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俊生 張國鏞 高羽
[摘要]職業本科院校加強一流專業建設是提升自身辦學水平、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的必由之路,具有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政策方針、促進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引領“三教”改革等多重價值。為了推動一流專業建設的有序推進,職業本科院校需要加快建立健全專業人才供需研究機制、專業調研與論證機制、專業建設管理機制以及質量保障機制;同時,還需要加快完善專業建設規劃,制定專業建設標準,打造突顯類型教育特征的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探索新型專業教學模式,以此穩步實施一流專業建設。
[關鍵詞]職業本科院校;一流專業;高質量發展;機制
[作者簡介]徐俊生(1988- ),男,廣東揭陽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講師,碩士;張國鏞(1959- ),男,重慶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教授;高羽(1981- ),女,山東兗州人,重慶人文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重慶? 40152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中的‘研究型嵌入’模式與路徑分析”(項目編號:20YJAZH023)、2021年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時代‘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1SKSZ069)和2021年重慶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高校后疫情防控與大學生生命教育深度融合路徑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1-GX-41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4-3985(2022)09-0057-07
近年來,我國本科教育持續開展了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disciplines of the world )建設,簡稱“雙一流”建設。“雙一流”建設是新時期我國為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促進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而做出的重要戰略決策。職業本科院校是我國新興的一類本科學歷層次的職業院校。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是國家高等教育政策方針的重要指向,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邁向高層次、高水平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然而,當前學界關于職業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研究還比較匱乏。為了提升職業本科院校專業建設的質量,文章從系統闡述職業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價值出發,深入分析了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的主要機制,并指明了一流專業建設的具體路徑,以為彌補學界研究的薄弱環節略盡綿薄之力。
一、職業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價值
(一) 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政策方針
專業是我國高等院校教學體系的基本單元,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基礎性地位。高等教育專業建設一直是國家教育政策關注的重點。職業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新產生的一類院校,致力于建設一流專業,既是國家教育政策的要求,也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政策方針的體現。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是貫徹落實“雙一流”戰略,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部署。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正式啟動了“雙一流”建設工作。職業本科院校屬于高層次的職業教育,也是本科院校的一個新類別,“雙一流”戰略以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為目標,自然也包含了職業本科院校及其學科。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正是依照《實施辦法》的要求,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建成世界一流職業本科院校和一流專業學科,推動本科職業教育辦學和育人邁向更高水平,實現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強調要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實施現代職業技術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建設一批高水平職業技術院校和專業,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就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相關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總之,職業本科院校建設一流專業是近年來我國社會主義職業教育事業建設發展的重點任務,也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具體體現。
