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
【摘要】“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量以及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長,這就對教師課后作業的布置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為了幫助教師與學生更好地適應這一情況,小學語文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做到減負增效,在盡可能減輕學生學習壓力的同時,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利用簡單輕松的作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本文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創新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真正實現為學生減負減壓的目標。
【關鍵詞】作業設計;小學語文;雙減;策略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為了積極響應國家的“雙減”策略,關系到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問題,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在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進一步明確學生的負擔所在之處,并能有效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及創新,進而落實“雙減”政策。教師需要改變以往的方式,在備課及作業設計方面多投入精力,設計適合的作業,調動各種因素讓學生主動學習,唯有如此,才可以做到“雙減”。
一、引導學生自主設計作業,鍛煉各項能力
在新課標的“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在始終堅持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高質量的語文減負學習的目標。只有開展高質量的語文高效學習,這樣才能積極相應“雙減”政策要求,也能切實提升小學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實現“減負”與“增效”兩不誤。家庭作業的完成是大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難題,而這也是影響小學生各項能力提升的重要阻礙。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教師應當立足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結合班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基本特點,對課后任務的模式與內容進行一系列的調整。小學語文學科最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同時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些自主設計的作業,即鼓勵學生家庭作業的自主設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與學習興趣為自己布置家庭作業,同時提倡實踐類動手類的作業,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小學生以較大的熱情參與到課后的實踐類活動中去,切實提升小學生的自主實踐動手水平,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語文課堂知識的復習鞏固與運用。
二、設計層次性作業,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考慮到小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特點,他們特別是在認知水平、理解能力、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一定差異,學生作為學習當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當中應更注重這些差異,在教學之中做到“區別對待”。新課標提出,把以往教師作為主導,學生作為跟隨的關系進行改變,要求教師應跟著學生的學習來展開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在平時的教學當中,應結合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運用富有層次的教學方式,來適應所有的學生,促使其主動投入到學習當中,作業的設計也是這樣,既然課堂已經采取分層教學,課下的作業就不能“一刀切”,不然就會造成優等生的作業過于簡單,無法起到提升作用,而學困生又認為作業很難,萌生退意。所以作業安排也應重視學生存在的差異,給各個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作業。如此不只每個學生都可以“夠得到”,也能夠獲得能力上的提升,進而避免有抄襲的情況,提升了作業的質量。
例如,在《草船借箭》這一課中,在提問過程中結合所布置的單元課后作業,在學生的回答中感受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程度,老師站在學生的視角和生活經歷來設置問題有助于學生對于文章的進一步理解,并且將在故事中所學到的道理運用到生活中進而達到掌握、理解的目的。在老師與學生交流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通篇講述本文的大致內容,這是首先對全文內容的了解;然后在講述全文主要內容的基礎上詢問學生的理解;最后根據不同學生的理解程度,以及課后作業內容進行詢問,課后作業本身就是對學生理解課文的反饋途徑,結合單元作業完成情況與學生交流哪些方面理解不夠到位同樣是了解學生的一種手段。在了解學生所想之后老師可以有針對性的調整自己課程的安排和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完成單元整體作業。
三、設計個性化作業,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減負增效”自提出以來深受學生青睞,其具有的優勢有很多,在“減負增效”背景下,能夠以這樣方式進行語文作業的設計。教師在安排作業的時候,務必要結合學生目前的情況,且作業一定要有目的。作業要足夠針對性,牽扯到的知識應是教學當中的重點及難點,題目不求數量多少,但要做到足夠精。為了在最大程度上實現作業的價值,最好的方式就是讓教師帶領學生就課堂教學中所學的重點與難點進行系統梳理之后再進行作業的布置,讓學生以趁熱打鐵的方式完成知識點的復習與鞏固。現階段是“雙減”政策逐漸落地各教學階段的時期,同時各線上教學平臺的出現也為教師與學生在課下的授課提供了技術上的可能性。為了同時配合“雙減”政策并實現上述目標,相關人員可以在進行學校智慧作業管理時利用平臺對教師的微課進行同步,讓學生在完成家庭作業的過程中可以隨時觀看教師所錄制的微課,對課堂教學中提到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與總結。
此外,教師在微課中所提到的一些知識點與相關內容,往往也會是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需要重點掌握與運用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在先觀看微課再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大大縮短了學生完成作業所需要的時間,也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同時也切實助力了教師的線上教學。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大大減輕教師批改作業的工作量,提升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也能夠讓教師以更加直觀的形式了解班上學生對于自己所教授學科的學習態度以及知識掌握程度,進而幫助教師以更加高效的形式為學生進行個性化作業的制定。
結論:雙減”背景下,教師需要精簡作業量,以減輕學生課業壓力。但是,減輕作業量并不是以犧牲作業質量為代價。作業布置是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是課堂教學活動在課后的延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還可以評估學生課堂的學習效率。因此,語文教師應明確“雙減”政策下,明確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根據講授課程內容進行作業的安排,有助于學生對語文整個課程的全局把控,更有利于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宗若燦.優化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研究[J].吉林教育,2018(9):54-55.
[2]妥永忠.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1):60.
[3]李圣青.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研究[J].文淵(小學版),2019,(9):742-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