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鈺
[摘? ? 要]責任意識是一種自覺意識,也是一種傳統美德。在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結合微課讓學生了解生命的內涵;要深度交流引導學生探討學習意義;要立足班務,深化學生細節意識;要利用實踐,引導學生內化于行。這些方法能提升班級自主管理效率,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
[關鍵詞]責任意識;道德教育;班級管理
責任意識指人們清楚地知道什么是責任,并自覺、認真地履行社會職責,將責任轉化為行動的心理特征。未來社會需要具有責任意識的人,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工作中也要積極引導學生了解什么是責任,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活動,促使他們增強責任意識。
一、制作微課,了解生命內涵
要提升學生的責任意識,首先要促使他們了解什么是責任,明白承擔責任是人類社會性的一種表現,也是詮釋生命內涵的一種方式。在微課課件中,班主任展示各種具體的例子,讓學生看到人們在特定的情境中如何勇于承擔責任,引導他們總結歸納并思考責任意識意味著什么,嘗試用一句話定義什么是責任。
在多媒體課件中,班主任給學生展示古今中外各種具有責任心的人的事跡,如“周公吐哺”的故事,其中講述的是周公吃一次飯要很多次吐出自己正在咀嚼的食物去接見賢人,生怕錯過得到人才的機會;更有普通的公交車司機,在心臟病發的時候堅持踩下急剎,拯救了整車人的性命;消防員為了救援烈火中的民眾而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通過這些生動具體的例子,學生對責任心有初步了解。班主任引導學生思考:“人的生命是多么寶貴,在課件中有很多例子,甚至展現出了一種犧牲精神。那么,他們為何要犧牲自我去救其他人呢?”學生認識到在這些人身上都有一顆責任心,他們堅守相關的崗位,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司機認為自己有責任保護乘客的安全,消防隊員也認為自己要奮力救出人民群眾。通過鮮活的事例,學生有所感悟:“責任心促使這些人在關鍵時刻犧牲自己的性命,這并不是說他們認為生命不珍貴,而是因為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保護其他人,盡到自己的責任?!痹诙嗝襟w課件的最后,教師還引導學生思考作為一名普通學生應該承擔什么責任,如何盡到自己的責任。
微課課件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而且還能給學生展示日常生活中不太熟悉的各種事件,讓學生了解不同的社會崗位相關工作人員需要承擔的責任是什么。這樣就促使學生從具體感知過渡到抽象認知,認識到責任是什么,思考在人生中要如何擺正自己的態度,勇敢地承擔責任,更好地理解生命的內涵。
二、深度交流,探討學習意義
在了解什么是責任后,部分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為何要增強自己的責任意識。所以班主任要組織學生展開深度探討,從日常生活中的具體例子入手分析和探究。學生從選擇朋友、合作伙伴、團隊等角度入手,認識到有責任心一直都是選人的標準之一,同時他們也結合具體例子認識到有責任心的人更能得到他人的喜愛,這樣他們便認識到增強責任心的重要性。
為了讓學生明白責任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班主任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先說說在選擇朋友時,自己喜歡怎樣的人,很多學生都提到要有責任心。同樣,在選擇合作伙伴、團隊的時候,學生也認為責任心是十分重要的。通過舉例分析,學生認識到:“有責任心是一種十分高貴的品德,為了讓我們更好地融入未來社會中,我們必須變得更有責任心,這樣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薄澳敲矗蠹曳此家幌伦约?,你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嗎?”學生就個人和集體生活兩個部分入手分析,有的學生提出:“我答應和同學一起玩,但是卻因其他原因沒有去,甚至沒有通知人家,這是否也是沒有責任心的一種表現呢?”還有學生提出:“作為學習委員,我只顧著好好讀書提高自己的成績,但是卻沒有幫助其他的同學一起提高,這是否也是沒有責任心的一種體現呢?”在交流討論中,學生都發現了自己身上存在的問題。此后班主任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增強責任心。如有學生提出:“我決定隨身帶一本本子,將自己要做的事情記錄下來,這樣時刻能提醒自己還有很多事情沒做,自從有了記事本之后,我的責任意識也隨之增強。”
在深入探究后,學生從社會優秀人才和自己身邊的同學入手,了解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同時也堅定了他們的信念,促使自己變得更有責任心。學生從模糊認識過渡到不斷增強自我責任意識,此后班主任要引導他們參與到具體實踐活動中,將他們培養成真正有責任心的人。
