閭小榮 何亞濤
【摘 要】盡管課標強調了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但口語交際教學中仍存在諸多問題,口語交際教學現狀不容樂觀。為真正落實課標精神,改善當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欠缺的狀況,走出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本文提出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以期有效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工作,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語文 口語交際教學 誤區 策略
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思維、語言能力的培養與發展,有助于實現學生個人能力及綜合素養的提升,能滿足學生表達自我、與人交際的欲望與需求,為學生后期的成長與發展,以及工作與生活奠定堅實基礎。
由此可見,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傳統的語文教學將關注的重點放在了讀、寫上,對學生聽、說能力的發展有所忽視,導致部分學生存在口頭表達能力欠缺的問題。
一、重表達輕交際
不少教師未形成對口語交際教學的正確認知,未真正理解口語交際教學的深刻內涵。他們片面地認為口語交際教學即聽、說方面的教學,因此,在教學時也未將其進行明確區分,采取閱讀或演講的教學形式,偏移了口語交際的核心與重心,雖實現了“表達”,卻忽視了“交際”,且閱讀與演講的教學形式存在形式固定、過程死板的不足,相比于實際口語交際過程中的復雜性、多變性與臨場性,對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作用微乎其微。此外,不少教師未真正意識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僅將口語交際教學作為輔助作文教學的工具,依然未轉變片面認為“讀”“寫”優于“聽”“說”的觀念。然而,口語表達能力與書面表達能力同等重要,且有著本質區別,兩者都是學生實現自我表達、與人交際的不可或缺的能力。
二、重陳述輕情境
問答、閱讀、演講等是當前部分教師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所采取的教學形式,但這些教學形式具有形式固定、過程死板、交際性弱、相對單一等缺點,而實際生活中的口語交際更強調臨場性、互動性、情景性。因此,這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很難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
例如,部分教師設計了“看圖說話”的環節,通過讓學生描述圖片中的人物、情景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種教學形式利用了圖片中豐富的色彩、人物、事物、畫面等元素,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鍛煉學生觀察與表達能力的作用。但口語交際能力的核心與重點是“交際”,是與人的交際。這種單線、單向式的“交流”有著較強的固定性特征,無法滿足口語交際的復雜、多變、靈活等特點,因此也很難真正培養學生面對不同交際場景的應對能力。
三、重師評輕生評
盡管課標對教學評價標準及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議與指引,但涉及評價的具體維度、評價方式等方面的闡釋卻并不明確,因此,教師有效開展教學評價工作的難度較大。教學評價主體單一,以教師評價學生為主,有關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的卻少之又少,而學生作為評價主體卻未參與評價之中,這樣不僅無法全面、精準地反映出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還不利于教師及時獲取教學效果反饋,從而無法對教學內容與形式進行完善。教學評價形式單一,以口頭評價為主,未對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進行書面記錄,以便后期進行階段性地對比、考證。教學評價內容有著較大的局限性,教師僅依照學生表達時的聲音大小、流暢程度,以及內容是否清晰來對其進行評價,針對學生所表達的個人觀點、心理情感等深層次內容卻并未給予應有的重視。
四、重個體輕全體
在課堂上,教師對優秀的學生總是情有獨鐘,展現的機會更多的是給學優生的。課堂成了學優生的舞臺,而更多的學生成了觀眾。不可否認,于學優生而言,借助一次次機會的歷練,他們變得能言善辯,才思敏捷。課堂上,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得到歷練,得到提升。
五、口語交際教學的應對策略
針對上述誤區導致的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弱化,教師要循課標、思方法,激活口語交際課堂,努力打造有效的口語交際課。
(一)習得交際策略,讓學生善于交際
語言學習的目的不在于語言符號和意義的機械識記,而在于通過語境學習語言,獲得真實的語言運用能力。口語交際課強調的是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教師教學時應著重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習得相應的交際策略,而不是直白地告知、講解、傳授。
如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父母之愛”一課旨在引導學生體會父母之愛,面對父母不同方式的愛,如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訴求。該用何種語氣,既讓父母感受到自己的感激之情,又合理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去悟。教學時,教師可通過創設不同的適當的情境,讓學生在大量的交際實踐中,體會委婉、直接表達的效果。首先,教師借助范例,引導學生正確面對爸爸的批評,結合《“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一文,進行一次辨析實踐,幫助學生明確:表揚是愛,批評也是愛,面對爸爸的嚴厲,如何含蓄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得到對方的理解。隨后,教師繼續讓學生在不同的交際情境中進行練習,如何看待父母之愛,如何與父母交流、對話,在這樣一次次的具身體驗、真實實踐中,讓學生感悟到先感激后建議,對方才能愉快接受,并在后續的實踐中不斷遷移運用,加深認識,獲得提升。
