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玉明
【摘要】本文分析廣西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認為廣西淘寶村鎮總量持續增長、農村電商交易不斷擴大、配套體系逐漸完善、振興鄉村成效顯著,但目前仍存在電商產業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欠缺、品牌建設效果欠佳、存在被代工隱患、傳統監管模式與農村電商發展脫節的問題,提出建立利益共同體、構建農村電商新業態、多元培養農村電商人才策略,以推動廣西農村電商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廣西農村 鄉村振興 農村電商?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9-0054-04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圍繞農村經濟如何發展進行一系列部署,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號召。農村電商是驅動鄉村振興的關鍵力量,將吸引資金、技術、人才等資源流向農村,進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釋放農村經濟潛力。近幾年,廣西農村電商發展速度不斷加快,為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但相較于農村電商發展較好的地區,廣西農村電商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基于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如何推動廣西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一、廣西農村電商的發展現狀
(一)淘寶村、淘寶鎮總量持續增長
近年來,全國淘寶村、淘寶鎮數量持續增加,廣西也積極提升淘寶村、淘寶鎮總量。據阿里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廣西出現第一個淘寶村,隨后在2019年增至3個,2020年增加到10個,2021年增長到17個。在淘寶村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淘寶鎮數量也持續增加。阿里研究院發現2019年廣西有9個淘寶鎮。根據阿里巴巴平臺數據梳理的2021年淘寶鎮新增初步名單中,廣西有5個。
(二)交易規模不斷擴大
由于互聯網技術持續升級,農村電商可用平臺不斷增加。農戶可利用電腦或移動設備在淘寶、京東、阿里巴巴、拼多多等平臺中申請成立網店,銷售當地的特色產品,如果蔬生鮮、螺螄粉、松香、茉莉花茶等各式商品。隨著短視頻越來越受到關注,受年輕人喜愛的抖音平臺開通了櫥窗功能供商戶展示產品。廣西農村電商遂借助短視頻技術更廣泛地宣傳產品,提高農村電商品牌的認知率、產品購買率,受眾也更加廣泛。廣西農村電商產品不僅面向全國,而且銷往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據202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灣經濟區規劃建設管理開展的全區電子商務工作會議提供的數據,廣西農村電商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全區農村網絡零售額107.7億元,同比增長8.3%。
(三)配套體系逐漸完善
在全國電子商務迅速發展的背景下,廣西出臺多項政策并啟動廣西“壯族三月三”國際電商節、“雙品網購節”、面向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等活動,助推農村電商發展。自治區商務廳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電商項目,大力推動電子商務進農村,從2015年到2020年7月已初步建成66個示范區。在示范區內建設的服務站點已累計近7 000個,對之前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培訓累計近20萬人次。此外,在解決“最后一公里”問題推動下,示范區內已入駐多家物流企業,建成8 769個物流配送網點。廣西推行“快遞下鄉”項目,將快遞服務點下沉到鄉鎮和村莊,以便實現48小時內物流配送到村或屯。自治區商務廳聯合開展“電商助農·廣西農特產品網上行”系列活動,活動時間為2021年6月—2022年4月,各地領導積極參與到本次活動中,身體力行地推動當地農土特產、果蔬生鮮產品上市,當好農民的生產指導員和產品推銷員。
(四)振興鄉村成效顯著
自從2014年廣西實施“電子商務進萬村”工程之后,快速推進綜合示范性工程,加快提升農村電商發展水平。2021年6月,根據《財政部辦公廳商務部辦公廳國家鄉村振興局綜合司關于開展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的通知》(財辦建〔2021〕38號)、《廣西壯族自治區財政廳、商務廳、鄉村振興局關于開展2021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申報工作的通知》(桂商電商發〔2021〕15號)等有關規定和財政部、商務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評審結果,廣西將新增8個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累計縣(市)覆蓋率為48.6%。電子商務進萬村項目已全面覆蓋以前的深度貧困縣,并建立高效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取得良好的成效。借助互聯網技術以及綠色生態農副產品特色賣點,橫州茉莉花茶、百色芒果、桂林米粉、柳州螺螄粉等產品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具有很高的品牌價值。其中,橫州茉莉花茶的綜合品牌價值2021年達到了215.3億元。
二、廣西農村電商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未形成電商產業與農戶間利益聯結機制