三、立足班務,深化細節意識
要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就要促使他們從生活中的細節入手,逐步承擔個人責任、集體責任和社會責任。班主任先讓學生從班級自主管理入手,思考一下自己是否有責任遵守各種班級規定,讓他們從個人責任層面的思考上升到集體責任的探究,思考如何參與到班級管理中。學生結合細節問題深入思考,逐步提升責任意識。
“在班級工作中,大家覺得自己是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呢?大家想一下,我們應該如何做才是一個負責任的人呢?”如有學生從個人角度入手分析:“我們班級有班規,但是很多同學都沒有嚴格遵守,甚至覺得班規可有可無,我認為這就是一種沒有責任心的體現?!边€有學生提出:“作為班干部,要承擔起管理班級的責任,但是很多班干部都沒有做到這一點。”此后班主任又組織學生圍繞班級管理中出現的細節問題展開分析,提升責任意識。如有學生圍繞晨讀課的問題提出:“在晨讀課中,每一個課代表都要輪流帶領大家學習,但是有的課代表在老師未提前布置任務時,沒有主動找任課老師問清晨讀的內容,我認為這是對同學不負責任的表現?!薄澳敲?,遇到這種情況課代表應該怎樣處理呢?”同學們在商討后一致認為:“如果老師忘記提前布置晨讀任務,課代表應該課后第一時間與老師取得聯系,問清晨讀具體安排后第二天提前到學校,將需要完成的項目逐一抄寫在黑板上,讓大家一目了然。如果在平時的學習中遇到問題,課代表也有責任和義務幫助大家或及時向老師反饋,以便老師及時調整教學重點和難點?!眹@細節問題展開商討后,學生發現自己不僅增強了責任意識,而且也懂得如何做才是負責任的表現。
將班級管理工作和責任意識整合在一起,學生能從各種學習和生活的細節入手,分析增強責任心的重要性,并思考如何積極踐行。班主任要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分析自己在班級中的作用,探究自己的行為是否體現出責任感。通過深入分析“誰的責任、什么責任、如何承擔”等問題,使學生深入地了解怎樣才能具有責任心。
四、參與實踐,引導內化于行
列夫·托爾斯泰說:“一個人若是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正是責任心。”在承擔個人責任、集體責任的基礎上,班主任還要促使學生擁有社會責任感。由于初中生的社會接觸面不夠廣,所以班主任要積極聯系社區等有關部門,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讓他們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提升責任意識。
在“社區衛生月”主題活動中,學生參與到社區管理工作中,并思考自己為什么要參與這樣的活動,探究如何積極踐行。學生首先探討為何要組織這樣的活動,他們總結認為:“社區的衛生需要靠每一個社區居民共同努力,所以我們參加‘衛生月’的活動,實際上也是在履行自己的責任。”“那么我們作為學生可以參加哪些活動呢?”在商討后有學生提出:“我覺得可以參加到撿垃圾的活動中,小區里有很多人隨地亂扔垃圾,我們可以與保潔員一起清掃地面,并勸說大家變得更愛衛生?!边€有學生提出:“我覺得垃圾分類是十分重要的衛生工作,我們可以參與到垃圾分類監督和宣傳工作中,給大家介紹如何垃圾分類。”在商定具體計劃后,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所有人分成若干小組,有的參與衛生清掃,有的參與衛生監督工作,還有的負責宣傳工作。最后學生總結了活動后的感受:“我認識到了自己是社區的一員,看著煥然一新的社區,我感覺這里也有自己的功勞,所以有一種自豪的感覺?!卑嘀魅未藭r可以趁熱打鐵,引導學生思考自己成年后要如何做才算是一個有責任心的公民。
班主任要結合學生的學情,設計一些符合他們最近發展區的實踐活動,讓他們認識到承擔責任不只是喊口號,不只是一種意識,更要轉化成具體的行為。每一個社會公民都要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并積極踐行。
初中階段是學生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從具體感受到抽象思考,促使他們在分析問題時不拘泥于表面,而是要從表面行為深入下去理解責任的深刻內涵,并在學習和生活中的每個細節盡到責任,在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中增強自我責任意識,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
參考文獻:
[1]余曉梅.學生道德責任缺失的個體原因與教育應對[J].教學與管理,2020(21).
[2]張陽.農村中學生道德修養缺失問題的研究及解決方案[J].貴州教育,2021(2).
[3]梁春妹.對新時代中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困境與對策[J].長江叢刊,2020(7).
(責任編輯: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