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盈廣
摘 要:國家的繁榮和民族的復興需要素質教育的提升。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準也發生了變化。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需要淵博的知識,更需要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創新能力;文化素質;人才培養
引言
數學是基礎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數學學科有很多功能,其核心功能定位于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奠定基礎。創新是人們發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任何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小學數學教師面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1、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觀。
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都是以知識積累為基礎,輔以技能培訓。這極大地阻礙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抑制了學生的創新熱情。為了在當今社會培養創新型人才,我們需要一支創新型教師隊伍,參與創新教育的研究和實驗。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認真學習創新教育的理論和觀點,掌握創新教育的研究和實驗方法,關注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完成角色轉變。此外,教師需要改革舊的教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根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真正實現學生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目標的要求,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轉變觀念:1.轉變教師的角色意識。作為新課程的一部分,教師應該從知識促進者轉變為學習者、促進者和學習導師。從教師到科學創新型教師;從單一教師到綜合教師;從傳統教學方法到現代教學方法;從面向所有學生到面向所有人和面向個人的結合。作為“學習者”,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一起學習和提高;教師作為“引導者”,應該引導和促進學生的體驗;作為課堂教學的“領導者”,教師要把握課堂教學走向,引導學生發展方向;作為“合作者”,教師應該轉變自己作為教師的身份,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把學生當作志同道合的朋友。改變教師的學生觀。教師的學生觀是教育成敗的關鍵。教師對待學生的教學態度,是教學理論和實踐中的重要課題。在教學中,學生不僅是教師的上帝,也是特定的認知主體和信息交流的主題。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將課堂視為完全由教師來主導的課堂。在現代教育發展的背景下,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學生將逐步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作為學生的“引導師”,教師將承擔更多的引導與服務的角色。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每一位學生,愛每一位學生。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每個學生都是可塑的,未來值得期待。我們不能用統一的尺度來衡量每個學生,也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每個學生。學生不僅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動力之源、能量之庫。教學既不是支配學習,也不是取代學習。教師教學的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學習。教師不應該從教學開始,而應該從學生的學習開始。老師影響著班上所有的學生。學生不僅向老師提供反饋,還與同學交流,形成交流思想、知識、情感和技能的網絡。這個過程是師生之間對話和理解的過程,以實現良好的師生關系。它是一個多向互動、動態生成的過程,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是師生在體驗中共生、共同成長的過程。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欲望。
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是直接促進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師應采用以下方法:用舊方法吸引新事物,用交流激發興趣;發現矛盾,引起懷疑和興趣;開始故事,激發興趣;制造緊張、引起興趣等。抓住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帶著追求知識的欲望和懷疑,進入探索新知識的過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識別問題情境,并將學生融入課堂的主動教學過程。讓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新的感受、新的發現和新的體驗,保持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保持活躍的思維狀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發展的創造力。
3、提高學生參與度,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根據全新教學理念要求,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將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方向,以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科應用能力。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受教學理念和教學理念的限制,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不高,無法自由探索和學習。他們只根據老師的課堂講授來記憶知識點,這阻礙了學生全面化發展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整個學習過程,形成師生之間的動態交流。教師的責任不是“教”,而是引導學生怎么去“學”,不是滿足學生“學”,而是引導學生“學”。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嘗試實施參與式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設置更多的問題,使學生對問題產生好奇,進而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教師應認真監控、保護和引導學生的競爭力、自信心等心理;應該鼓勵學生創新,以增強他們的學習信心。
總結
總之,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活動空間、表達方式、創造信心和經驗積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技能。要從多方面入手,努力發掘每個學生的創造力,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范會敏,陳旭遠,張娟娟.基于精準框架的素養導向數學課堂教學評估——以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示范課教學視頻分析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1,30(02):20-25.
[2]梁治明.數學文化融入課堂的方法和途徑——評《基于高中數學核心素養的教學設計與反思》[J].中國教育學刊,2020(08):115.
[3]邵貴明,胡典順,柳福祥.論數學核心素養在高中數學課堂落地生根——以人教版高中“對數”教學為例[J].數學教育學報,2020,29(06):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