(二)促進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職業本科院校作為職業本科教育的實施主體,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對促進職業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是有利于增強職業本科教育適應性。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促進專業鏈與產業鏈對接,改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結構至關重要。從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建設內涵的角度看,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首要任務在于圍繞國家重大戰略,緊密對接產業升級和技術變革趨勢,面向國家戰略新興產業與人才緊缺領域布局專業,著重開設和建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由此優化我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和供給結構,進一步增強本科職業教育的適應性。二是有利于提升職業本科教育質量。專業建設質量是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基礎,加強專業建設是提高高等職業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從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建設要求的角度看,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包含一流人才培養理念、一流人才培養方案、一流師資隊伍、一流教學團隊、一流實驗實習條件、一流課程資源、一流生源質量、一流就業質量、一流學生創新成果等諸多方面,與此相關的各項建設工作,都有利于提升職業本科教育質量。三是有利于增強本科職業教育的社會吸引力。職業本科教育的行業影響力與社會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源自職業本科院校的專業建設水平和質量。一流專業建設不僅能幫助職業本科院校在職業教育市場中建立競爭優勢、樹立品牌,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者和行業企業參與辦學;還能夠提升學校的社會美譽度,吸引更多的學子報考,改善生源質量,從而為職業本科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三)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
一流專業建設是高等院校培養一流人才的基礎。職業本科院校辦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而一流專業建設是職業本科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培養卓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一方面,通過開展一流專業建設,職業本科院校明確了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方向。早在2015年,國務院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就明確提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要著力培養具有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心,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各類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優秀人才”。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需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總體方案》的精神及工作要求,以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為目標。另一方面,開展一流專業建設為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奠定了重要基礎。《總體方案》提出“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傳承創新優秀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等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主要建設任務。這些任務都與專業建設密切相關,通過全面落實各項工作,職業本科院校的內涵建設將獲得顯著強化,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都將在水平和質量上得到提升,這對于本科職業教育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來說,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四)引領高等職業教育“三教”改革
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打造一流師資、一流教法、一流教材是題中之義,將會引領高等職業教育“三教”改革走向深化。一是職業本科院校通過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將會引領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改革。師資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支撐,建設一流師資隊伍是建設一流專業的重點任務之一。職業本科院校基于建設一流專業開展教師隊伍建設,不僅需要加快培養和引進世界優秀人才,還需要持續優化在職專業教師成長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增強人才隊伍可持續發展的能力,以及優化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可以說,一流教師隊伍建設過程中的每一項工作都與職業本科教育教師改革息息相關,將有助于推進和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教師改革。二是職業本科院校通過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將會引領高等職業教育教法改革。教學方法是專業教育的構成要素,是高等院校專業內涵建設的重點,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本科職業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需要吸收和運用現代化的知識傳播方式。