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彬
摘 要:作為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幼兒園需為幼兒開設足球游戲化課程,供幼兒接觸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戶外游戲,以幼兒感興趣的形式,培育幼兒意志品質,增強幼兒體育素養。本文針對幼兒園足球游戲化課程的實踐角度展開分析,探究幼兒園足球游戲化教學策略。致力于精準把握幼兒園足球教學方向,助力幼兒的全方位成長。
關鍵詞:幼兒園;足球游戲化課程;教學策略
引言
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兒園教師創設游戲化足球教學課程,可滿足幼兒對體育運動的基本需求,借助游戲化足球運動,培育幼兒品質,發展幼兒個性,促使幼兒在游戲化課程中擁有新的收獲。幼兒教師需深入研究足球運動,與游戲化理念有機融合的策略,精準捕捉幼兒足球運動的特點,融入游戲化課程的基本內涵,為幼兒搭建高質量足球游戲化課程體系。
一、創設趣味足球氛圍,培育幼兒運動欲望
為確保幼兒積極參與足球游戲化課程,接觸足球運動,獲得足球課程教學的教育與啟發,教師可充分發揮教學環境、教學氛圍的實際職能,為幼兒創設趣味性十足的足球氛圍。以此方式輔助培育幼兒運動欲望,促使幼兒接觸足球運動,獲得良好的足球運動習慣。例如,教師可以在足球運動環境中,為幼兒設置各種各樣的足球運動元素,設置足球擺臺、粘貼足球貼紙,為每一名幼兒配置足球,促使幼兒在觀察、觸摸、體驗的過程中,采用多種方式,感知足球運動內涵。教師邀請幼兒講一講足球有著怎樣的特點,以此為基礎,促使幼兒結合足球進行討論。為深化幼兒對足球運動的了解,調動幼兒運動欲望,教師可以為幼兒播放音樂,營造足球氛圍,如,播放《小足球》這首音樂,融入傳統游戲“擊鼓傳花”的基本形式,讓幼兒跟隨著歌曲的節奏,將手中的足球傳遞給其他幼兒。當教師停止播放音樂時,手中拿著足球的幼兒需要表演一個與足球有關的才藝,或者是講一講自己對足球運動有怎樣的認知。在此過程中,促使幼兒處于良好的氛圍內,感受足球游戲的趣味性,以多領域、多渠道的融合,培育幼兒運動欲望,為后期幼兒積極參與足球運動,奠定堅實根基。
二、結合幼兒年齡特點,科學規劃教學課堂
作為一門特色課程,開設足球游戲化課程,需充分結合幼兒的實際特點,對課程的目標、內容、形式進行仔細規劃,確保所創設的足球游戲化課程,真正滿足于幼兒的實際需求,使每一名幼兒均可在足球游戲化課程中有所收獲。在規劃教學課堂時,教師具體可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調整課堂規劃方案。例如,針對小班的幼兒,教師在規劃足球游戲化課程時,需重點分析幼兒的年齡特點及獨立能力等相關問題。以“會說話的哨子”為主題,為幼兒設計游戲活動,在此游戲活動中,幼兒需要根據教師吹出的哨音,做出相應的足球動作,以此方式帶領幼兒進行基礎的足球運動訓練,逐步形成規則意識。針對中班幼兒,教師可設計一些情景較強的游戲活動,以“袋鼠炒黃豆”這一游戲為例,幼兒需處于運動區域內,完成腳內側擋球的動作。以此方式增強幼兒控球能力,讓幼兒在游戲情景中進行足球運動。針對大班幼兒設計的游戲化課程,幼兒已經對足球運動產生了一些認知,教師應當以實踐為主,促使幼兒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和技巧完成運動。如,教師可設計經典游戲“老鷹抓小雞”,幼兒采用一對一的方式,攔截足球,運球幼兒需保護好足球,并帶球走向終點。設計此類游戲,可有效培育幼兒的拼搏能力與反應能力,促使大班幼兒對足球運動,產生更加深入的認知,并拓展幼兒足球運動能力。
三、開展實踐主題活動,全面實施游戲化課程
針對幼兒展開的足球教學活動,教師需以幼兒的運動興趣為基準,采用有效方式,調動幼兒運動興趣。促使幼兒感知足球運動魅力,品味足球運動中蘊含的精神。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時,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基本需求與學習特點,以足球為主題,帶領幼兒開展實踐主題活動。
例如,在六一兒童節期間,幼兒教師邀請幼兒家長來到幼兒園內,與幼兒展開一次親子足球主題活動。在此次活動中,每個幼兒家庭分為一個小組,幼兒家長統一站在終點位置,張開雙腿作為球洞,幼兒則需要在一定時間內,采用腳背外側踢球的形式,將足球運到球洞。在幼兒完成一輪游戲后,與幼兒家長擊掌,互換角色,幼兒充當球洞,告知家長腳背外側踢球的技巧和基本方法,幼兒家長使用腳背外側踢球。在完成足球游戲,克服各種困難的過程中,幼兒對足球運動可產生深入認知。對于幼兒及幼兒家長來講,在無形之中,也進行了有效親子互動,為培育子情感、增強親子交互成效,做出輔助作用。在幼兒為家長講解足球運動技巧時,也可強化幼兒對足球知識的記憶,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結合幼兒需求,為幼兒開設足球游戲化課程,可供幼兒在足球游戲中,接觸足球運動,感知足球魅力,為培育幼兒足球運動能力,培養幼兒綜合品質,均可帶來寶貴促進作用。基于此,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應當深入探究課程實踐策略,精準把握課程設計方向,呈現優質教學課堂。
參考文獻
[1]安琳芳. 試論幼兒園大班足球游戲活動的指導策略[J]. 甘肅教育研究,2021,(03):82-84.
[2]牛志睿. 幼兒足球教育游戲化課程的創新途徑[J]. 當代體育科技,2020,10(09):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