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永波
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云南 昆明 651700
《全國高等職業院校(專科)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要在“健康第一”及“以人為本”思想的指導下,經過系統的教學和課后體育鍛煉來教授運動的基礎技術和學習方法,增強學生體質、改善其身心健康、提高其綜合素質,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思想觀念,為健康工作和幸福生活做好身體準備。而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等國家體育政策的相繼頒布又彰顯國家對國民身體素質的健康問題的高度重視。高等職業教育是國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的“終身健身”習慣的構建是國家全民健身政策實施的一個縮影。
國內外研究對于學校體育教育在學生終身健身習慣的形成與培養所起的作用是肯定的,也在不斷探索在學校體育教育中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通過教材改革、課程內容改革、體育場地改善等等方面,讓學生在學校體育中產生興趣,進而去探索關于更多的體育奧秘。
體育運動具有延續性,應成為人一生生活習慣的一部分,而不僅僅限于在學校學習期間安排在學業中不得不參與的課程。但是,從云南省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來看,這一部分學生由于自身的特點,絕大部分學生都會把體育課程也劃到學校指定學習的范圍,對體育運動項目的內容,只有在體育課堂上,跟隨老師才能進行。離了體育教學課堂,絕大部分學生不會自覺進行健身。
終身健身是指一個人終身主動接受體育指導、教育、參加體育鍛煉[1],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主動學習適合的健身內容,并把此作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作為生活習慣堅持下來。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高,但是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加大,亞健康問題也困擾著很多現代都市的人。因而,健身運動是解決人們身體健康的主要方法,也是現代人追求生活樂趣、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
從表1中可以看出:終身健身不局限于參加體育活動,也不局限于受學校教育階段,隨時隨地都有與終身健身相關的問題。從空間來看,終身健身不限于既有的場館設施,附近的廣場空地、室外的自然空間均可加以利用。從指導者方面來看,隨著終身健身理念的廣泛開展,社會化的體育教練將應運而生,從體育經驗豐富的人們中間會走出一批終身健身項目的優秀指導者。
表1還顯示,終身健身是多種多樣運動項目的集合。面向群體,應該充分考慮人們的個體差異,如年齡、體力、興趣、習慣和經濟狀況、職業特點等諸多因素(見表1)。從個體出發,終身體育既然伴隨漫長的動態生命過程,那么,自然就有大致適合一生中各個年齡階段和適合特定年齡段的運動項目之分。

表1 終身健身的階段劃分及各階段的內容[2]
課題組成員利用專業問卷調查軟件問卷星開展了本次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是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楊林職教園區包括云南城市建設職業學院、云南工商學院、云南外事外語職業學院、云南商務職業學院、云南經貿外事職業學院、云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六所高職院校,接受調研的學生共1285人。其中,男生466人,女生819人。
學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可以分為階段性目標和長遠性目標。學校體育是一個人終身健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如果學生能在大學期間(青年時期)自覺養成健身習慣,提高對終身健身重要性的認識,那對學生能形成終身健身的習慣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學校體育是終身健身總目標下的一個分目標,即學校體育的獨立目標可以納入終身體育中去,但學校體育階段有它的獨立性,學校體育的獨立目標與終身體育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學校體育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學生健康,這是學校體育教學的階段性目標。所以,學校體育階段的主要目標是圍繞增進健康開展體育知識、技能教育,并組織學生參加健身活動,這是體育學科區別于其他學科的根本標志。
在本次問卷調查中,關于“你喜歡上體育課嗎?”這個問題的回答: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在本次調研中,對學校的體育課程,選擇“非常喜歡”選項的同學占19.46%,選擇“喜歡”選項的同學占45.68%,選擇“比較喜歡”選項的同學占22.41%,選擇“不喜歡”選項的同學占12.45%(見表2)。也就是說,在所選取的調研范圍內,絕大部分的同學是喜歡上體育課的,這是一個比較好的信號。

