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蕊 王黎 汪旦旦 莫唯然 羅欣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后備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高校考察并與師生座談,還多次給青年學生、大學畢業生、志愿者回信,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到“青年強則國家強”,對廣大青年學子提出了殷切期望。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不僅是高校的重要議題,更是全社會的議題。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頻發,及時干預大學生心理健康危機,護航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的應有之義。
《大學》“高端訪談”欄目是展示學術研究成果及教師風采,宣揚優秀教育思想,弘揚學術正氣的重要學術陣地,旨在傳播高等教育領域前沿學術思想。訪談對象有著比較廣闊的學術視野,具備較高的學術水平,對學界熱點問題有著敏銳的直覺,如教育部領導、中外高校校長或書記、企業高管、學術領軍人、科研新星等。主要內容涉及高等教育發展與改革的重要問題,如高校建設與管理、人才培養、國際交流與合作、教學改革校企合作等。
本期高端訪談,由大學編輯部對話山東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范蕊,結合范蕊主任工作實際,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路徑。
嘉賓介紹:
范蕊,女,文學博士,教授,山東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山東省輔導員領航工作室主持人。2020年入選教育部思政中青年骨干,2019年獲評全國高校最美輔導員。第九屆全國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第七屆山東省十佳輔導員,第二屆山東省最美教師(提名)。經營微信公眾號“陌上花開”,后臺粉絲3萬余人,發表原創文章1500多篇。承擔國家社科、教育部、團中央、山東省社科項目多項,在知名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曾出版個人專著《在海灘上種花——一個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日志》《奔跑吧,青春——一個大學輔導員的工作日志》《輔導員談心談話六講》。
摘 ?要:心理危機干預與心理健康教育是護航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支撐,高校需與各方聯動合力,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共同體,引導學生形成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此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人員需夯實自身能力基礎,切實提高自身專業能力、抗壓能力、行政辦公能力,克服本領恐慌,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沉淀經驗,以大愛呵護學生成長。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共同體;本領恐慌;心理危機干預
一、“陌上花開”,以大愛呵護學生成長
記者:目前,大學生心理障礙問題引起社會高度關注,作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您認為應如何發揮自身親近學生的優勢應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問題?
范蕊:目前,學生心理問題發病幾率增長趨勢明顯,《2021年國民健康報告》指出,青少年的抑郁率較高,達到24.6%。抑郁癥屬于一種隱藏性的疾病,若青少年不主動提及或不積極接受量表測量,旁人就很難識別青少年的心理危機問題。大學生遭遇超過其承受能力的緊張刺激而陷于極度焦慮甚至失控的狀態,因情況緊急,以往的應付方法失效,內心的穩定和平衡被打破,易導致嚴重后果[1]。在工作中,我始終致力于精準識別實施預警,一是通過經常性和學生談話,了解每一個學生;二是充分發揮宿舍長的作用,每周召集舍長開會,了解宿舍里每個學生的情況;三是選拔學生骨干,讓每名學生骨干對接兩個宿舍,定期向學生骨干了解宿舍的情況;四是發揮周圍任課教師的力量,一旦發現學生可能有心理障礙傾向時就立刻與任課教師聯系,請任課教師在班級中多關注該學生;五是與宿管保持良好聯系,作為與學生生活最相近的人,宿管能夠提供很多有價值的信息。通過五方面合力,可以最大程度上精準識別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從而為學生提供及時、有針對性的幫助。
在精準識別有心理危機傾向的學生后,就需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采取應對的措施,如果是一些成長性的心理問題,就可以通過經常性地與學生聊天、交流等解決;如果是一些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例如重度抑郁、強迫癥,甚至是嚴重的雙向情感障礙等,就需要建議學生科學就醫,督促學生定期接受心理咨詢治療、按時服藥。除此之外,在應對學生心理危機時,還需要聯動家長和舍長,與家長、舍長形成社會支撐,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關注和支持,時刻把控學生的心理動態。
此外,在工作中,我還會與學生簽訂“協議”,強化學生的心理慣性,當學生遇到極端情況時,就會自然而然向我尋求心理上的幫助。隨后,我會讓學生每晚10點之前給我發微信,分享其當日心路歷程,若學生心理狀態仍不好,我就會多跟學生聊半個小時,疏通學生情緒負擔,督促學生按時服藥,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互動。除了溝通之外,我還邀請學生一起運動,簡而言之,就是要讓學生信任我,讓學生可以從我這里獲取安全感、支撐感。
記者:您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陌上花開”以解答學生疑惑,科普心理知識,反響良好。您開通微信公眾號的初衷是什么?有沒有發生過讓您特別難忘的事?
