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時期,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做好這一時期的管理工作,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在學生出現問題時及時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為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分析“以人為本”的理念應用在初中班級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討初中班主任如何在這一理念指導下進行學生管理工作,以供參考。
關鍵詞:以人為本;初中;班主任管理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6-016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6.056
初中是學生從小學向高中過渡的重要時期,也是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習和體驗會對學生今后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內心比較敏感,因此很容易出現叛逆心理,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充分認識學生的這一特點,并做好監護人的角色。初中班主任是連接學校與學生的紐帶,其管理工作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對管理工作引起足夠重視,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利用科學的方法管理學生。
一、“以人為本”理念的概述
“以人為本”這一概念早在春秋時期就被提了出來,其內涵是指要將人類的生存作為根本,將人力資源作為社會活動的資本及主體。“以人為本”這一概念強調的是人的重要性,而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的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把學生作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1]。
二、在初中班級管理中應用“以人為本”理念的重要性
以往傳統的學生管理大多以管理人員為中心,班主任對學生有絕對的權威,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管理與被管理,班主任會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學生進行控制、約束及懲罰。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這種管理方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初中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意識,這種僵化的管理方式容易使學生出現抵觸情緒,比如班主任會通過打壓、體罰等方式管理違反班級班規的學生,這種方式雖然一定程度上能夠壓制學生的犯錯心理,效果卻不長久。特別是初中生正處于叛逆時期,對待事物的看法比較偏激,很可能會和班主任引發沖突;而且這種管理方式還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非常不利。班主任過于強調權威會導致學生敬而遠之,師生之間出現隔閡,無法有效地溝通交流,部分學生甚至對班主任的管理出現厭倦、抵制及逃避的行為,自然無法獲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另外,這種管理方式容易使學生對班主任產生依賴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班主任在開展管理工作時要從班級學生的角度出發,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服務的新型管理觀念,促使班級管理工作滿足學生的需求,使學生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以人為本”的管理工作強調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重視學生的內心感受,這樣學生對于班主任的管理才會心服口服。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下,班主任的關注點不再只是學生的學習,而是上升到生活層面,通過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學生在遇到問題時才會第一時間尋求班主任的幫助。班主任要通過個性化的管理方式為學生創建良好的生活學習氛圍,以便學生更好地學習,同時也為各科教師教學創建良好的環境[2]。
三、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1.學生普遍缺乏團隊意識。現階段初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很受父母長輩寵愛。這種家庭環境下的學生很難形成與人團結合作、共同分享的習慣,大多數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團隊意識較差,甚至沒有團隊合作意識。相對于小學生來說,初中生的思想更加成熟,但他們與人溝通的能力普遍較差,因此遇到問題時往往選擇自行解決,不愿意和其他同學、家長或班主任進行溝通,處理問題時也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比較看重自身利益,不會積極配合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
2.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態度和生活環境等都有所不同,因此學習成績也會有所不同。如果班主任在進行學習管理時統一制訂學習計劃和目標,對那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來說會比較吃力,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會出現厭倦學習的情緒,導致班級學生發展嚴重失衡。
3.學生學習缺乏自主性。學生在傳統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處于被動地位,自身的主動性沒有過多發展空間,因此學習上會出現缺乏自主性的問題。班主任在制定班級規定時大多按照自己的方式,不會詢問學生的意見,學生也不敢提出任何異議,即便學生提出不同意見班主任也不會采納。師生之間不平等的關系導致學生和班主任之間存在一定距離,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勢必會對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造成影響。即便學生迫于班主任的威嚴完成制定的任務并遵守相關規定,也都是被動完成,缺乏自主性。
4.初中生處于叛逆期并且思想復雜化。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喜歡和人唱反調,興趣轉移較快,也容易出現叛逆心理,所以管理時比較困難。再加上網絡信息的發展,學生不再只是接觸書本上的信息,他們可以從網絡上獲取更多信息。但是網絡中的信息有好有壞,初中生并不具備較強的是非分辨能力,因此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出現打架、抽煙、逃課等行為。網絡使初中生單純的思想變得復雜,無形中增加了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教師方面
1.管理理念落后。很多班主任在對初中生進行管理時會把重心放在學習上,將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管理的主要目標,認為嚴格管理學生是為了提高其成績。如果班主任只將管理重點放在學習上,而不重視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就會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造成影響。班主任應該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長處。一味壓抑學生的個性反而會使學生出現逆反心理,甚至厭學。
2.管理模式不合理。現階段很多初中院校依舊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對學生進行管理,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會更傾向于成績優異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特權。如學習較好的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座位;三好學生往往也按照成績進行評選,綜合素質較好但學習成績不夠優異的學生也不會被選上;班干部大多也是學習好的學生擔任,班主任并不關心成績差的學生。在這種班級管理模式下班主任只會聽取少數優秀學生的想法,很少涉及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的想法,導致這部分學生與班主任意見出現沖突。差生出現問題時班主任會直接批評甚至處罰,導致他們出現叛逆心理,長此以往他們對班主任會逐漸失去信任,學習上也較被動,甚至抵觸學習。
3.管理手段有待提升。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了幫助,班主任可以采用信息技術功能快速完成多項管理任務。但現階段很多初中班主任并沒有采取信息技術進行班級管理工作,而依舊采用傳統手段,不但耗費大量時間,往往也達不到預期效果。班主任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可以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隨時對學生進行管理,因此初中班主任一定要借助信息技術更新現有的班級管理手段。