在教學理念上,要求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中心,構建啟發式、探究式的教學模式;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求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教育帶來的變革,建立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教學模式。在此過程中,職業本科院校的探索和實踐必將推動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變革。三是職業本科院校通過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將會引領高等職業教育教材改革。教材是專業教育內容的主要載體,也是專業建設的基石。職業本科教育領域中與一流專業相匹配的教材,要具備整體性、適用性、先進性、精良性和穩定性等特性,表現形式靈活多樣,裝幀設計精致優良,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職業本科院校建設一流教材,需要建立新的教材編寫和選用機制,采用新的教材編寫手段和方法,這既是一個探索的過程,也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能夠為高等職業教育教材改革積累有益經驗。
二、職業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機制構建
(一)完善社會人才供需的研究機制
職業本科院校建設一流專業的前提條件是專業布局契合區域產業發展格局,符合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結構,因而首先要建立社會人才供需情況研究機制。一是建立區域人才供需基礎數據采集制度。職業本科院校布局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契合的專業,關鍵在于準確評估及預測區域社會經濟系統中的人才供需現狀和未來趨勢,尤其是要做出正確的區域人才供需預測。因此,職業本科院校要加快建立區域人才供需基礎數據采集制度。由于區域人才供需數據采集是一項涉及全面的系統性工作,僅僅依靠職業本科院校自身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職業本科院校加強與地方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計部門、教育行政部門以及各行業相關管理部門等的協同,共同開展區域人才供需基礎數據的采集和分析工作。二是建立區域人才供需狀況分析論證制度。區域人才供需基礎數據采集只是進行社會人才供需情況研究的第一步,在做好相關數據信息采集的基礎上,職業本科院校還要建立區域人才供需狀況分析論證制度,在加強自身的數據分析研究能力建設基礎上,深化與行業組織、科研院所的合作,組織校內外學者專家、行業資深人士分析所采集到的人才供需數據,建立人才預測的方法論和模型,為職業本科院校專業布局提供堅實依據,并將分析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三是建立區域人才供需狀況信息發布制度。職業本科院校應加快建立區域人才供需狀況信息發布制度,向教育行政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發展改革委等職能部門發布專業報告,及時向社會公布人才供需狀況研究分析的有關信息和結論。
(二)建立一流專業選擇調研與論證機制
職業本科院校建設一流專業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而基于人才培養應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原則,職業本科院校應選擇與國家戰略密切相關的戰略新興產業,以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緊缺的相關領域,來確定一流專業建設目錄。為此,職業本科院校需要建立一流專業選擇調研與論證機制。一流專業選擇調研制度主要由院系專業辦學實力評估制度和社會需求調研制度這兩部分構成。評估院系的專業辦學實力,是為確認其是否具備建設高質量、高水平專業的主客觀條件和能力。職業本科院校要建立辦學實力評估制度,通過對各院系的師資、教材、課程、科研、教研成果等各方面的評估,遴選出專業綜合辦學實力較強的院系開展一流專業建設。而調研社會需求是為確保一流專業建設成果能夠創造較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職業本科院校要構建完善的行業市場調研制度,定期抽調一線教師、教學管理人員深入行業企業,調查研究相關行業領域對專業技術技能、專業服務以及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狀況,以此作為遴選一流專業的依據。
專業選擇調研為一流專業的遴選和確立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礎,但由此遴選出的專業是否適合確立為一流專業,還需要對專業的選擇進行論證。因此,職業本科院校在一流專業建設中還需要建立包括校內專家論證制度、社會評議論證制度的專業選擇論證機制。一方面,職業本科院校應組織學科帶頭人、相關專家、教學管理者審查前期調研工作,著重評估和論證院系的辦學實力;另一方面,職業本科院校應公示一流專業遴選目錄,并主動向行業組織、合作企業、第三方教育評估機構等社會性主體征求意見,科學借助社會力量論證一流專業目錄的合理性。
(三)打造一流專業建設管理機制
專業建設管理直接關系著專業建設質量。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應把專業建設管理機制建設擺在突出位置。一是加快健全專業建設領導機制。職業本科院校首先要設立組織領導機構,即專業建設委員會。需要明確的是,專業建設委員會的成員構成必須保持來源多元、結構合理,既要包括校內教學工作的分管領導、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也要吸納行業資深人士、企業技術專家、大師名匠等社會性高端人才的參與,通過多主體的參與,保證專業建設委員會決策的科學性。在完善專業建設委員會成員構成的基礎上,還需要進一步明確各個成員的管理職責,合理分配管理工作的內容。然后,由專業建設委員會加快制定完善專業建設管理制度,如委員會會議制度、教學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評價制度、“雙師”隊伍建設制度、教學資源平臺建設制度、實習就業管理制度等。二是持續推動專業共建共管共享機制建設。一方面,職業本科院校要完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加強與行業企業的互動,深化校企教育資源整合,融合1+X證書制度,推進校企全要素合作,引進行業企業崗位職業標準,促進一流專業建設與企業生產實踐高度有機統一,實現一流專業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另一方面,職業本科院校要完善共建共管長效機制,積極參與加入區域產教融合平臺、職教聯盟等團體組織,充分發揮行業企業代表在校內專業建設委員會、行業委員會等機構中的作用,強化多元參與一流專業建設與管理,不斷完善制度保障,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一流建設管理機制。
