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黃雨露



摘要: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消費需求,給文創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文化產業受到社會廣泛關注并迅速發展,產品形式越來越豐富,文創產品的呈現方式也更加多樣化。校園文化產業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一個重要分支,其價值正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校園文創不僅可以呈現校園的歷史傳統、治學理念、精神文化,也可以滿足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需求。文章提出,應基于我國目前校園文創產品形式單一、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將我國傳統紙雕技藝融入文創產品之中,將傳統技藝與校園文化結合在一起,促進高校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推動我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關鍵詞:紙雕藝術;校園文創;產品開發;創新
中圖分類號:J31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2-000-04
1 校園文創現狀
隨著我國科技和經濟的迅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繁榮發展。基于我國人口基數大、青年學生群體占比大的現狀,校園文化產業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高校認識到創建校園文創對學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目前,已經有很多高校著手開發創立校園文創品牌,部分高校甚至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園品牌,探索出了一條將校園特色與商業模式相結合的道路,在線上線下同步推廣售賣文創產品的同時,不僅豐富了校園文化的宣傳途徑,也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交流。但國內校園文創發展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1.1 產品形式單一
高校在產品開發種類上具有局限性,缺乏能引起消費者情感共鳴的設計。例如,大部分高校產品都是將校園元素、文字進行簡單的堆砌和組合,缺乏新穎的組合創意,功能性弱,審美性差。
1.2 產品實用性不足
大部分校園文創產品大同小異。例如,多數校園文創都是將圖案簡單地印制在杯子、布袋等平面載體上,市場競爭力弱,缺乏三維應用,容易使人產生審美疲勞,商業價值低。
1.3 銷售渠道有限
許多高校在售賣產品時,宣傳力度不足。學生群體是校園文創最主要的受眾群體,校園的一草一木都是學生和教師共同擁有的彌足珍貴的集體記憶,這些記憶都將成為無法割舍的情感紐帶。所以,在產品營銷方面,應該以激發消費者的情感共鳴為主,打造品牌故事,賦予產品新的生命。
2 紙雕藝術現狀
2.1 國內現狀
紙藝是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來源于生活,是人們對地域的情感寄托,是對民族產生的歸屬感和認同感。近年來,我國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保護,使紙藝得到了很好的宣傳和發展,紙類產品的應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目前,已經出現了具有商業需求的紙藝品類,紙藝產品正以各種各樣的形式進入市場。例如,故宮文創“萬福如意”新年套裝采用了紙雕工藝,再現了紫禁城內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太和殿。打開禮盒,太和殿躍然紙上,精致的立體紙雕造型逼真,可開可閉的門小巧,極具趣味性。
2.2 國外現狀
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對紙雕藝術的裝飾性要求越來越低,而對紙雕作品的實用性要求大大提升,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紙雕藝術的發展,豐富了紙雕的表現形式。今后紙雕作品也可以做成旅游紀念品、郵票、掛歷等,應用到更多的領域[1]。
例如,日本設計師創造的Omoshiro Block紙雕便條紙,利用激光切割技術制成,當便簽一張張撕去,就會出現一個精致的模型,作為書桌擺件,顯得別具一格,便簽上的建筑選取的均是世界各地的知名建筑,如京都的清水寺、北京的祈年殿等。將紙雕與建筑融合,既弘揚了地域文化,又兼具觀賞性和實用性。
3 “紙間校園”系列立體紙藝產品開發思路
3.1 項目背景
湖北省武漢市擁有大學共計83所,高校數量位居中國第二。截至2021年,武漢在校大學生人數為104萬,居全國第一名。雖然武漢高校數量眾多,但校園文化傳播意識參差不齊,只有少部分高校在校園文創產品的設計與售賣方面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大部分高校在此方面涉獵尚淺。針對目前的發展狀況,我們推出立體紙藝校園文創產品,以文化傳承與創新為導向,研發具有文化底蘊的產品。
