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劉宣伯 孫瑩
2020年3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一款高品質聲音集成分發APP,將其命名為“云聽”。“云聽”的推出是一個明確的信號,標志著總臺的布局重心已經從傳統廣播轉向聲音新媒體發力,著力推動音頻融媒體平臺的創新發展。“云聽”APP不僅匯集整合了總臺的聲音資源,還對大量的音頻資源進行了二次剪輯創新,以期達到二次傳播的效果。“云聽”APP基于對上千家地方電臺聲音資源的儲備,以及在互動模式和社交屬性的融合發展,佐證了音頻市場的強大潛力。筆者將體育音頻作為研究對象,結合體育賽事音頻的發展,深入剖析“云聽”發展體育音頻的優劣,通過分析“云聽”體育音頻欄目的發展,以期觀照整個音頻市場的發展前景。
在音頻市場,體育內容是短板。云聽作為國家級新媒體音頻平臺,發展體育音頻欄目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云聽”發展體育音頻欄目的必要性體現在體育音頻中蘊含著的社會價值。“云聽”作為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唯一官方音頻客戶端,是總臺下屬傳媒集團子公司推出的產品,它需要肩負起宣傳拼搏向上、團結奮斗奧運精神的重要使命,為宣傳我國的國家形象添磚加瓦。事實上,“云聽”一直將這種社會效益為先的理念融入到音頻欄目設置中,例如,依托總臺資源制作獨屬于“云聽”的內容品質,打造了“中華經典有聲庫”等極具社會價值的欄目。
其次,體育賽事報道在音頻領域存在很大缺口。例如,2022年2月1日,國足遺憾落敗于越南,徹底無緣卡塔爾世界杯。此時,有關國足比賽的體育音頻資訊缺位,用戶無法通過“聽”來獲取國足最新消息。這與音頻市場蓬勃發展的現狀不對等。有關國足的討論連登微博熱搜榜,音頻市場的受眾卻無法通過音頻APP獲得訊息,音頻融媒體平臺的創新發展不能適應用戶的信息需求。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奧會落下帷幕,中國代表隊獲得了9枚金牌共15枚獎牌的好成績。此次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僅向世人展示了我國奧運健兒們的驕人風姿,還向其他國家表明了中國政府強大的社會管理能力。宣傳冬奧會,將北京冬奧會的賽事視頻轉換成賽事音頻進行二次傳播,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令人遺憾的是,截至3月20日,音頻市場上還鮮見此類體育音頻資訊。
所以,“云聽”需要有敢為人先的勇氣,在總臺支持且授予相關權益的情況下,音頻轉播播放奧運會、世界杯等體育賽事,彌補音頻市場中體育音頻欄目的缺位,真正造福懂體育、熱愛體育的音頻收聽者。深耕體育音頻欄目,“云聽”需要進行多維度、多元化的規劃投資,將特色主流的聲音傳遞給更多受眾,為建設體育強國的目標貢獻力量。
最后,“云聽”發展體育音頻欄目的必要性,亦在于車載音頻資訊代表了中國廣播發展的未來,而體育音頻是車載音頻資訊的重要一環。對于廣播來說,車聯網的發展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2021年全球芯片減產,車載廣播內含芯片的價格升高,小鵬、比亞迪等車企開始逐漸取消調頻廣播模塊,車載音頻的互聯網時代到來了。因此,如何在車聯網時代提高競爭力,這是“云聽”亟須解決的問題。拓寬欄目選擇,深挖體育音頻資訊或許是其中一條重要的解決方法。
與音頻融媒體APP不同,受制于車載界面的設置和智能語音技術的發展,一家車企只能在同一類型汽車上安裝一種車載影音智能平臺(簡稱“車機”)。因此,尋找差異化優勢,取得更多的車機裝載量,將成為未來移動音頻平臺的一大商業競爭點。根據云聽總經理助理張根清在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的表述,截至2022年3月,“云聽”已與全國66家車企、70余家后裝方案商建立深度合作,入駐超過4500萬臺車機。
相較于喜馬拉雅、蜻蜓和荔枝等商業音頻公司,“云聽”在發展體育音頻欄目上具有天然的優越性,主要涉及技術、內容和版權三個部分。在此基礎上,“云聽”發展體育音頻欄目不僅具備了必要性,還具有可行性。
首先,“云聽”在技術上已經具有的優勢,有助于體育音頻欄目的創新發展。在模塊設計上,“云聽”現有純凈版(即少兒版)、簡潔版(即老年版)等多種特色模式。在純凈版設計中,“云聽”將過量信息隱藏,僅保留具有教育意義和學習價值的音頻內容,幫助家長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在簡潔版設計中,“云聽”對APP模塊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增添助聽等功能。“云聽”也可將上述兩個特色模式應用到體育音頻欄目的創建中,增添體育音頻欄目的吸引力。