(四)創設一流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
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是確保專業建設達到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必要條件。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建立健全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是邏輯必然,也是現實要求。具體而言,職業本科院校推動一流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建設,需要從完善督導評價機制和多元投入機制兩方面著手。專業建設監督評價機制是專業建設質量保障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本科院校建立一流專業建設監督評價機制,重點工作在于納入多元監督評價主體和構建多元監督評價制度。在評價主體上,本科職業院校應納入涵蓋行業組織、企業、院系師生、第三方評價機構等多元主體,堅持“視角多元,內容多維”的評價原則,賦予每一類評價主體平等的監督權和評價權,保證一流專業建設監督評價工作的全面客觀落實。在監督評價制度上,職業本科院校應建立價值評價與效益考核相結合、定量評價與定性評議相結合、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式綜合評價制度,既要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收集和挖掘一流專業建設各項指標數據,也要組織專業、行業領域的專家學者進行定性評議,輔之以日常動態抽查與周期監測相結合的一流專業建設監督制度,以形成較為成熟完善的一流專業建設監督評價機制。
在完善專業建設督導評價機制的基礎上,還要加快健全多元投入機制,統籌建設經費預算,為建設一流專業配置充裕的教育經費資源。各級政府要將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本科教育適度傾斜,通過辦學經費支持職業本科院校的建設發展。同時,職業本科院校應提高辦學經費的統籌層次和利用效率,以優質專業建設為目標,把教學經費更多投向一流專業建設,樹立教育品牌。此外,職業本科院校可以人才定向培養、人才共育、輸出專業服務等形式,吸引廣大行業企業參與一流專業建設,尋求重點企業或者重要行業的扶持,拓寬一流專業建設經費的籌集渠道。
三、職業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實施路徑
(一) 完善專業建設規劃,制定專業建設標準
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要將完善專業建設規劃、制定專業建設標準作為頂層設計的主攻方向,以構建一流專業建設的總體框架。其中,專業建設規劃是一流專業建設的綱領,有助于職業本科院校教職員工準確和深入地理解一流專業建設的基礎、意義、目標、方向以及路徑,能夠為一流專業建設提供思想、理念和方法論指導,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職業本科院校應在充分征求院校一線專業教師、行業企業代表意見的基礎上,基于院校辦學實際,立足一流專業建設定位,清晰界定一流專業建設的規格,并系統總結高職院校在國家優質專業建設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成功的經驗,制定一流專業建設的整體規劃,保障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
專業標準是專業建設工作科學化、規范化的根本保障,職業本科院校要建設高質量高水平專業,需要構建科學完善的專業標準體系,發揮好專業標準的示范引領作用。職業本科院校要順應職業教育現代化的總體趨勢,以行業產業的崗位需求為出發點,緊盯當代高新技術研究和應用前沿,結合一流專業定位、建設目標和發展方向,以及職業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規格,建立全面、科學、系統的專業標準,并完善一流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教材標準、師資標準等系列標準。在此基礎上確立專業建設目標,具體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和教育資源建設目標。其中,人才培養目標包含人才培養的政治思想、知識與能力結構、人文素質、道德修養等要素,教育資源建設目標包含師資、課程、實驗室、實訓基地等要素。明確一流專業建設目標,職業本科院校不僅要明確一流專業人才培養與教育資源建設的常規目標,充分體現出高等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目標的高規格、高層次;還應明確一流專業人才培養與教育資源建設的特色化目標,要能夠充分體現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定位和特色。
(二) 加強專業教育資源建設,打造突顯類型教育特征的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
專業教育資源是專業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專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要加強優質的專業教育資源建設,打造凸顯類型教育特征的專業課程與教材體系。職業本科院校加強一流專業課程開發,既要借鑒高職院校優質專業課程開發的經驗,又要突出職業本科教育一流專業課程應有的定位、規格和特色。在實踐層面,職業本科院校可建立基于“職業分析—目標分解—課程構建”的三步驟專業課程開發模式。其中,職業分析是課程開發的前期工作,職業本科院校可根據專業布局與一流專業選擇調研結果,分析一流專業對應行業企業一線崗位專家和技術人員的能力素質結構,作為一流專業課程開發的依據。目標分解是構建課程前的準備工作,職業本科院校可根據一流專業對應崗位的技能需求,科學分解理論課程、實踐課程的教學目標,以此分別設計相關課程教學模塊,編排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構建是課程開發的主體工作,職業本科院校可根據不同教學模塊的性質、內容、功能及其內在聯系,整合教育資源,構建課程內容,完成課程建設與開發工作。
教材是專業教學質量的重要影響因素,職業本科院校在強化專業課程建設的同時,還要不斷深化教材改革,打造內容豐富、靈活多樣的一流專業教材體系,以建設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一流專業。專業教材建設工作主要分為教材編制、教材選用兩方面內容。在教材編制上,職業本科院校要運用好區域產教融合平臺和校企協同機制,與行業企業、社會性培訓機構等主體共同開發專業教材內容,突顯專業教材的類型特色。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職業本科院校應充分借鑒現階段高職院校開發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的方法,大力開發與產業生產實踐結合緊密、適切實用的專業教材,同時要積極開發數字化、網絡化教材。在教材選用上,職業本科院校要擴大教材選用的范圍,重點關注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同類型專業教材,以“優中選優”的追求遴選專業教材,建立教材選用監督制度,促進教材選用全流程公開公示,以強監督推動教材選用質量不斷提升。
