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郭寧 曲仁瑩 馬洪霞通訊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對冠心病病人實施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后,對其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方法:將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收的64例冠心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2例。參照組病人選擇常規護理進行干預,實驗組選擇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比較兩組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結果:實驗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大(P<0.05);且實驗組病人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病人,差異較大(P<0.05)。結論:對冠心病病人實施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不僅能使病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同時還能使病人緩解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SAS評分;中醫情志護理;生活質量;冠心病
為了分析對冠心病病人實施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后,對其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的影響,本文對我院接收的64例冠心病病人開展了常規護理和中醫情志護理的對比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接收的64例冠心病病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進行分組,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參照組,每組各32例。參照組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為(59.37±10.36)歲。實驗組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43-74歲,平均年齡為(59.74±10.03)歲。全部病人一般病例信息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對比。
納入標準:所有病人均遵循自愿原則,經詳細了解后均簽署相關文件并參與研究,審批通過。
排除標準:重要器官受損嚴重者;精神意識障礙,交流不暢。
1.2方法
參照組病人選擇常規護理進行干預,包括常規飲食、用藥等護理。實驗組選擇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按照病人的某些喜好,在治療時,可以適當播放一些輕快的音樂、以及和其進行積極的交流溝通來緩解病人的負面情緒,并鼓勵病人多和家屬進行交流和溝通,學會對情緒進行自主排泄,起到氣調氣順的效果。另外,還可以在和病人進行溝通時,多對其面對疾病的樂觀和勇敢精神進行贊揚和鼓勵,并給予其肯定,從而提升其依從性。同時,對于病人的問題,應耐心且仔細的回答,并且還能通過為病人講一些較為幽默的小故事的方式,也可以和病人一起回憶生活中的一些愉快經歷,來讓病人的心情愉悅起來。
1.3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病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通過SF-36生活質量量表,從社會功能、總體健康、精神健康、以及生理職能等方面來對病人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病人的生活質量越好。通過SAS(焦慮自評量表)、以及SDS(抑郁自評量表)來對病人的心理狀態進行評分,分數越高,表示病人的心理狀態越差。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資料全部以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取t檢驗方式:計數資料采用[例(%)]表示,采用x2檢驗,結果以P<0.05表示本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
由表1數據可知,實驗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2.2比較兩組病人的心理狀態
由表2數據可知,實驗組病人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病人,組間比較有較大的差別(P<0.05)。
3.討論
冠心病是臨床心內科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其主要是因為病人血管腔由于冠狀動脈發生異常而出現狹窄甚至是堵塞等情況,因此造成病人出現心肌供氧不足,甚至是壞死的癥狀[1]。雖然冠心病不會致死,但還是對病人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許多病人通常會因此出現抑郁、不安等不良情緒。而冠心病病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狀態均對其預后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因此,對病人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極為重要。據調查,中醫情志護理能使病人的負面心理情緒得到紓解,從而讓病人能以平穩的心態來對待治療,促進其能更好的恢復[2]。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參照組病人的生活質量評分,差異較大(P<0.05);且實驗組病人的SDS和SAS評分均低于參照組病人,差異較大(P<0.05),由此可說明和常規護理相比,中醫情志護理更能提升冠心病病人的生活質量,緩解病人的抑郁、焦慮情緒。
綜上所述,對冠心病病人實施中醫情志護理進行干預,不僅能使病人的生活質量得到提升,同時還能使病人緩解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王淑娟. 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病人心理狀態的影響效果觀察[J].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1):83.
[2]孫淑萍,喬銀珠. 中醫情志護理干預對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狀態的影響體會[J]. 心理月刊,2020,15(24):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