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終極目標應該是激發鄉村內生動力,推動農戶共同富裕。但是,電子商務進入農村后,廣西部分農村地區出現電商產業與農戶脫鉤的情況。農戶不是農村電商的最終受益者,而是電商產業發展的推動者。農戶融入外來電商企業的模式較為單一,嵌入度較淺,主要的獲利點在于出租房屋和出售農產品。這種模式在促進電商產業發展的同時,快速拉高當地房租,嚴重增加電商運營成本,逼迫外來電商企業陸續遷移,制約本地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快速上漲的成本使電商難以看到長遠發展的獲利點,也尚未尋找到與農戶之間的利益共同點,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產品品牌建設效果欠佳
現階段,廣西農村電商銷售的產品僅有少部分已形成知名品牌,大部分地區尚未打造出獨特、出名的品牌產品。若產品品牌建設不佳,則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難以獲得較好的銷量。已經有知名產品的地區,如果僅依靠一個產品發展農村電商,那么也難以抵抗市場經營風險,極易因外界因素影響而出現產品滯銷情況。此外,廣西農村電商線上銷售的產品以粗加工為主,大部分商品處于無品牌狀態,甚至缺少有機、綠色、無公害和產地等認證信息標識,不利于建設特色產品品牌。出現這種狀況可能與農戶小規模經營、生產地點較為分散、運作流程缺少標準化規范有關,這說明品牌影響力挖掘程度不夠深。
(三)存在被代工隱患
廣西農村電商發展速度相對緩慢,缺少成型的發展規劃與具體實踐指導方案。示范區輻射范圍小,難以發揮良好的集聚效益,致使農村電商長期發展滯后。廣西現有的農村電商對市場的潮流和方向普遍不敏感,并與直播帶貨、打造IP、開設體驗店等新模式產生不同程度的脫節。同一時期內,其他產品快速建立品牌、擴大規模,已初步形成獨特的IP和線上線下同步推廣的營銷模式,如在多個交易平臺設立自營店或小程序、開設品牌體驗店。這些電商在快速擴大規模的過程中,會利用代加工模式滿足市場需求,進一步開拓市場。廣西農村電商在發展滯后的情況下,極易陷入被代工困境,難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
(四)傳統監管模式和農村電商發展脫節
傳統監管模式對線下經營主體的治理效果較好,精準把握實體商家的有效信息,但在對農村電商監管的過程中存在欠缺。線下經營者的信息獲取較為便捷,而線上經營者的有關信息難以及時并全面且準確地獲取,故容易出現監管不到位的情況。雖然農村電商的交易過程為數字化,但傳統監管手段難以準確掌握商家、交易、產品的有效信息,容易出現監管漏洞。有關部門在執行監管工作過程中,只能通過電商平臺獲取相關信息,容易出現監管滯后問題。農村電商發展具有動態性,容易出現較大的變化。而傳統監管模式不具有及時更新性,難以適配農村電商的監管需求。
(五)農村電商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專業人才
在農村電商的發展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參與者沒有接觸過電子商務,甚至沒有接觸過互聯網,僅有小部分接觸過電商的人群參與到農村電商發展中。目前農村年輕人外流比較嚴重,農村發展較城市落后,這是年輕人不愿意回到農村的主要原因之一。留在農村的基本上是一些年紀較大或者文化程度不高的人群,他們基本不具備電子商務操作能力,也沒有相關技能,對農村電商產業的發展起不到真正的作用。在生活環境、福利待遇、教育水平、發展機會等方面,城市和農村存在較大的差距,較難將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電子商務人才吸引到農村,導致農村電商人才缺口很大。農村品牌設計、電商策劃推廣、網店運營管理、網絡營銷宣傳、物流配送運輸等都無法很好展開,居村農民只能簡單地為有合作的電商企業提供農產品,缺乏和企業密切合作的能力,無法推動整個農村電商產業鏈發展,更不用說鄉村創新創業、中小型農產品孵化園建設。要想提升農村電商產業發展,就需要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硬件、軟件設施。
三、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農村電商發展的實踐路徑
(一)建立利益共同體
依托市場化發展模式,使電商產業充分推動鄉村發展,幫助農戶聚集電商產業,形成“農戶+電商產業”利益共同體。這種發展方式有利于提高鄉村收益、解決就業并將收入再次投入鄉村發展過程中,使電商產業與農村發展之間形成良好的循環機制。一方面,電商企業與農戶應共同思考如何擴展農村電商業務。除銷售現有的農產品外,雙方還可以在線上餐飲、眾籌、認養、農旅服務類行業中深度融合,進一步盤活鄉村經濟。農村電商可借助已有的服務類產業打造消費商圈,建設更豐富的經濟體系,推動“雙發”發展。另一方面,融入其他經營主體,深化農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讓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業、農產品市場服務業形成多元主體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廣西可選取部分地區探索電商園區建設、農戶入股電商、建立合作社等新型利益聯結機制,優化利益分配方式,并將良好的合作機制進行快速推廣,建立利益共同體,打造農村電商產業集群化。
營造良好農村電商發展氛圍,借助政府新政策,扶植農村產業發展,充分利用好電商平臺,形成“政府+電商平臺”的利益共同體。這種發展方式有利于增加農村地方知名度,由政府帶領打造鄉村品牌,體現領導在農村電商中的責任,促使當地農村產業與電商平臺良好銜接。電商平臺可以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出專屬于農村電商的特色模塊,突出農村電商中的農土特產品的鮮、奇、特、新等地方特色,積極推動農產品深加工,創新新型農土特產品,吸引更多網絡消費者采購。廣西當地突出的農土特產品非常多,政府可以牽頭引領當地農戶,組織加工型企業研究新產品,聯合電商平臺,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打造新品牌新產品,建立新型農村電商利益共同體。
(二)構建廣西區域農村電商新業態
1.塑造當地特色品牌
農村電商發展的關鍵在于塑造帶有當地特色的品牌。一是根據當地特點與產品優點,打造鮮明的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設立品牌之初,農村電商最好融合一些當地文化和特色,增加產品品牌的文化內涵,增強產品獨特性,從而提高銷量。二是提高產品生產標準,升級質量檢測模式,從而使品牌增值。質量檢測不僅要檢測最終的產品質量,而且要對產品加工、生產、銷售等環節進行深度追蹤與規范,確保質量優良。高質量產品更容易吸引客戶,逐漸形成固定的品牌形象,進而吸引更多的客戶,形成品牌效應。三是借助數字化技術與各類自媒體平臺,或加強與龍頭企業之間的合作,拓寬產品宣傳渠道,逐漸提升品牌知名度。在不同渠道宣傳時,農村電商產品信息要保持一致,確保客戶能夠再次找到產品進行二次購買、多次購買,增加品牌喜愛度和忠誠度。
