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紅 宋淼 郭穎
摘要:面對疫情防控轉運救治需求,勇于開拓需求的關鍵點—阻斷醫患、轉運人員之間的相互交叉傳染,運用創新設計思路,采用“頭腦風暴法”“親和圖”等工具方法進行方案設計,在傳統通用救護車上有針對性地配置安全防護設施—負壓凈化裝置和負壓隔離艙,對各種病毒及細菌進行抑制、殺滅,通過負壓廂體頂置式獨立空調(與駕駛室空調獨立)將車外新鮮空氣吸入變成冷空氣進入負壓隔離艙內,保證進入負壓隔離艙內的空氣全部為新鮮干凈空氣。通過對負壓救護車功能、制造與檢驗要求的介紹,明確制造檢驗的關鍵要求,提高了負壓救護車在疫情防控轉運救治中的效能。
關鍵詞:疫情防控;負壓救護車;負壓凈化裝置;負壓隔離艙;濾出率
中圖分類號:U469.67 收稿日期:2022—02—24
DOI:10.19999/j.cnki.1004-0226.2022.05.016
1 前言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伴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兩大傳播特性—高傳染性和高隱蔽性m,截至目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瘋狂肆虐。該病毒通過空氣進行傳播時,普通救護車接送、轉運新冠病人時就會極大地增加醫患、轉運人員之間相互交叉傳染的概率,所以普通救護車已不能滿足這個疫情時代的轉運、救治需求。一種能夠預防在空氣中傳播新冠病毒的專用救護車—負壓救護車由此產生。
2 負壓救護車的創新設計
依據QC/T 457—2013《救護車》2和WS/T292—2008《救護車》標準要求選擇防護救護型布局結構,以確保滿足救護設備、通風、相對壓強、過濾,效率等方面的規范要求。綜合單臺質量、空間占有率方面考慮選擇模具一體化成型的、無毒無害環保型的ABS內飾復合材料;通過專用測量工具對整車醫藥柜、設備掛架、負壓設備存儲柜、器械柜及負壓艙床新增空間測量計算,實際空間為1.316m3,選配內飾材料及合理優化布局,實現內飾超大空間,滿足醫療器械及醫生救治需求。負壓救護車醫療艙平面布置如圖1所示。
2.1安全防護功能
配置安全防護設施—消毒燈、負壓凈化裝置和負壓隔離艙,可有效阻斷醫患、轉運人員之間的相互交叉傳染,通過負壓廂體頂置式獨立空調(與駕駛室空調獨立),將車外新鮮空氣吸入變成冷空氣進入負壓醫療艙內,以保證進入負壓醫療艙內的全部為新鮮干凈空氣。
消毒燈:車內設置定時控制的紫外線消毒燈,實現1 min內開啟,最大定時達45 min。人員離車后,可實現全方位的消毒。
負壓凈化裝置:在醫療艙形成一個超大負壓隔離艙,車內空氣凈化消毒后排出,確保外界環境不受污染,電壓220V;最大功率500 W,對粒徑0.3 μm的微粒氣溶膠濾出率≥99.99%,滅活功能對各種病毒及細菌具有抑制、殺滅作用。
負壓隔離艙:在艙內形成一個定向的空氣流,將病人與隨車醫護人員實現有效隔離;建立負壓值范圍為—30~20 Pa,能夠在1 min內建立起大約—20 Pa負壓環境,負壓顯示誤差不超過±2 Pa,固定于醫療艙自動上車擔架上。電路設計圖如圖2所示。
對20輛車分別在一般公路、高速公路、特殊山路三種常用工況場景中進行負壓值檢查確認,負壓值能夠穩定在—30~—20Pa,符合設計及使用要求(表1)。
2.2通訊和信息系統
車輛配備1套免提式前后對講系統,便于駕駛人員和醫護人員實時溝通。配備救護車信息管理系統,能夠實時監測救護車的氧氣余量、蓄電池電量、胎壓、行駛里程、車輛底盤故障等信息,獲得救護車實時狀態。