4.缺乏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班主任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并不能全面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想法,因此要借助家長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這樣才能更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工作。但現階段很多班主任和學生家長之間并沒有過多溝通,家長并不知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及表現,家長也不會對學校的教學及管理工作提出建議。班主任無法從家長那里獲取更多學生學習及心理動態的信息,而這對中學生的培養工作來說非常不利。
四、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一)從學生的角度“以人為本”開展管理工作
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訴求和想法,并從學生的角度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才能在管理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班主任要把學生發展作為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轉變以往傳統的管理理念,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確保班級管理能夠滿足每一位學生的需求;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性格愛好及家庭情況,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細致觀察每個學生的動態,這樣才能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動態及想法;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明白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自身的價值觀念并不成熟,因此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包容、大度,和學生相處時要放下自己的身段,以平和的姿態和學生溝通交流;平時的工作中要多關注、照顧學生,讓學生感到自己在班級里是受到尊重的,這樣學生才會更愿意配合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正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不戴有色眼鏡看待學生,這樣學生才更有自信參與學習。尤其是對待學習成績不佳的學生,教師一定要多鼓勵、多表揚,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教師要立即關注并解決。當學生出現不良行為時,教師不能在不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批評學生,應該私下詢問學生這么做的理由,引導學生改正不良行為。班主任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細心觀察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這樣才能深入了解學生內心的想法,構建平等的師生關系[3]。
(二)班主任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
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有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不斷提升自我修養,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榜樣作用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班主任在平時的生活中要不斷學習各個領域的知識,這樣在教導學生刻苦學習時才更有說服力;班主任在平時的生活中還要樂于奉獻、以禮待人、以誠待人、文明講禮、熱愛集體、關心他人、熱愛祖國,這樣在班主任的熏陶和感染下,學生自然而然也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班主任要提升自身的溝通技巧
初中生比較敏感,班主任在進行學生管理時一定要注重自身的言語是否得當,要掌握一些溝通技巧,避免因為言語不當導致學生出現抵觸情緒。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看一些關于溝通方面的書籍,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溝通技巧,在與學生談話時才能深入了解其情緒想法及思想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如果班主任能夠和自己合理溝通,那么學生并不排斥和班主任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管理,這樣不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還可以避免學生當面溝通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問題。如一些學生可能會出現陷入感情困惑的問題,這時班主任不能急于批評學生,要積極和學生溝通并有效引導學生。初中生往往不愿意和教師談論感情問題,這時教師可以通過微信、QQ等平臺對學生進行溝通和管理。教師可以先通過自身或他人情感方面的經歷引出話題,引導學生權衡利弊,讓他們明白初中階段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現階段考慮感情問題為時過早,但可以把它作為學習的動力。通過巧妙溝通和引導,讓學生感受班主任對他們的關愛,并在班主任的幫助下很好地解決感情問題。因此在學生出現問題時班主任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通過巧妙的溝通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和學生共同解決問題。
(四)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欣賞和鼓勵學生
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一些差異性,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因此教師一定要正視這種差異,轉變以往的管理理念。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不能抑制其釋放個性,要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習成績不夠優異的學生身上也有獨特的優點,教師要善于發現這部分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多對其進行鼓勵,激發這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全班學生都能在班級管理中獲得進步。當學生對某一個事物有不同的見解時,教師不能急于否定,而是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想法,如在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時,很多學生可能會存在不同的想法與建議,教師要認真思考學生的想法和建議,對于好的建議也可以納入班級規章制度中[4]。
(五)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交流
初中班主任要想做好學生的管理工作就要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及聯系。初中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家長要想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心理動態,也需要通過與班主任溝通。近年來初中院校出現了一系列因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引起的不良事件,都是因為學生自身心態出現問題,但教師和家長之間沒有及時進行溝通交流,進而造成嚴重后果。因此教師和家長之間一定要多溝通交流,當學生出現情緒波動或心理問題時,無論哪一方先察覺都應該積極與另一方進行交流,一起幫助學生走出困境,避免出現惡性事件。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問題時教師也要及時告知家長,家長要多關心、鼓勵和輔導學生,和教師一起幫助學生取得學習上的進步。當學生在學習上獲得進步時教師要及時告知家長,和家長共同鼓勵和肯定學生,使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心,獲得更大進步。
五、結語
總之,班主任是初中生成長道路上的引導者,班主任應該用新的教學理念及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工作,將“以人為本”的理念作為班級管理基礎,加強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及溝通技能,重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多鼓勵和肯定學生,加強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確保初中班級管理工作質量能夠得到提升,進一步推動初中教育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耕濤,楊成梅.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J].數碼設計(下),2021(5):300.
[2] 盧曉明,閆瑋.以人為本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文學教育(下),2020(5):158.
[3] 郭紅麗.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34.
[4] 劉國明.淺析初中班級管理中班主任“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0(7):157.
[責任編輯 李 媛]
作者簡介:左嘉廷(1968.10— ),男,漢族,甘肅張掖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班主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