其次,“云聽”以高質量音頻內容輸出作為其價值追求,可力保體育音頻欄目的內容品質。“云聽”現已制作完成了包括金庸有聲書、三體有聲書等音頻作品,以質取勝深受廣大普通用戶的喜愛。憑借其諸多音頻節目的上線,“云聽”有能力且已經打造了獨屬于自己的音頻IP。基于“內容為王”的品牌定位,“云聽”將打造一個完全獨立于已有內容的體育賽事音頻王國,將體育賽事視頻轉化成優質音頻資訊,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二次剪輯創新,提高體育音頻傳播水平。
最后,“云聽”發展體育音頻欄目的優勢,還在于其擁有潛在大量體育賽事轉播權。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是最大的體育賽事轉播權擁有方,理論上“云聽”可以申請到總臺全部已擁有版權的體育賽事的轉播權。2021年東京奧運會,作為總臺唯一授權奧運直播的音頻平臺,“云聽”一方面配合中國之聲的大型直播,另一方面特別策劃了為期18天的音視頻直播節目《奧運奇妙夜》。“云聽”將從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獲得更多的大型賽事轉播權,其在內容豐富度方面將具有先天優勢。
在內容細分逐步深入的當下,音頻行業不僅需要精通主持業務的主持人,更需要在某一領域內有專業知識的主持人。換言之,汽車頻道的主持人需要懂車愛車,法律頻道的主持人需要知法懂法,體育頻道的主持人亦是如此。
“云聽”發展體育音頻欄目的阻礙之一,是專業體育節目主持人、體育音頻解說員的缺位。職業體育比賽解說擁有較高的準入門檻,體育解說員不僅需要專業化培養,往往還需要擁有大量解說經驗。體育音頻“可聽性”要求節目受眾不僅能通過音頻資訊了解場上信息,如比分和動向,還要能從賽事解說中釋放趣味性。專業的體育廣播員不僅要能看懂比賽,還需要了解體育場外的故事,大到該類賽事的經典案例,小到賽場上運動員的習慣。
另外,相較于視頻轉播比賽畫面,用戶收聽體育音頻時天然缺少視覺感官的刺激,因此音頻內容必須足夠豐富,才能支撐用戶在腦海中構建的賽場畫面。為了讓用戶津津有味地獲取賽事資訊,暢想賽場故事,體育音頻資訊的二次創作更為重要。不同于有聲書的有本可溯,體育音頻需要在賽事視頻解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如何把控音頻生產的時間成本和風險,成為“云聽”體育音頻欄目負責人需要解決的另一個問題。
同時,體育主持解說人才大量外流,源于廣播行業整體處于結構轉型的關鍵檔口所引發的行業震動。根據尼爾森網聯發布的《2019中國廣播及音頻應用發展報告》,2018年,中國廣播聽眾規模近4.2億,雖然其受眾接觸數保持穩定,但在接觸方式上,傳統收聽方式降至41.7%,網絡收聽方式升至91%,這表明了傳統廣播行業正處于急迫的智能化轉型期。隨著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蘋果手機和部分安卓手機取消了手機收聽廣播的功能,部分車企也已經開始減少車載調頻廣播的安裝,廣播業的傳統盈利手段難以奏效。“云聽”需要開拓新的盈利方式,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業態。
針對“云聽”在打造體育音頻IP過程中遇到的人才缺失和資金匱乏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兩點建議。
一是加強人才培養。在專業體育解說員人才培養和引進方面,“云聽”需要尋求和校方合作,擬定培養計劃,定點培養懂體育、懂新聞、懂播音主持的專業人才。“云聽”甚至可以選擇特定的合作院校,共同設立專項獎學金,激勵更多優秀學子投入到體育播音解說的專業學習中。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商機,除了與院校合作,“云聽”還可以構建自己的專業體育解說員培養體系,以此開發新的人才供給渠道。利用媒介技術互聯互通的特點,聘請有經驗的體育解說員開設專門課程,并規定應聘體育音頻欄目解說員者需系統學習相關知識。
二是優化盈利模式。針對廣播業普遍發生的營收降低問題,“云聽”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盈利模式,廣播可視化和車聯網融合,可能是解決傳統廣播商業價值匱乏的重要路徑。車聯網的不斷創新代表了車載音頻廣播未來發展的新方向,車機廣告越來越重要,“云聽”需要牢牢抓住與車企緊密合作的機會,爭取更多的車機安裝,才能在未來車機廣告營銷中占據一席之地。為了能創建一種新的行業生態,“云聽”還需要和更多廣告客戶達成合作,拓寬“云聽”車機廣告的數量。例如,中石油為投放其廣告,對安裝有“云聽”車載音頻界面的汽車加油給予優惠。下一步,“云聽”如何利用好總臺授予的音頻資源版權進行欄目營銷,追求經濟利益的同時彰顯社會價值,亦是需要“云聽”管理者考慮的問題。
作者李丹系北方工業大學體育系講師
劉宣伯系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孫瑩系傳媒雜志社編輯
【編輯: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