3.2 元素確定
“紙間校園”是一款聚焦于“校園文化+立體紙藝”,結合剪紙藝術,高度提煉每個校園的特色,以立體展開的方式呈現校園的紙藝文創產品,打開賀卡就可以瀏覽校園特色,校園景色盡收眼底。
3.2.1 造型
作為文化教育基地,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最基本的文化符號就是建筑、校徽。通過前期收集和思考凝練,“紙間校園”產品綜合了每所學校具有的元素交集,最終總結出了五個固定的元素,分別是校園建筑、校徽、校園標志性植物、校園標志性雕塑和學校名稱,最終形成一套固定層次模板,使產品實現可量化的特點,可以根據學校特色進行一對一分析,設計出專屬于學校的特色文創產品,從而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武漢科技大學為例,對其人文景觀、校園風采進行刻畫和描摹,設計出了該校特色文創產品。
3.2.2 顏色
一般文創產品色彩的選定,都與當地的文化內涵和意蘊密不可分。在文創產品創作過程中,設計要點應落實在文創產品的特點上,保證色彩元素選擇的合理性,增強產品的吸引力[2]。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的標準色,如北京大學的標準色為“北大紅”、清華大學的標準色為“清華紫”。在信息多樣化的今天,每個學校都需要屬于自己的色彩形象表達,而標準色不僅承載了學校獨特的歷史文化與教育理念,也是打造校園品牌最鮮活的元素。“紙間校園”系列文創產品在顏色的提取上根據不同的校園主題嘗試了多套不同的配色,最終選取適當的顏色制作成品,選色多為“中國風”,不艷俗,沉穩耐看。
以武漢科技大學選擇的顏色為例,其主色調為“科大藍”。“科大藍”是武漢科技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中確定的校徽標準色。藍色寓意自由、智慧、寬容、希望。在整體顏色把控上以“科大藍”為主,以墨綠色為輔,簡單明快,配合少量紅粉等暖色作為點綴,增加色彩對比度,豐富產品的層次感和空間感。整體顏色也象征著武漢科技大學自由的學術氛圍、兼容并包的博大胸懷。
3.2.3 材質
從設計者角度來說,我國有深厚的紙藝文化底蘊,選取紙作為載體,可以弘揚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發揚中國傳統紙文化。從生產者角度來說,紙材料廉價易得,表現形式多樣,紙材料的生產原料天然生長、來源豐富,適合機械化大規模生產,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生產成本。從消費者角度來說,紙制品有輕薄、價格低廉、便于攜帶等優勢,且使用范圍廣,可用作書信函、禮品、通知書等。從社會角度來說,紙張最突出的環保特性就是可持續性,生產紙張用的纖維來源于植物,而植物的生長依靠太陽、水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通過葉綠素制造出了組成植物的纖維素和木質素。所以,紙張可以在自然條件下快速降解,填埋可改良土壤,不會污染環境。紙張生產中用的化學品可以循環使用,因此紙張比其他材料更環保、更實用、更廉價,可循環回收利用。從生命周期看,紙是一個環保的載體,因此紙張是一種從綠色到綠色的綠色材料,是天然的綠色產品。
3.3 設計分層
依照畫好的色彩稿,按照層疊順序勾勒出每一個層次的線稿造型,并用不同顏色的線條區分打印制作的方式,最后根據分層稿打印制作成品。產品旨在激發消費者的地域歸屬感,激發本校學子對學校的懷念與記憶,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另外,立體賀卡側邊帶有可以放入信封或者賀卡等文件的小口袋,無論是作為紀念品還是學校作為錄取通知書,都可以更好地傳達信息,發揮賀卡的基本功能,但又不局限于賀卡功能。
4 開發優勢
4.1 市場競爭力強
產品不應該僅注重外表,更應該是基于內涵、精神、文化的創作。相比其他產品,文創產品的受眾群體更多關注產品能否滿足個性化需求,消費者最關心產品傳遞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內涵能否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審美需求。產品最根本的魅力,絕不單單是視覺的美感,或是實用價值,更在于其中蘊含的文化力量。“紙間校園”文創將剪紙技藝變成了一種有形的歷史文化。將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剪紙技藝融合符合當下文化產業發展的大趨勢,符合國家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突出校園文化,將其當成一種品牌形象來塑造,不是抽象地傳達文化,也不是簡單地制作產品,而是把文化寓于日常用品中,既能滿足校園或地區使用校園文創產品的初衷,又擁有廣闊的消費者市場。產品著重與消費者建立情感紐帶,引發消費者共鳴,實現消費者的心理預期。目前,一些高校及地區在文創產業方面做得比較早,也比較好,但還有部分高校或地區沒有抓準方向,市場尚未飽和,具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并且,目前市場上還沒有專門做紙藝校園文創的企業,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4.2 綠色環保