(三) 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專業教學質量
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要高度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實施內外兼修、引育并舉的措施,著力構建“雙師型”教師隊伍,為一流專業建設賦能。一是制定科學靈活的教師聘用政策,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在國際優秀人才引進上,職業本科院校可以借鑒普通本科院校引進國際優秀人才的成功經驗或先進做法,建立適應本校人才需求和教學實際的國際化師資聘用政策與制度,積極開發國際化師資合作培養和引進項目,在全球范圍內招攬“雙師型”人才。在國內優秀人才引進上,職業本科院校要主動與行業、產業建立廣泛的聯系,增強和普通高校、科研院所、培訓機構等組織的人才交流與合作,積極聘請社會上卓有建樹的大師名匠到校擔任專兼職教師。二是加強專業教師培養工作,促進在職教師專業成長。在職專業教師培養是學校師資建設的根本,也是構建“雙師型”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的核心。職業本科院校要優化現有專業教師的發展空間與環境,加強教師隊伍的培訓與專業提升,激發教師群體專業成長,鼓勵在職專業教師入企掛職鍛煉,增強技術技能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機會和條件輸送在職專業教師脫產進修,全面提升在職專業教師群體的專業素養。
(四) 構建新型專業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綜合職業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
專業教學模式是專業教育實踐的表現形式,也是專業建設的構成要素。本科職業教育專業教學模式,既有與高職教育專業教學模式的類型同構性,又有與普通本科教育的層次相近性。職業本科院校開展一流專業建設,可借鑒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模式,也可吸收普通高等院校的理論教學成果,兼收并蓄,博采眾長。一方面,要加強構建新型專業教學模式,突出對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另一方面,要兼顧理論知識的系統性與實踐知識的實用性,構建新型專業教學模式。職業本科教育培養的是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要求具備較強的復合能力、創新能力等。在教學模式的構建上,職業本科院校要注意吸收普通高等院校的理論教學成果,適當參照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科專業建設模式,建立適用于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的專業理論教學模式,發揮傳統課堂教學在理論知識教育方面的優勢,注重專業學科理論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保持學生專業理論學習的深度。同時,職業本科院校要參照高職院校普遍采用的校企“雙元”育人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驅動為主,注重案例引領、項目導向的“工學結合,知行合一”的教學模式,尤其要注意保證實踐性課程和課時在教學體系中的比重,著力開辟企業車間、實習基地等“第二課堂”。
此外,職業本科院校在專業教學過程中還要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機融入,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形成。職業本科院校以一流專業建設推進卓越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工作,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應統籌專業教學與創新創業教學,在專業課程體系中設置與專業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程;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應搭建集專業技能實訓與創新創業實踐訓練于一體的綜合型實訓平臺,依托平臺舉辦模擬創業、創業大賽等系列活動。
總之,職業本科院校加強一流專業建設是培養卓越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所向,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和意義。一流的專業需要系統完善的機制作保障,職業本科院校需要通過強化機制建設,找準一流專業建設的入口,明確責任,堅持目標導向,加強頂層設計,針對一流專業建設,制定量化目標,抓好落實,把好一流專業建設的質量關,以提高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韓雙淼,謝靜.“雙一流”大學創新人才培養戰略研究——基于C9高校建設方案的文本分析[J].現代教育管理,2021(5):30-37.
[2]王家男.一流本科教育下地方高校本科專業建設發展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17(5):105-108.
[3]周光禮.“雙一流”建設中的學術突破——論大學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J].教育研究,2016,37(5):72-76.
[4]廖祥忠,譚笑.“一流專業”群:爭創“雙一流”的核心競爭力[J].中國高等教育,2018(9):43-45.
[5]高羽.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建設的指向、機制及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1(19):19-26.
[6]郭翠蘭.應用型本科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策略探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9,40(26):34-37.
[7]龔添妙,朱厚望.高職院校一流專業建設的邏輯思考與行動框架[J].教育與職業,2019(7):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