車內加裝的免提式前后對講系統、救護車信息管理系統、醫療艙視頻監控系統由配備的附加蓄電池供電。實現一分鐘內完成車輛狀態確認,設計電路結構圖如圖3所示。
研發小組成員對10輛車進行模擬演練,用時在35~51s之間,滿足1min內快速完成車輛狀態確認的要求(表2)。
3 負壓救護車的制造
依據WS/T292—2008《救護車》標準要求編制企業產品技術條件,為保證產品在制造環節能夠達到技術要求,對整車各工藝環節的檢驗規則進行明確,并進行日常監控,保證產品質量,識別關鍵工序數量共計62項。
焊裝環節關鍵工序數量為5個,主要為:下車體前端焊接總成、下車體后端焊接總成、下車體焊接總成、焊接車身總成和打刻VIN號等關鍵點,對每個關鍵點的焊接技術參數進行具體控制。
涂裝環節關鍵工序數量為8個,主要為:磷化處理、陰極電泳、電泳烘干、噴中涂、噴面漆、噴清漆、閃干、面漆烘干等關鍵點,同時對各關鍵點油漆工藝參數進行明確,并加以控制。
總裝環節關鍵工序數量為49個,主要為:后橋安裝、發動機安裝、前懸架、后懸架、轉向裝置、玻璃打膠、整車線束及搭鐵、油液加注、四輪定位、座椅安裝、擔架艙安裝、供氧系統安裝和負壓設備安裝等關鍵點的技術參數控制。
以上對各關鍵工序實行專員專崗控制,執行過程定期審查,專業人員定期培訓等管控措施,以保證整車產品在制造環節達到技術要求。
3.1靜態檢驗
將產品停放在指定的檢驗區域內,檢驗人員按驗收規范規定的抽樣規則及項目、要求、程序進行靜態檢驗驗收。靜態檢驗驗收項目包括齊套性檢驗、外觀檢驗、裝配質量檢驗、主要結構參數檢驗(表3)。
3.2動態檢驗
在經靜態檢驗合格后的產品中抽樣進行動態檢驗,主要包括防雨密封性檢查、行駛噪聲、供氧系統密封性檢驗、擔架載入檢驗、燈光照度、通話系統、暖風系統、負壓過濾消毒系統和傳染病員運送負壓隔離艙共計9項(表4)。
3.3疫情防控的檢驗要求
除人員管理符合當地疫情管控要求外,針對設備和工具管理、車輛管理、場地管理等方面進行如下規范。
設備及工具管理:制造和檢驗過程中應配備口罩、手套、防護服、體溫計、護目鏡、酒精等防護用品,對使用的設備、工具、文件、文具等應進行定期消毒處理并進行記錄。
車輛管理:對車輛的關鍵部位需進行消毒處理(車門外拉手、車門內拉手、方向盤、背門內/外拉手等)。
場地管理:應進行登記管理,進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嚴禁無關人員進入。
檢驗過程中,人員應佩戴口罩、手套、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用品,靜態檢驗或動態檢驗時,車輛需打開車窗玻璃,保持車內通風環境。
4 結語
汽車最初的發展史是以代步工具為目的,而今已發展成為時代的訂制需求,負壓救護車就是在這種疫情防控緊急條件下人們用于求生的一種防護手段。截至目前,負壓救護車已普遍應用于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地方的角角落落,作為一種重要的防疫物資配備于全國各地,也成為“白衣天使”們的戰役之車。
參考文獻:
[1]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征.新華網[EB/OL].2020-08-25.https://tech.gmw.cn/2020-08/25/content_34119279.htm.
[2] QC/T 457-2013救護車[S].
[3] WS/T 292-2008救護車[S].
作者簡介:
張治紅,女,1980年生,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汽車工程研究、質量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