時課文閱讀量也較少,因此在學習時可能造成一種焦慮心態,這在語文作文寫作中會體現。一些學生平時基礎知識學習的很好,但是面對作文犯難,絞盡腦汁也寫不出來,或者寫的內容空洞,缺少細節。作文的內容是對生活的真實感知,需要表達真情實感的文章更能打動人,更生動形象。對學習的焦慮感也是影響學困生學習進步的較大障礙。因此,老師要針對學困生在這方面的心理問題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方法,更輕松的學習語文。
例如,到了小學三年級左右,學生就會開始作文寫作。對于心理存在焦慮狀況的學生,他可能總是寫不好作文,幾次之后就會明顯降低學習語文的興趣。鄉村小學語文的寫作要避開自身教學資源不足的弊端,揚長避短,突出自身的優勢,因地制宜,從生活和勞動中,從田間地頭尋找寫作靈感和興趣[2]。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在教學中擴大學生視野,靈活教學。另一方面也要鼓勵學生真實表達自我,學會觀察生活,抒發自己真實情感,只有這樣才是一篇好的作文。通過幫助學困生戰勝語文學習的一大難題,找到學習的方法,自信的展開學習,快樂的學習能極大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和焦慮,以積極正確的態度投入學習自然能事半功倍。
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因素日益成為促進人發展的重要因素。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帶來良好的行為和狀態,有助于學生成績的提高。因此,在農村教育中,物質不那么充裕的狀況下,關注孩子精神健康,調動心理的積極性,在解決教育問題,激發學習熱情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要用愛,耐心,和正確的方法觀念教導孩子,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健康快樂的成長,尋找自身的潛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參考文獻
[1]李倩. 新課改背景下轉化農村小學語文學困生實踐策略分析[J]. 語文課內外, 2020, 000(005):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