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繼林
摘? 要:在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得到深入貫徹和實施的時代背景下,勞動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逐漸嶄露頭角,成為人們關注的重要問題。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卻發現,勞動教育一直以來是學校教育的薄弱環節。勞動教育長期的不受重視以及相關課程資源的短缺,使得學生勞動意識和思想觀念較差,勞動教育的作用和價值難以得到充分體現。而語文學科本身具有綜合性較強的特征則能有效扭轉這一局面,為勞動教育活動的開展和實施提供豐厚沃土。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方法和策略進行闡述,以期為促進勞動教育的深入貫徹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關鍵詞:小學語文;勞動教育;融合
一、小學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意義
語文教學的總體目標除了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文基礎知識和技能之外,還在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道德品質,促進學生積極人生態度和正確人生價值觀的樹立。這一目標在某種程度上與勞動教育所倡導的培養正確勞動價值取向和嶄新勞動精神面貌的思想不謀而合。勞動教育與語文教學目標的契合性及其在語文課程中的滲透,賦予了語文教學以全新的內涵和意義,使得教師在關注基礎知識、技能教學的同時,將勞動技能的培養、勞動精神的滲透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貫徹于教學中,有助于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含義,促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勞動技能并逐步形成積極的勞動精神,從而最終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將語文學科的綜合性、實踐性、系統性特征及其全面培養人的作用充分展現了出來,對促進學生的健康、和諧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小學語文教學與勞動教育融合的策略分析
(一)深入挖掘教材,引導了解勞動知識
語文教材中包含的篇章不僅行文流暢、文質兼美,文章本身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和情感內涵,其中不乏對勞動教育思想、勞動技能等相關內容的闡述和介紹。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充分把握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緊密結合的基礎上,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豐富的勞動教育內容并在課堂上適時安排相關內容的滲透點,實現勞動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統一,避免被割裂、孤立現象的產生,讓學生能夠隨時感受勞動教育思想的熏陶,形成對勞動教育內容的特定了解和認識,為實現勞動教育在語文課堂上的全面滲透和深入發展奠定基礎。
以《慈母情深》這篇課文為例,文章表面上看上去是在闡述母愛的深沉與偉大,實則蘊含著許多對辛勤勞動者崇高與偉大的贊頌之情。文章中的許多細節之處可以說明這一點,“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將一個外表看似瘦弱而內心堅強、辛勤勞動的母親形象生動地展現了出來。在教學中,教師應抓住這些與勞動有關的字眼或是展示相關情感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蘊含在文章中的勞動教育思想,感受勞動的價值以及勞動人民的無限魅力。如此,通過對教材內容的深入分析以及對勞動教育內容的挖掘,展現了語文教學的包容性及其與勞動教育的融合性,使得勞動教育得以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開展下去。
(二)抓住古詩精髓,引領感知勞動精神
古詩詞雖然本身比較短小、精悍,但卻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涵,其中更是包含諸多與勞動教育有關的內容。這些古詩內容不僅主題鮮明,情深意切,還極為貼近現實生活,因而抓住古詩的精髓和內涵進行勞動思想的滲透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古詩詞的主題和內涵出發,引領學生對其中蘊含的勞動教育思想進行深刻感受和領會,引導學生在把握古詩詞整體輪廓以及感知古詩詞整體印象的基礎上進行情感內涵的深刻感知,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勞動精神的建立以及勞動品質的形成和發展。
以《清平樂·村居》這首古詩的教學為例,古詩運用平和、樸實的語言描述了鄉村田園生活的靜謐與美好,使人單單通過閱讀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鄉村美景圖、大兒鋤豆圖、小兒臥剝圖等等。這些美好畫面的呈現正是勞動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正是因為他們的勤于耕作、辛勤勞動,才有了安居樂業、安樂祥和的畫面。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古詩蘊含的勞動內涵進行挖掘,并引領學生深深領悟體會,從中感悟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勇敢。如此,通過對古詩精髓的深入思考,展現了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奮斗的優良品質,進一步促進了勞動精神的滲透以及勞動思想的傳播。
(三)鼓勵閱讀探究,深化勞動觀念意識
通過引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的閱讀活動,學生能夠對文章的主旨內涵有深刻地領悟和感受,從而進一步內化、升華為自己的思想觀念意識。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勞動教育活動時,教師可以從閱讀探究性的教學活動入手,通過對課文中相關勞動資源的捕捉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并細心品味,從微小的標點或是簡單的字詞入手,感悟字里行間所傳達的勞動價值和意義,與作者在思想與情感上產生共鳴,展現文章本身所倡導的勞動價值理念,促進學生正確勞動觀念意識的樹立以及語文教學的深入實施。
以《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為例,文章運用樸素自然而不失流暢通達的語言描述了老北京過年期間的風俗習慣,展示了一個年味十足的北京年。通過對老北京人過春節場景的生動再現,展現了諸多與春節習俗有關的內容,比如春節前的各種準備工作如買年貨、打掃衛生等等,這些無一不與勞動有關,這也充分說明了勞動在人們生活中占據的重要位置。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學習和探究,從中感受文章所體現的勞動教育思想并體味其內涵所在。如此,便將勞動教育與閱讀探究活動融合了起來,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深入理解,學生的文化感知意識得到了深化發展。
(四)實施拓展教學,培養升華勞動素養
勞動教育的教育宗旨和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指點和引導形成勞動自覺,通過自主生發勞動情感感受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完成勞動價值和勞動精神內涵的自主構建。雖然語文教材中有不少內容涉及勞動教育的相關知識,但是如果將教學活動僅僅停留在課內單方面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利用拓展延伸這一環節進行勞動思想的滲透,通過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的銜接促進勞動思想的深化發展,在擴充課堂教學容量的同時引導學生進一步感受、體驗文本內容的深刻精神境界,促進學生對勞動教育的深層次理解以及勞動教育的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從課后作業的設計環節入手來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和課堂教學形式。比如讓學生以寫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某天參加勞動的情景,或是記錄放學后幫父母做家務、父母感受無比欣慰的場景,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的形式感受勞動的重要性,在習得勞動技能的同時從中感受到良好的勞動品質。如此,便實現了課內外教學的有效結合以及勞動教育內容的拓展,勞動教育質量和成果也得以不斷改進和提升。
總之,勞動教育所倡導的勞動價值觀念、積極向上人生態度等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充分把握自身學科優勢的基礎上,深入貫徹開展以勞動教育為目標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熱愛勞動、擁護勞動者正確勞動價值觀念的形成,使之能夠以此為指導不斷規范自身的言行,成長為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 于靜. 小學語文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策略思考[J]. 小學生作文輔導(上旬),2021(04):84.
[2] 劉展云.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策略研究[J]. 小學生作文輔導(語文園地),2020(12):96.
[3] 王霞.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勞動教育策略初探[J]. 考試周刊,2019(6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