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的興起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助力,在互聯網時代,如何迎接挑戰、抓住機遇,就是需要我國各行各業必須深刻思考的核心問題,相對于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與創新來說,在“互聯網+”時代,我國的公共圖書館要建立數字化資源、落實圖書館業務知識培訓工作、開通移動化圖書館服務,以及不斷的完善服務模式,這樣才是能夠實現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有效創新。而本文則針對此方面進行了有效的分析和探究,希望本文的論述能夠為我國公共圖書館在“互聯網+”時代形成良好的發展,提供一些幫助和借鑒。
關鍵詞: “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
在社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公共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的建立能夠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文化的有效傳播。公共圖書館擁有良好的服務質量,能夠提升公共圖書館社會形象和社會效益。而近些年來“互聯網+”時代的深層次發展,導致我國傳統圖書館服務很難應社會發展的基本需要,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下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的創新,便成為我國現階段不同區域公共圖書館必須要深刻探討的核心和課題,本文則在此方面行了分析和探究。
1 “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優勢分析
1.1創新多樣化服務模式
我國傳統的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在資源獲取方面,存在著非常狹窄的渠道,而且為閱讀者提供的相關服務也相對有限,譬如:傳統的書館服務模式僅僅局限于圖書館的場地當中,而如果離開圖書館,便不能給予閱讀者更多的圖書服務。但是近些年來“互聯網+”的到來,可以讓圖書館的服務得到進一步延伸,擺脫了空間和地區的限制,讓服務可以延伸到各個區域、各個空間當中。
1.2提升服務的針對性
圖書館的作用首先是要讓讀者在圖書館當中,明確自己所需要的圖書資源;其次,圖書館要為讀者提供良好的服務,明確讀者的內心需求。但是傳統的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就不能夠實現與讀者的良好交流互動,這樣圖書館的服務針對性便明顯產生了不同程度的降低。由此就導致圖書館的發展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如果不能進行深刻的變革,那么圖書館將不能形成有效發展,也不能夠給予讀者良好的服務幫助。在“互聯網+”時代當中,公共圖書館實現了服務模式的有效轉變和創新,通過對廣大讀者閱讀信息的采集、統計和分析,能夠明確大眾讀者與小眾讀者的內心需求,進一步將優質的針對性服務提供給廣大讀者,與讀者建立起了良好的交流互動。
1.3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專業性和快捷性
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資源整合和閱讀方式都形成了巨大的轉變。在“互聯網+”時代讀者在圖書館當中開展一系列的閱讀,借書等活動都變得十分的流暢和簡便。并不需要長時間的身份登記,排隊以及借書還書。僅僅通過計算機掃描便能夠實現自動化的,信息化的,智能化的。開展閱讀活動可以說在“互聯網+” 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專業性和便捷性會得到極大的提升。
2“互聯網+”時代下公共圖書館服務創新策略分析
2.1建立數字化資源
我國傳統的圖書館資源整合存在著一定的受限情況,在“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可以將數字化資源有效整合。首先,通過計算機等電子閱讀設備的引入,能夠通過網絡實現閱讀平臺的建立,讓讀者可以在互聯網上搜索自己期望閱讀的資源真正,實現了圖書館資源與互聯網資源的有效融合;其次,對圖書館進行數字化改造,通過掃描技術將圖書館內容掃描到計算機客戶端,這樣方便了有效的管理。圖書館書籍也方便讀者對書籍進行良好閱讀,在實體書籍借閱之后,其他讀者也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書籍的閱讀,這樣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閱讀限制,讓閱讀的樂趣有效提升。
2.3落實圖書館業務知識培訓工作
這些年來圖書館的建立,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極大的豐富了圖書館的內容。現代圖書館一定要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在思維方式上與知識有效接壤,圖書館管理人員要學習現代的前沿專業知識,形成自我專業知識體系的更新;其次,要接受良好的專業技能培訓,在“互聯網+”時代需要相關圖書管理員擁有良好的互聯網基礎知識和優質的操作技能,這樣才能夠更好的融合“互聯網+”時代相關知識,為廣大的要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幫助。
2.4開通移動化圖書館服務
現代圖書館可以通過上網的方式,以及人民熱衷的通信軟件,將不同類型的閱讀服務模式有效建立。同時可以將流動閱讀服務車有效開通,服務車可以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實現更好的閱讀服務,可以在城市的廣場、公園、各個小區為人民提供便利的閱讀。
建立小型自主閱讀設備,也更能夠拓寬閱讀服務的范疇。可以在商場、公交車站等位置建立自主閱讀設備。讓人民在等車之余對圖書進行閱讀。而且此種小型閱讀設備能夠形成自我優化管理,定期實現書籍的更新。相關技術人員僅僅需要遠程操作,便能夠對設備進行管控。因此開通移動化圖書館服務,將成為未來公共圖書館發展的一大方向。
2.5不斷的完善服務模式
在“互聯網+”時代,希望能夠將公共圖書館服務模式有效創新,一定要將區域圖書館聯盟模式有效實施,讓圖書館從傳統封閉的個體向開放形式不斷邁進。而且不同地區的圖書館也要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的滿足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現實閱讀需要。而且也可以通過互聯網技術有效應用,將閱讀服務推送到城市發展的各個角落,譬如:在醫院、地鐵、汽車站、電梯內、一些大型商場推廣公共圖書館閱讀設備安裝,讓更多的人參與到讀書的活動之中,這樣廣大的人民群眾,能夠深刻的享受到公共圖書館所提供的良好閱讀服務。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適應我國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需要,我國的公共圖書館在新的時期里一定要轉變思維、突破創新,要積極的引入“互聯網+”時代理念和知識,擺脫時間和空間的束縛,提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范疇和成效,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助力。
參考文獻
[1]劉靜靜.淺析互聯網+背景下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求知導刊,2016(8):26-28.
[2]張寧昕.論“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現代經濟信息,2016(32).
[3]馮耕.對“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的轉型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8(13):168+176.
[4]方嘉.“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閱讀服務的轉型分析[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24):119-121.
[5]張幸格.論“互聯網+”時代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新[J].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01):31-36+42.
姓名:劉偉麗,出生年月:1971年9月,性別:女,民族:漢,籍貫:吉林省延吉市,學歷:中專,職稱:中級館員,研究方向:圖書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