范蕊:我從2014年底開始運營公眾號“陌上花開”,剛開始只是想記錄一些工作中的感悟,后來有學生知道了“陌上花開”,開始在后臺問我一些問題,我發現這是一個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良好平臺,于是我開始慢慢將“陌上花開”轉型為一個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的平臺。之前我每天都會更新“陌上花開”,現在我把重心放在后臺為學生答疑解惑上,放緩了更新頻率。
做線上溝通平臺,就會有許多因為一些偶然所造就的緣分。我記得以前我還在兼職做心理咨詢時,一名外校的學生專門坐動車來預約我的心理咨詢,說他這幾年來一直在看我的文章,從“陌上花開”汲取了很多向上的動力?,F在他快畢業了,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他送了我一根手工制作的頭繩,感謝我陪伴他的那些時光,這讓我覺得非常溫暖。
記者:除了“陌上花開”微信公號運營者身份之外,您還是“范蕊情感教育工作室”主持人,致力于情感教育研究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情感教育。當前大學生情感教育匱乏,您認為應當從哪些角度加強對大學生的情感指引和教育?
范蕊:現在社會競爭嚴峻,大學生之間的競爭嚴重。目前并未形成針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完善體系,一方面,家庭對學生的教育呈現出兩種極端趨勢,一是專制性較強,家長通常以武斷的方式“命令”孩子,導致學生不敢表達自己的情感;二是溺愛性強,家長無條件滿足孩子的所有需求,進而導致學生出現自戀、自卑及低齡化幼稚的趨勢。
另一方面,學校教育的缺失是學生情感教育缺位最重要的原因。社會發展的功利性使得學校教育傾向于培養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然而實際上學校教育更多的是在培養“粗糙的利己主義者”,即學生不懂得如何表達情感,不會處理人際關系。學校作為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應反思自身的培養模式,讓教育回歸本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方位發展的素質型人才。因此,情感教育的開展需要全社會的協作,只有不斷加強學生情感教育,才能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家國情懷。
具體而言,第一,可以開展相關課程的研究和建設,針對學生所需,開設學生需要的、喜聞樂見的課程。比如學生不知道如何談戀愛,我們就開設相關課程,教學生如何拒絕、如何表達需求、如何傾聽。第二,可以開設一些公益性的講座,輻射范圍從學生到社會人員,講座內容從情感教育擴展到家庭教育,組織學生、家長群體共同參與講座,讓家長、社會共同關注學生人格的培養。第三,可以舉辦沙龍,設置特定的主題,例如“失戀了怎么辦”,招募相應數量的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就學生討論的結果提供指導性意見。第四,合理運用網絡平臺,打破現實交流的時空界限。通過以上四種具體可行的路徑,可以形成和拓展學生情感教育的輻射面,從而加強對大學生在情感上的指引。
記者:您在過往研究中提出,高校主題班會是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指引的最基本、最經常的途徑和手段之一,但目前大部分主題班會存在形式化問題,難以發揮育人效果。從護航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角度出發,您認為應從哪些方面著手,推進和落實好主題班會?