任何的交際策略既是口語交際的目標,又是口語交際的實踐路徑。唯有實踐,實踐,再實踐,學生方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進而將相關的交際策略在生活中自如運用,培植交際意識,發展自身的交際能力。
(二)搭建交際平臺,讓學生勤于交際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非一日之功,非一兩節課之功,需要在多種場合、多種情境下反復練習。
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將口語交際融入日常教學過程中,輔之以課前“每日一講”、每周“你說我說大家說”、“辯論秀”、校園小主播、“新聞我來播”等活動,使“聽、說”教學與“讀、寫”教學有機結合。
此外,教師也應有意識地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與說話魅力,為學生樹立好的榜樣,營造良好的交際氛圍,使學生愿意交際、主動交際、樂于交際。
(三)創設交際情境,讓學生樂于交際
真實的交際情境能喚醒學生的交際需求,并能勾連起他們真實的生活體驗,讓學生情不自禁地進入交際場。口語交際通常有著特定的情境,脫離單一的閱讀、演講、對答等教學形式,為學生創設生動、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能激發學生自我表達、與人交際的興趣。教師設置情境時,應充分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發展、性格特征以及教學需求等,一方面,要使口語交際教學情境有趣、可行、真實,既要符合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也要反映學生實際交際的需要;另一方面,要緊密結合教學目標及教學任務,提高學生針對不同場合、不同對象、不同目的所采取的不同交際手段的能力。
例如,針對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口語交際”板塊中的“安慰”這一主題,筆者是這樣設計的:
師:剛才,老師和同學們聊了一會兒,我現在感覺特別好。因為剛才我得到了大家的安慰,這節課,我們就來進行口語交際,主題為“安慰”。在人與人相處時,我們經常需要安慰對方,同時也要接受來自對方的安慰。在學校里,我們也會遇到下面這樣的情況,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上學期學校運動會上的一件事吧!
(出示情境:因為小峰的摔倒,他們的班級在這個項目上沒有取得名次,此時此刻,他心里多么沮喪、多么難過呀。你們猜一猜,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生1:都怪我,我為什么會摔倒呢?(是的,他有點委屈)
生2:要不是我,我們班就是第一名了。
師:是呀,他有點兒自責,非常難過。比賽時,這些小意外偶爾會發生。我們要做的就是坦然面對。同學們說得非常好,你們都很理解小峰的心情,小峰是那樣的傷心、難過、自責啊。他的好朋友小麗看到了這一幕,如果你是小麗,你會怎樣安慰小峰呢?
生1:沒事的,下次注意。
師:嗯,你給予了小峰真誠的鼓勵,繼續交流。
生2:沒事兒的,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是的,要學會安慰對方,首先要理解對方的感受)
生3:你沒事吧?你摔疼了沒有啊?(你非常關心小峰)
生4:小峰,我知道你付出了很多努力,下次小心點哦。我相信我們班下次一定能得第一名。
師:不錯,你非常理解他,還給他提出了合理的建議。有了小麗的關心和鼓勵,小峰的心情好了很多。他們坐在了比賽場上,給其他同學加油。
學生借助視頻,使昔日情境再現眼前,有種強烈的代入感。學生置身其中,便進入了自然而然的真實的交際狀態,進而迸發出人際交流的智慧。
(四)學會多元評價,讓學生參與交際
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有助于全面、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口語交際水平,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優化。教師應改變評價主體單一的現狀,改變學生的被動地位,將教師、學生同等納入評價主體的范疇,構建教師評價、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的評價模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評價轉變為主動參與評價。
針對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口語交際”板塊中的“勸告”這一主題,教師創設了亂扔果皮垃圾的情境。在亂扔垃圾者及勸說者表演后,表演者首先進行自評。
生1:我覺得整體表演得不錯,但聲音沒放開,說危害時還不夠清晰。
生2:作為亂扔果皮垃圾者,肯定不是第一次,是多次,我應該把自己的“理直氣壯”表演得再好些。
(學生進行互評)
生3:勸說者勸說的語氣比較生硬,可以語氣平和點。
生4:勸說時,可以伴隨手勢,手指著地上的果皮垃圾,更能讓對方心服口服。
生5:勸說時,應該分層陳述自己的觀點,這樣觀點更清晰,更能說服對方。
……
師評、自評、互評等方式,不但能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而且能讓學生在多重評價中,掌握勸說的技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評價形式還可以跳出口頭評價的限制,教師可采取隨堂評價、階段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形式,不僅要及時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反饋,還可對其表現進行視頻或錄音記錄,以便后期對其進行階段性的對比、考證。除隨堂評價,教師還應設置階段性評價及終結性評價,定期在月末、期中、期末等階段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表現進行評價,并與之前的記錄進行對比,評價學生的進步情況。此外,評價內容也應更全面、更具體,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聲音語調是否清晰、流暢、適當等,還應關注學生的個人觀點、語言習慣、情感態度等,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口語交際教學要求教師擇高處立,向寬處行,創設由始至終、能喚醒交際需求的情境,通過多向交互、層層推進的實踐引導學生習得交際策略,落實有效的遷移運用,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學生的口語交際素養,最終達成交流的愉悅,體現溝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