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
[摘 ? ?要]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部分學生不愛學習數學,數學課堂上不專心聽講,不積極動腦,特別是進入中高年級,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實際效率,教師需要認真研究新課改的實際教學要求,并且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作為主要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日常教學環節中,有意識、有目的地激發學生強烈學習動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探索能力。教師也需要將教材之中的重點知識提取出來,綜合整合與分析之后,為學生提供較為個性化的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興趣;有效策略
一、創設生動數學情境,引發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之中,教師可以創設相應教學情境,或者結合某一具體學科知識點,引導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情境,并在此基礎之上進一步引導學生融入相關教學情境之中。一部分學生在進入學習情境之前,并不了解主要的教學內容以及相關教學目標,在進入教學情境之后,便可以自主學習各式各樣的學科內容,不但可以逐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也可以進一步完善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具體體系。除此之外,伴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教師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也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以及相應的互聯網教學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與教學相關、與生活貼合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提出數學問題,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觀察、類比、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
在教學2的倍數的特征時,教師創設數學情境:五(1)班為參加學校六一兒童節匯演,準備了“交誼舞”節目,由一男一女2名學生配對組合,如果你是班主任,你打算安排多少名學生參加表演。在教師正式提出相應問題之后,大多數學生紛紛舉起手來認真回答相應問題。有人說安排4人,有人說安排6人,有人說安排8人……教師適時提出疑問:安排9人可以嗎?為什么?學生交流討論,迅速明確2的倍數特征。
二、組織學生動手操作,啟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生好動,難以長期保持專注,大多數小學生正處于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時期,為了進一步提升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際效率,教師需要在激發學生強烈學習動能的前提之下,將各式各樣的學科知識點引入其中,在鼓勵學生充分理解相應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多方面學習能力以及相關學科素養。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以及自主學習意識尤為重要,教師也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穩扎穩打,鼓勵學生自主研究相應學科知識,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和教學進行緊密融合與對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等形式,進一步理解較為復雜的學科知識,逐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在引導學生學習長方體相關學科知識點的過程中,教師課前讓學生準備長方體形狀學具,隨后在課堂教學環節之中,引導學生直觀、清晰地看待長方體形狀學具的具體結構以及主要的形狀特點,猜測長方體的面、棱具有哪些特征,組織學生用剪刀將紙質學具剪開,比較不同的面,用尺量一量每一條棱。教師提問:長方體有幾個面,各是什么形狀,面與面之間有什么關系,有多少條棱,棱長各是多少,根據棱長可以將長方體的棱分成幾類。在正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首先需要認真分析新課改的實際教學要求以及主要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當前學習能力發展的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研究與綜合分析之后,明確后續課堂教學活動之中的主要內容。并且進一步細化小學數學學科課教學體系,巧妙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策略,逐步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
三、開展數學趣題競賽,激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好勝心強,富于進取,敢于接受挑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根據特定的教學知識,挖掘其中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內容,開展數學趣題競賽,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競賽中體現“自我”,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競爭意識,促使學生在良性競爭互動中鞏固所學數學知識,查漏補缺,取長補短。教師及時對表現優秀的學生給予表揚,及時鼓勵學困生認真思考相應學科問題,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實現共同進步。教師通過言語鼓勵或者是物質獎勵等形式,可以引導學生正確意識到當前的具體學習問題,并且及時督促學生快速解決日常學習問題,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及思辨意識,幫助學生形成自信心以及成就感。
教學“乘法運算定律”時,我組織開展了一次數學趣題競賽:簡便計算“25×44”。題目出來,學生迅速拿出筆,在練習本上運算起來,很快學生紛紛舉手發言,有學生運用:25×44=25×(40+4)=25×40+25×4=1100,還有學生運用:25×44=25×(4×11)=(25×4)×11=1100,學生對兩種不同方法討論交流,分析比較。
四、適時滲透數學文化,催發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學科要求教師將具體的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并且結合課本以及教材之中的相應內容,為學生提供各式各樣的拓展知識。小學生的頭腦思維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教師更加需要逐步滲透數學文化,將數學學科知識與數學文化進行深入融合,隨后進一步激發學生強烈學習動能,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較為復雜的學科知識。在學生深入理解相應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教師需要融入多樣化的數學文化,隨后不斷啟發學生進行認真思考與反思,采取回顧性的學習方法,及時復習課堂教學具體內容,培養學生課前預習以及課后復習的良好習慣。
五、擇機講述數學故事,催發學習興趣
小學生年齡特征表明:大多數小學生非常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以及相應奇特事物,對于全新學科知識而言,可以保持較高熱情,可以積極投入課堂教學具體環節之中,并且絕大多數小學生興趣廣泛,喜歡聽故事。結合小學生年齡特征,教師便可以將趣味化的數學故事引入課堂教學具體環節之中,積極鼓勵學生主動理解數學故事之中的相應內容。大多數數學故事均源自歷史真實事件,因此,許多數學故事具備真實性與可靠性特征。在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如果學生感到身心疲憊,無法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課,那么教師便可以將相應數學故事引入其中,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講述形式,將一個又一個的趣味故事傳授給學生。采用活潑且生動的語言,細致表述數學故事之中的詳細內容,以及主人公的言行舉止,進一步啟發學生發散思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以便進一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逐步提升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際效率與水平。數學故事集知識性和趣味性于一身,主題單純集中,人物情節緊緊圍繞主題展開,生動曲折,引人入勝,小學生聽后能迅速獲得鮮明的印象,引發他們的共鳴。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擇機講述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數學故事,為學生數學學習提供寬松活動空間,促進師生有效交流,催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在教學“加法運算定律”時,教師給學生講述數學家高斯的故事,高斯在小的時候學習數字運算題目,便表現出了極強的數字運算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高斯的數學教師經常稱贊高斯的頭腦思維,并且非常認可高斯的全新數字運算方法。聽完高斯的故事,學生都睜大了驚奇的眼睛,學習興趣也被調動起來,大多數學生對于高斯的實際運算過程以及數字計算形式頗感興趣,許多學生也樂于借鑒高斯的實際運算方式,逐步探索更加全面化的數字運算形式。
六、引導撰寫數學日記,誘發學習興趣
一部分學生認為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比較枯燥,因此,不愿意積極參與其中。面對此種情況,教師首先需要考慮到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中的細節問題,并且結合新課改的實際要求,進一步研究全新的教學策略以及相應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問題,探索行之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帶領學生充分感受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的無限魅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撰寫相應的數學日記,結合學生某一天學習的具體內容,合理完善數學日記的主要內容。撰寫數學日記也可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培養學生極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認真思考日記主要內容,不斷調整日記細節內容的過程中,便可以逐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理性判斷能力,進一步啟發學生理性思維,完善學生學科知識體系,并且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探索數學日記的全新寫作形式。除此之外,教師需要定期檢查學生數學日記的具體內容,隨后采取面談的形式與學生進行親切交流,面對面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適時調整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具體策略,主動改變日常教學活動細節內容,并且選擇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相應學科知識點引入其中,在完善主要教學流程的前提之下,逐步凸顯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重要價值以及實際意義。
總之,在小學數學學科日常教學活動之中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意識以及學習能力尤為重要。在這個前提之下教師需要著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各種趣味化教學活動,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意識以及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張鵬.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探討[J].新課程,2020(51):51.
[2]張生科.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31):73-74.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