紙的原料簡單易得,制作加工技藝純熟,將紙作為載體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經濟效益。紙品綠色環保,紙包裝既不會對環境造成危害,也可以回收利用,就環保性能而言,相比其他材料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紙的可塑性很強,且紙的品類多樣,容易大規模批量生產,便于進行機械化加工,且運輸成本低,能減少投資成本,增加收益。
5 開發策略與體系
5.1 開發策略
基于我國文創產業形勢,第一階段完成對武漢高校及國內部分985高校立體賀卡的開發和制造,將產品推入市場,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初期主要是發展以立體紙藝為主的校園文創,形成一套固定的模板,著重突出其中包含的深刻的文化韻味,力圖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情感共鳴;在發展中期,逐步擴展業務,不再立體單一,也不再局限于湖北省高校文創,進行產品和地域的雙重擴展,努力使技術服務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推出完整的系列文創項目。
第二階段不斷增加市場占有量,結合技術升級產品研發,豐富產品門類,擴大受眾群體,開拓新領域。第三階段創新營銷模式,線上線下同步宣傳,打造校園文創品牌,讓校園文創走進商圈,致力于成為市場需求的研究者,成為文化產業創新發展的引領者,讓校園文化變得流行。
5.2 開發體系
在后期的研發和創新階段,將逐漸加大市場投入力度,實行多元化戰略,以提升市場占有率、擴大企業規模、增加受眾群體為主要目標。將市場著眼于整個中國的高校,持續關注消費者的需求及市場變化,不斷推陳出新。具體方法有以下三種。
5.2.1 創新紙品形式
紙雕燈系列文創產品提煉校園建筑與自然風光,用剪紙藝術的表現形式塑造多個層次的立體空間,再利用紙的透光性結合燈光設計,塑造出光影變幻的層次美。這個系列的光影紙雕燈結合了現代技術與傳統剪紙藝術,是一款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的旅游文創產品。
5.2.2 豐富產品類型
尋找新的產品載體,結合現有的圖形元素,運用到金屬書簽、帆布袋等新的載體上,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5.2.3 開拓新的領域
如今年輕群體已成為消費的主要力量,他們熱衷于追捧新鮮事物。近年來,沉浸式娛樂體驗備受年輕群體喜愛。例如,北京SKP打造了集融合書店、料理、藝術展演等于一體的“書店+”業態,上海保利時光引進了國內唯一一家昆曲戲劇體驗館。
由此可見,在未來的開發中,可以將立體紙藝產品經過藝術加工,植入商圈內的快閃店,開展宣傳推廣活動。以大型互動道具為載體,打造專屬校園文化線下沉浸式體驗館。既可以打造各個校園專屬的微影空間,將立體紙藝放大成大型互動裝置,吸引年輕人來拍照打卡,加上講解員專業的講解,讓消費者沉浸式觀賞校園;也可以打造親子互動館,讓親子在組裝卡片的過程中體驗校園文化,讓其在游戲中對高校產生好感。互動性感官體驗需要參觀者主動加入,求知欲被不斷激發和調動,加深對接觸信息的記憶,使參觀經歷印象深刻,互動體驗得以深化[3],從而激發消費者的興趣,吸引消費者關注到產品的文化內涵,創造更多商品消費的可能。
6 結語
隨著國家實力的增強,我國民眾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逐漸增強。民間紙藝作為傳統文化、傳統手工藝的一個重要分支,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文章論述了紙雕藝術在校園文創產品中的平面化應用,剖析了校園文創的開發優勢,提出了“紙間校園”立體賀卡系列文創產品的具體開發方法,實現了紙雕產品的創新發展。不僅讓消費者受益,也能激發消費者的文化歸屬感,不僅能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也能夠真正實現校園文化的傳播和發展。同時,在開發校園文創產品的過程中,不僅要立足學校自身文化,更要加入新科技以吸引年輕群體關注。只有高效的開發模式和良好的推廣策略才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對校園文化產品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王娜,林學偉.淺談現代的紙雕藝術發展[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5):126.
[2] 吳珊莉.中國色彩文化在文創產品設計中的傳承與應用[J].流行色,2021(8):31-32.
[3] 喬遷,李彤彤,李蕊.沉浸式體驗于博物館展示設計:以廊坊九州鎮南漢村非遺展館為例[J].中國建筑裝飾裝修,2022(2):146-147.
作者簡介:王偉(1980—),男,江西上饒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創產品與品牌形象視覺設計實踐。
黃雨露(2001—),女,湖北宜昌人,本科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