2.打造農村電商產業鏈
鄉村振興戰略提出產業融合概念,要將產品生產、服務、加工等環節充分結合,依據本地特色形成獨特的農村電商產業鏈。政府要加強建設電商供應鏈,以保證產品質量、安全、達標,促使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在發展理念方面,有關部門應將市場需求融入電商服務結構中,助推本地電商產業鏈升級,加快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速度。在培養本地電商企業過程中,政府應注重各環節的融合發展,提高整體產業鏈的合作意識。產業鏈中的每位成員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高與其他經營主體之間有效信息的交換頻率,使各類資源的利用率達到最大。在此過程中,優化產品營銷策略與電商經營模式,充分發揮本地資源優勢,升級產業鏈,提高各環節效率,增強本地農村電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強化農村電商監管
農村電商監管不能僅僅依靠監管部門,而應結合電商平臺管理、社會輿論和規章制度多個方面進行綜合監管。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為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電商平臺、群眾和政府應結成聯合治理模式,努力消除監管盲區。一是電商平臺應充分承擔自身責任,嚴格按照相關規定審查電商企業信息,并對重要信息進行記錄和存儲,實時排查是否存在操作不當的電商企業。二是強化輿論監管,為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投訴渠道與24小時咨詢平臺,充分調動社會群眾監管的積極性。電商平臺可舉辦最優商家評選或打分活動,賦予最優電商更多的流量支持、好評認證等正向支持,推動電商自主提升服務與產品質量。三是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明確農村電商在各類平臺準入與退出標準。利用這些規則加強對農村電商經營者的管理,提高線上經營的透明度,提升信息的可信度與真實性,升級監督管理的便利性。
(三)多元培養農村電商人才
對農村地區來說,要想引進農村電子商務人才,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需要政府部門、企業、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給予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一是政府部門可以制定針對電商人才的獎勵措施,符合要求的給予優惠、補貼。大力宣傳、培訓和幫助年輕人到農村進行創新創業,挖掘和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挖掘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可能性。二是企業接收當地勞動力,進行電商崗位工作的培訓與指導,解決一部分當地人的就業問題。增加農村勞動力的技能教育程度和提高勞動素質,激勵農村居民重新返鄉就業。三是高校發揮教育服務社會責任,增置農村電子商務專業,為廣西農村地區制定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質量的農村電子商務骨干。高校要有計劃地對幫扶對象開展農村電商培訓,定期舉辦電子商務課程培訓、電商創新創業指導、電商安全風險防范、最新農村電商規則解讀等活動,幫助電商參與者掌握電子商務基礎技能。同時還可以依托第一書記,解決農村居民在電子商務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農戶提供幫助。總之,政府和高校要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從多方面多角度培養電子商務人才。要培養一批懂電商的政府部門人員、農村致富帶頭人、企業員工等,積極協調農村電商企業、農村合作社、其他農村經濟組織,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集群化發展,形成一定的品牌和規模,發揮教育最大作用。
從過去“十三五”時期農村電商的發展歷程,我們看到農村電子商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同時也看到農村電商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短板和瓶頸。我們要充分利用好政策,發揮農民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推動農村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振興鄉村,支持“三農”,實現農村地區全面繁榮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建平,梅曉光.“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鄉村振興面臨的挑戰與對策分析[J].理論探討,2021(3).
[2]余雅晶.鄉村振興視角下大學生農村電商創業實踐模式研究[J].農業經濟,2021(2).
[3]魏曉蓓,王淼.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電商聚集化“2+”模式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
[4]畢夢琳,張會.農村電商對農戶增收效應研究[J].北方園藝,2020(16).
[5]許應楠.推動鄉村振興的我國農村電子商務區域品牌形成及演進機制:基于案例的實證研究[J].江蘇農業科學,2018(21).
[6]張黨利.農村電商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0).
[7]王志和.“直播+電商”如何助力鄉村振興[J].人民論壇,2020(15).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