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已經多年,多數院校在重視教學模式改革、教學方法創新的過程中,對異步教學效果的評價重視度不夠。本文結合校本形成性評價實踐,對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模式的形成性評價內容、要求、反饋、改進進行探討,以期進一步夯實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取得的成果。
關鍵詞:異步教學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形成性評價
作者簡介:唐顥(1976-),男,漢族,湖南常德人,廣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
一、異步教學法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一)異步教學法
異步教學法是湖北大學黎世法教授創立的一種教育教學理論,它具體指的是能將個別教學、分類教學和全體教學統一在一個教學過程中進行的,以個別教學為基礎的一種教學方式。異步教學法的實質是“要實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化、個體化、異步化,同時也實現教師指導的異步化,充分發揮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異步教學法的具體實施步驟。景學成把異步教學法的實施分為五個步驟:首先,教師依據課程目標,根據教學內容給出任務。其次,教師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第三,學生完成任務,教師觀察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并根據學生提問的難易程度和屬性給予學生分類指導。第四,任務完成后,教師總結所學內容中的難點與重點。最后,教師進一步給學生提供相應練習,將所學知識予以應用,以達到鞏固提高的目的。
2.異步教學法的優勢。與傳統同步教學法比較,異步教學法具有較明顯的優勢:首先,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課堂的引導者,真正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其次,異步教學避免了傳統課堂“滿堂灌”“一刀切”的弊端。第三,由于課堂學習以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所以異步教學能更有效地培養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等。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將傳統教學方法的優勢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的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它既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十分明顯:其一,線下課堂教學活動與線上各學習平臺、慕課資源有機結合,學生學習不受時空地域限制。其二,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享有學習自主權。其三、豐富的資源與靈活的學習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異步教學法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很多共通之處:它們均以學生為中心,都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強調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實際上是異步教學法在移動互聯網環境下的進一步升級。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模式的課程教學評價
(一)傳統教學評價的不足
傳統的公共英語教學評測以標準化的總結性考試為主,考題主要參考全國英語應用能力考試設置,這種方式有諸多不足:
1.考試評測內容未能根據學校不同院系和專業進行分類設置,不能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考評學生對英語知識和能力的掌握水平。
2.部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和課程考評未能充分有效利用信息技術,教學考核方式比較陳舊,效率偏低。
3.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以試卷為媒介的傳統考核方式,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
1.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在決定評價方式前,教師首先要考慮的是評價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評價目的明確,教師才能決定評價內容,決定如何評價,評價結果如何呈現以及如何說明和使用評價結果。
根據《高等職業教育專科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高職英語課程要著力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即職場涉外溝通、多元文化交流、語言思維提升和自主學習完善。因此,應建立與學科核心素養相適應的針對不同目標的多元化、多主體的教學評價體系:
(1)教學評價標準完整且符合人才培養目標,能對學生學習起到正確引導作用。
(2)評價方式多樣,能全面考核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養。
(3)構建多元評價體系和多主體的評價方式。
2.把握形成性評價的核心要素。Black與William 認為,課堂教學的過程與學習過程的評價、反饋以及教師、學生、同伴根據過程性學習評價結果作出的有益于下一步教學的決定具有同步性與一致性。這些建立在課堂形成性評價基礎上的決定比沒有學生學習評價反饋的決定更有意義。
而要真正實現形成性評價的初衷,顧永琦認為教學評價實踐必須具備五個要素:清晰的學習目標、學習評測結果、提供學生評價反饋意見、學生/教師采納吸收意見、持續改進。整個形成性評價過程與學生學習過程同步,是一個不斷循環、不斷更新改進的動態閉環過程。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形成性評價校本實踐與未來改進方向
(一) 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形成性評價實踐
根據異步教學的特點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實踐,依托我校19級酒店管理專業所學大學英語課程,以《新編實用英語綜合教程2》第3單元“Travel”(旅行)閱讀模塊的詞匯、句型與語法教學為例,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及形成性評價校本實踐,具體實施方法詳見表1。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形成性評價反思與未來改進措施
高質量和有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異步教學形成性評價取決于諸多因素,例如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教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度以及教師自身對形成性評價方法的掌握度等。
根據目前我校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實踐情況,未來應在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改進:1.形成性評價過程中,注重過程性評測結果,輕視對評測結果的深入分析,后續的改進方案和措施有待及時跟進;2.形成性評價的有效性與學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例如學生對評價標準的把握度、學生對評價結果反饋的接收度以及學生個人的學習動機等,在未來的形成性評價設計中,需加大對學生因素的分析和考慮;3.對學生自我評價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度不足;4.需增加形成性評價的任務類型和評價方式;5.形成性評價標準會隨著人才培養方案或課程標準的修訂而改變,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和方式也需要定期修訂,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與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黎世法.異步教學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89.
[2]景學成.英語異步教學法[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6.
[3]顧永琦.課堂形成性評估的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21.
[4]顏珍平,陳承歡.教學資源、信息化教學的診斷與優化[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9.
[5]Black P, William D.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formative assessment[J]. Educational Assessment, Evaluation and Accountability, 2009(21):5-31.
[6]楊芳,魏興,張文霞.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外語電化教學,2017(1):21-28.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州市哲學社科規劃2020年度課題“大學英語異步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20GZYB82)與大學英語金課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