表2 你喜歡上體育課嗎
高職階段的體育課,知識、技能、校園文化、課余活動,調節身心、解除疲勞是學校體育現階段的目標。為終身健身習慣的培養打基礎,這也是學校體育的一個目標,但這是學校體育階段的一個長遠目標。體育興趣、能力、習慣的培養既是一個階段目標,更是個長遠目標隱性的目標。因而,高職體育的教學,就既要考慮學校體育的階段目標,也要考慮學校體育的長遠目標。
從云南省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主客觀因素來考慮,涉及哪些因素可能會影響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本次調研中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設計:
上表中可以看到,“哪些因素導致學生不喜歡上體育課”這個問題中,選擇“對場地器材不滿意”選項占42.1%、選擇“體育課單調且太累”選項占35.72%,這兩個選項選擇的人數最多,比例最高(見表3)。體育設施方面,國內一些專家、學者表示,大部分高職學院的體育場地設施無法按照《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定的標準配齊,嚴重影響了正常的教學任務[3]。通過走訪調研發現,云南省絕大部分民辦高職院校,在辦學過程中對經費的使用很是嚴格,學校場地都是有限的,能留給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場地就更加有限,體育課上能用到的器材很有限。這種情況與同學們反映的對場地器材不滿意是相符合的。

表3 你認為哪些因素導致你不喜歡上體育課
上表可以看到,對于所在學校開展體育課實際情況的調研中,1285名參與調研的學生中,可以自主選擇體育課項目的人數只占了11.83%,不能選擇,由學校統一安排的比重占84.82%(見表4)。由此可以得知,絕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學生是不能自主選擇體育課項目、體育課任課教師和體育課時間的。

表4 你所在學校體育課的實際情況是
上表內容是關于楊林職教園區的高職院校選用體育教材的調研,選擇“教材內容的編排沒有考慮高職學生的特點”選項的學生占25.06%;選擇“教材實踐教學內容單一,多以傳統體育項目為主”選項的學生占43.19%,是比例最高的選項;選擇“易于接受的新興項目缺乏,導致學生對體育興趣不濃”選項的有34.47%。當然,認為教材“非常適合”的學生也占33.15%(見表5)。以上內容說明,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選擇一本適合學生的教材是很重要的環節。

表5 你對貴校所選用的體育教材有何看法
以上三個表的內容反映了在云南省嵩明縣楊林職教園區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現狀。學生不愿意上體育課的原因,有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重視不夠的主觀因素,但也有對學校體育課程、學校運動場地、器材、教師任課教師情況、教材使用等方方面面的問題,要解決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表現,讓學生愿意參與,愛學、樂學,并把體育運動培養成為終身的生活內容,還需要有很多方面的改善與提高。
《云南省青少年體育“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頒布明確了云南省在“十四五”規劃期間青少年體育工作的重心和目標,即構筑以校園、家庭、社區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活動網,加快傳統優勢項目和新興體育項目在校園的推廣進度,立足保證全省在校生每天鍛煉不低于一小時以及基本達到熟練掌握一項以上運動技巧。真正使全省廣大青少年在體育活動中得到健康,在健康中享受生活。[4]
對高職院校學生而言,培養學生形成終身健身的習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須得多方配合方能完成此重任。
近年來,全國人民關于體育健身的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高校體育運動的開展也離不開學校的宣傳。學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育鍛煉情況,倡導勞逸結合的學習方式。在高職體育教育過程中,應把“培育人才”作為上層目標,把“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認真貫徹“終身體育鍛煉”作為主要路線,把社會需要與學生需要、增強體質與終身受益等有機結合。[5]
學生自幼兒園開始就接受正規系統的體育教學項目,對體育運動都自然不陌生,但如果校園內部沒有一個好的運動文化氛圍,體育課之余學生就會缺乏健身的動力,甚至在體育課上都是處于不積極的狀態,更不用說有好多學生喜歡宅在宿舍,刷著手機。學校可定期開展關于體育健身之類話題的講座,宣傳體育運動對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對人的一生的健康生活的價值。通過宣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健身觀念,主動學習并掌握更多的健康和健身方面的知識,在潛移默化中認可終身健身的理念。此外,還需要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投入力度,在學校運動場地、體育器材等方面要能滿足上課需求與學生運動需求。
在學校體育課程教學的內容上,要從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健康成長角度設計學校體育課程,訂購的教材內容要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注意學校體育教學中,不同年級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可銜接性,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更擅長的、更喜歡的、更樂于長期堅持的一些體育健身項目,可以引導學生在這些項目上多花功夫,通過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實踐后確實可行,就可以把這些項目界定為“終身健身項目”。如此,既有利于學校在體育教學項目上實施改革,亦有利于學校推出特色的體育教學項目成果,也有利于提高學生參與體育健身的積極性,為學校培養學生終身健身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教學方式與方法上,了解學生需求,以學生需求為導向,積極創新傳統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把體育課程項目變成學生熱愛學習的課程,并且把這種熱愛轉變為習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