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洪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教育領域關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模式有很多,其中應用最為廣泛、教學效果最好的就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可以幫助小學生積累數學理論知識,形成良好的數學邏輯思維,還能夠有效提高學生通過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
一、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教育中實現高效課堂的基本條件。小學數學內容中,多數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性,知識難度較大,這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著無法調和的矛盾。在小學數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有效解決這一矛盾,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將書本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可在幫助學生學好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利用小學生好奇心強的心理激發其求知欲,增強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成就感,提高小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二)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我國新課改的實施,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多的教學任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只是讓學生簡單地學習課本教材中的知識內容,還應該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使他們對知識有獨特的理解,勇敢地提出質疑。小學數學作為關鍵學科,對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必不可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自身為主導,讓學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識,只有在探索中獲取知識,才能加深對相應知識的理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充分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將實際生活合理融入書本知識中,讓學生在不斷探索和發現中獨立解決問題,通過正確的指導,有效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意義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開展生活化教學,將數學知識正確應用到生活實際中,增強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知。當他們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利用課堂所學的知識有效解決。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實現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創設課堂教學生活化情境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經驗越接近時,學生自覺接受知識的程度也就越高。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情出發設計數學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索和應用,這樣,學生就會發現原來熟視無睹的事物竟包含著豐富的數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把學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學中來:“同學們去春游,爭著要去劃船,公園里有7條小船,每船乘6個人,結果還有18個人在岸上等候。”在課上,教師可讓學生根據情境自己編題,自己列式解題。這種帶有一定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變成了來自生活的、生動的數學問題,還促使學生能夠主動投入、積極探究。
(二)以生活為背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思維具有具象化特征,所以對于抽象化的知識,他們往往很難理解,而數學學科知識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抽象。教師如果沿用說教類的教學方法,學生往往很難理解;如果可以建立數學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學生理解起來就會較為容易。為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結合生活實踐經驗,選擇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在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科知識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數學知識的趣味性。
(三)積極組織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為了充分發揮生活化教學模式的作用,教師要仔細研讀教材,深入思考,做好教學內容和學科知識之間的有效融合,促進學生更好地吸收,激發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認清數學知識對生活的意義,讓學生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應用這些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數學學科素養具有積極的意義。可以說,只有讓學生更加充分地接觸生活,才能更好地發揮生活化教學的作用和效能。
(四)學以致用,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要轉變觀念,從傳統的書本講解轉變為聯系生活經驗,從機械的數學練習轉變為生活應用,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發現和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在應用中體驗到數學的價值,增強他們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數學學習不應該只是一個求知的過程,更應該是一個用數學的思維與眼光去觀察世界、認識世界,并通過掌握的數學技能剖析并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讓學生帶著數學問題在生活中找到數學的原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聯系生活學數學的習慣,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其次,要引導學生用數學方法研究生活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收集、整理、加工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獲得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方法與經驗,從而加深他們對數學問題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最后,教師要創造條件,教會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所在,提高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
(五)設計生活化的數學練習
練習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也是生活化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環。好的練習的設計應該是將學生學到的數學知識點與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數學、體驗數學,激發學生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興趣,這樣不僅能檢驗他們的學習效果,還能增強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意識。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主動去分析、研究、討論、反思、解決問題,更能體會到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了“面積的應用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測量自己臥室的面積,看看有幾種測量方法。有的同學測量長和寬,通過面積計算公式得到答案;有的同學先計算一塊地板磚的面積,再通過數地板磚的塊數,得出總和。不管通過哪一種方法,學生都是自己動腦動手,做到了學以致用。之后,教師可再導入生活應用,引導學生計算假如使用60cm×60cm的地磚重新鋪裝,一共需要多少塊?這就需要考慮正方形的地磚是否完全符合鋪裝需求,假如不符合,應計算損耗。這就引發了學生探索的欲望,使學生的學習欲望高漲。這樣的練習可使抽象的數學知識通過生動形象的生活問題展現出來,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數學應用的價值。
小學教師要想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必須在小學數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把枯燥單一的數學理論知識轉變為更直觀的生活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也適應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教師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其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的課堂活動中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對生活的邏輯性,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教學的質量。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 張建剛. 小學數學生活化趣味教學實踐研究[J]. 才智,2019(26):107.
[2] 呂秀俊. 對新課標下小學數學生活化的探究[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S2):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