范蕊:高校主題班會是對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的最基本、最經常的途徑和手段之一,是開展班級教育、建設和諧班集體的重要載體[2]。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高校主題班會存在缺乏明確的功能定位、缺少規范的組織管理及相應的支持的問題[2],亟須高校補齊班會短板,為學生提供良好德育,促進學生發展。
在工作中,我每次都會將主題班會作為一門課來做,設計完整的課程體系,提前調研學生需求,為學生開展真正有意義的主題班會。就形式而言,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一是傳統班會型,即我講、其他同學回答;二是特定主題型,即我提前設置一個話題,讓學生就該話題展開討論和辯論;三是情景話劇型,設定話劇主題,讓學生以宿舍為單位出演話劇。比如我提前設置主題“解決人際關系問題”,讓每個宿舍各自出解決方案,由班干部匯總,讓其自行組織形式、主持流程,這樣的主題班會不僅可以調動所有學生的積極性,還能鍛煉班干部的組織能力和宿舍之間的凝聚力。
除了在室內開展班會之外,我還會在室外開展一些主題班會,例如小樹林或者海邊,盡量給學生營造更加輕松的氛圍,讓師生在輕松的環境中加強溝通,深化情感羈絆。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青年的人生之路很長,前進途中,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緩流也有險灘,有麗日也有風雨,有喜悅也有哀傷?!贝髮W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您認為應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助力學生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范蕊:高校作為立德樹人、培養青年人才的關鍵平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至關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又是高校輔導員的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3]。因此,輔導員在對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中尤其重要。
首先,輔導員需要有正確的認知,現在很多輔導員把自己定位成學生的保姆、救火員,不認為自己是學生的人生導師,對學生的引導更是無從談起。作為輔導員,應有跳脫瑣碎工作事務的意識,設置階段性的工作重點,強化自身人生導師的定位和自信,向學生傳達積極思想,引導學生形成合理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具體而言,可利用一切和學生面對面談心的機會。保證每學期跟每位學生都進行一次面對面談話,再結合宿舍長面談、網絡平臺答疑、主題班會加強溝通的方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弱化學生對價值觀引導和教育的抵制。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需要加強對傳遞的積極理念的自信。例如向學生傳達愛國思想時,需首先自己心中有國,講述的內容首先需要感動自己,才能夠進一步感化學生;在講述愛國思想前,需準備充分、翔實的愛國思想資料,應對所有學生的提問。在講述時,需注重講述技巧,善用講故事的傳遞技巧,將枯燥的愛國事例化為有血有肉、感人肺腑的真實故事,將學生放入真實、可感的情境中,讓學生身臨其境,打動學生、引導學生。
二、緩緩歸矣,在實踐中積淀自身本領
記者: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輔導員在學生的政治領導、思想引導、情感疏導、學習輔導、行為教導、就業指導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繁重的工作壓力使得高校輔導員在不同程度上出現“本領恐慌”,您曾從事過多年輔導員工作,您如何看待這種“本領恐慌”?
范蕊:其實不只是輔導員,每個人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本領恐慌,時代發展速度快,知識迭代的周期越來越短,學生的訴求也在不斷發生變化,若輔導員不能讓學生認可其人格魅力,就很難贏得學生的尊重。此外,目前社會對輔導員的認同度很低,然而輔導員的職業要求較高,在此背景下,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會承受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對工作的精益求精導致其在日常工作中難以兼顧各個方面,繼而出現職業倦怠,產生本領恐慌。
輔導員的主觀努力是克服輔導員本領恐慌的基礎,學校的政策支持是保障[4]。對于這種本領恐慌,輔導員應對自己形成正確認知,即接受自己無法兼顧工作各個層面的既定事實,只有接受了自己的不足,才能針對性地尋找解決之策,才能精準提升自我能力。在我最開始從事輔導員時,我不太愿意和別人交流,而且我是文學出身,對心理學一無所知,但在實際工作中,我發現學生管理工作要求輔導員必須掌握相應的心理學知識,才能更好、更科學地與學生溝通。正是出于對自身的正確認知,我才能夠面對我的短板,精準施策,提升自我本領。如今回望來路,我對輔導員這一職業充滿感激,正是因為這份工作,我才能夠找到方向,不斷充實和完善自我,通過不斷學習,樹立辯證思維、創新思維、互聯網思維與底線思維[4],克服輔導員的本領恐慌。
記者: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中,常常會出現各種突發狀況,對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在實際工作中,您認為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人員需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如何提升和完善這些能力?
范蕊: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人員應當具備專業能力,目前國內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培訓體系不健全,很多人沒有接受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培訓就敢說自己是心理咨詢師,甚至給他人提供培訓,導致市場上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質量魚龍混雜。尤其是在我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主任后,我越發對心理咨詢這份工作產生了敬畏感。心理咨詢工作需要扎實的理論基礎,熟練掌握多樣化的心理咨詢技巧,才能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心理咨詢服務,對每一位學生負責。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人員需具備抗壓能力,以應對各種突發危機。當發生突發性心理危機時,需要咨詢師立刻到位,調動所有資源為學生處理各類問題,協調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若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人員缺乏抗壓能力,就難以在短時間內集合資源,無法高效處理危機。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人員需具備日常的行政辦公能力。很多心理健康工作人員會將工作精力放在咨詢和上課上,忽略了對自身行政辦公能力的培養。行政辦公能力突出表現在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寫東西的能力、表達的能力、就工作問題展開研究和思考的能力,以及將工作經驗體系化的能力。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人員大多具備前兩種能力,而第三種能力有所欠缺。在實際工作中也很少就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行政辦公能力提供培訓,這種能力的提升不僅需要心理健康工作人員自身的努力,還需要靠心理健康與教育咨詢中心乃至全校的領導統籌和推動行政辦公能力的培訓。具體而言,首先,學校需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提供專業依托,打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理論基礎,打通將理論融入實踐的路徑;其次,要準確定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身份,打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職稱評定路徑和相應的職級階梯,調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協同性,樹立全員育人的意識,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工作。
記者:您在過往的研究中對高校輔導員成長共同體進行了闡釋,“共同體”是時下的熱詞之一,您如何理解高校輔導員成長共同體?如何構建高校輔導員成長共同體?如何聯動輔導員成長共同體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的發展?
范蕊:當前輔導員工作遇到了許多瓶頸,對輔導員的培訓工作僅僅局限在校園,培訓模式以“老帶新”為主,單次培訓為輔,培訓效果不佳,對輔導員的專業成長幫助不大?;ヂ摼W時代,學生工作復雜性提升,很多學生工作問題有其共性。在我國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背景下,推動輔導員互相溝通與協作,構建輔導員成長共同體,是增強輔導員職業認同身份認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必然轉向[5]。因此,需要建立輔導員共同體,聯動全校甚至全國的輔導員,整合全校、全國輔導員智慧,促進輔導員之間的相互交流和學習,幫助年輕輔導員快速成長。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建立了輔導員答疑解惑QQ群,當年輕輔導員遇到難以解決的學生問題時,可以在群里提出疑問資深輔導員就可以在群里依據自身的經驗為年輕輔導員提供解決思路。
除了搭建QQ群之外,還可以借助教育部成立的輔導員培訓研究中心,建立輔導員名師工作室等實體團隊,設置專門的工作部門,定點向輔導員培訓安全知識或心理知識,面向全國輔導員發布報名信息。將全國輔導員聯結起來,形成良好的共同體成長循環。
目前,我們細化了成長共同體的類型,注重建設心理輔導員的成長共同體,以心理輔導員成長共同體為抓手,延伸心理健康與教育咨詢中心工作外延。除了輔導員之外,我們還站在學生朋輩的角度,成立了教職工共同體,將教職工組成一支談心談話團隊,學生可直接預約,針對一些成長性問題,跟教師進行一對一談話。在公寓管理上,我們成立了公寓傾聽小屋,充分發揮公寓阿姨的作用。通過這些措施集高校機關人員、公寓管理人員、學生輔導員之力,建立成長共同體,并聯結各個共同體,共同為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范蕊. 論高校心理危機干預體系的建構[J]. 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8(03):12-13.
[2] 范蕊,李世康. 高校主題班會的定位及具體實現[J]. 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6):17-18+58.
[3] 范蕊. 依托工作室,聚焦學生訴求與輔導員成長需求[J]. 山東教育,2021(43):27-28.
[4] 范蕊,朱以財. 高校輔導員本領恐慌的原因透視及破解途徑[J]. 高校輔導員學刊,2020,12(04):20-25.
[5] 范蕊,朱以財. 高校輔導員成長共同體的價值再認與推進路徑[J]. 高校輔導員,2021(0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