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教育新基建背景下,為實現高職新興專業教學與思政育人目標,解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單一學科教育與多學科教育融合的困境,以云計算專業為例,融合現代教育技術,提出一種STEAM理念導向的專業案例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智能算力,為高職新興專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一種建設思路。
關鍵詞:云計算;STEAM理念;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22)10-0178-03
1 引言
隨著新基建理念的提出,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等新型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互聯網+裝備+教育”的理念不斷沖擊著傳統校園教育[1]。新基建涉及七大領域,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也必然帶來海量的就業機會,各高校的專業設置尤其是職業類院校的專業設置必然與之配套,與時俱進,云計算專業的設置正是新基建發展的產物。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快創新應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普及新技術條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體驗式、探究式等教學,探索新型教學方式[2]。同時,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結合專業特點分類推進課程思政建設,要深入梳理專業課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課程特點、思維方法和價值理念,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3]。這些指導性文件為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提供了指導意見。
本文通過以高職云計算專業為例,基于STEAM教育理念,更強調學科融合教學和知識的多維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科應用能力[4],考慮跨學科案例教學分析,融入1+X證書,探索一種新的STEAM理念導向的專業案例教學模式,為高職新興專業案例教學模式提供一種新的探索方式。
2 STEAM理念導向的云計算專業案例教學模式構建
本文以構建全課程的思政課程體系為重點,基于STEAM理念,在課程的課前、課中及課后充分融入現代信息技術,科學地將現代信息技術貫穿于每一節專業理論課和實踐課之中,跨學科深入挖掘云計算專業課程中所蘊藏的育人元素,推進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高度融合,從而實現專業課程質量與育人成效的雙向提升。STEAM理念導向的云計算專業案例教學模式構建模型如圖1所示。
2.1 現代信息技術助力STEAM理念導向的云計算專業案例教學模式構建
基于STEAM理念的學科融合需要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手段,以“三教”改革為抓手,運用“三二一”原則,如圖2所示,以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支撐課程多環節的開展,貫穿云計算專業案例教學模式全過程,為STEAM理念在云計算課程中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撐。
現代信息化教育手段助力基于STEAM理念的“三種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云計算專業作為一個新興的專業,專業課程有著實踐性強的特點,并以職業教育體系作為媒介,踐行傳統面授課堂、云上互動課堂和實踐技能課堂“三種課堂”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傳統面授課堂”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講授效果好、直觀,由校內教師運用已有的現代信息化技術面對面地講授基礎類知識,筑牢專業基礎,提升對學生多角度思政的可能性;“云上互動課堂”作為“傳統面授課堂”的補充,在疫情等特殊時期,保證教學進度。同時,在正常線下教學情況下,“云上互動課堂”踐行了課堂“雙導師制”,校內教師主講,企業教師輔講,云端互動,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也加速了多學科的融合講解;“實踐技能課堂”由企業專家主講,以企業真實項目案例作為貫穿教學的全過程,同時,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帶來企業知識、企業文化等,為多學科的融合講解輸送了真實的案例。“三種課堂”既可以單獨講授,也可以融合互補;既可以由本校教師單獨完成,也可以由本校教師與企業專家共同完成;既可以為學生帶來專業知識,又可以融合多學科知識共同學習,拓展育人知識面,提升育人水平。
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助力“兩本”教材靈活轉換,提升教師專業及思政技能,促進STEAM理念下云計算專業的多學科融合發展。一本紙質教材,一本網絡教材;一本專業教材,一本思政教材;一本單一學科教材,一本多學科融合教材;“兩本”教材互為補充,相輔相成。紙質教材作為傳統教材,作為教師教學的主要參考依據,但其更新速度慢,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體現最前沿的技術。網絡教材既包括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查找各種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又包括搜集國家出臺的各項最新政策文件,在傳統教材的基礎上,為教師提供更加靈活的課程資料,提升自我專業技能,為學生講授最新、最前沿的技術。專業教材作為專業授課的核心教材,是教師講授專業知識的主要參考教材;思政教材是充分挖掘專業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形成一本概念性的思政教材,充實教師個人乃至學院、學校的思政庫,提升思政育人成效。單一學科教材是一本本學科專業教學的教材,是以學科為依托的教材;多學科的融合教材是依托于單一學科教材,提煉教材中能融合其他學科的內容,基于STEAM理念形成多學科融合案例庫,最終形成多學科融合教材,提升學科融合性。
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為“一個中心”的教學方法服務,助力教師把握教學方向,及時調整思政及學科融合的教學內容。“一個中心”指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時,根據課前、課中及課后學生的反饋,適時調整多學科融合的教學內容,以期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當然,也可以根據現代信息技術分析的結果,適當為不同學生提供差異化的教學,以發揮學生的特長。
2.2 課前、課中、課后多環節構建STEAM理念導向的云計算專業案例教學模式
2.2.1 課前案例教學模式構建
課前環節是專業教育,尤其是新興專業課程教育的重要環節,也是充分調動學生上課興趣及積極性的重要一環。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下,課前環節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學生參與的途徑也日益多樣化,為STEAM理念與云計算專業的結合提供了發展的可能性。
(1) 選取典型思政及學科融合案例,建立課程思政案例、學科融合案例與課程每一個章節的映射關系。在思政、學科融合案例的選取上,遵循“主、緊、鮮、典”四字原則,如圖3所示:
主:以“勇于擔當,錘煉品格,熱愛祖國”為主題,選取典型思政、學科融合案例。以一個統一的主題為中心,任課教師在選取思政、學科融合案例時,目標會更加明確,思想也更加深入,學生對于課前思政、學科融合案例的任務搜集也會更加有目的性。
緊:緊扣教材,深入挖掘思政、學科融合元素。思政、學科融合典型案例教學不是脫離教材而存在,恰恰相反,我們必須要遵循教材,以教材為原型,思政、學科融合案例為教材中所闡述的基本原理和實驗操作服務,使得教學不會脫離教材的中心。
鮮:與時俱進,貼近學生生活。當前,社會發展與時俱進,思政、學科融合案例若停滯不前,學生便對案例失去興趣,長此以往,思政、學科融合案例教學不僅起不到良好的教學作用,反而事倍功半。選取貼近學生生活的,比較典型的熱點問題,與時俱進,不斷提升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對思政、學科融合案例教學的積極性。
典:選取最具代表性、最具感染力的案例。案例要經過慎重的選擇,能夠見微知著,以點帶面,充分體現某一事件的本質。案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學生課前準備的思政、學科融合案例,課中經過多次討論,最終選取一兩個典型案例作為本章節關聯的案例,更為重要。
(2) 完善教學資料,在教學資料中明確思政、學科融合內容
更新課程思政、學科融合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最大不同是重實踐教學,在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標準中,充分融入產教融合、思政教育及多學科融合知識,充分體現學生的專業技能、職業精神及家國情懷。
充分運用多平臺教學資源拓展教學資料。云課堂作為教學的主要平臺,為學生提供全過程的課程輔導,由任課教師自建,提供上課簽到、布置作業等輔助教學功能;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等平臺融合多方優秀的教學資源,作為學生的拓展平臺,為學生的全過程學習提供輔助支撐。
2.2.2 課中案例教學模式實施
課堂中的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體現教學效果的重要組成部分。課中教學要充分依托課前及課后環節,在課程開始時,要檢查課前準備環節的完成內容,形成典型案例;在課中教學過程中,要根據課后反饋內容及時調整思政、學科融合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
(1) 基于STEAM理念的案例組內討論,推選組內典型案例
課程伊始,將班級同學以不同的形式進行分組,組內成員各自展示課前準備的案例,組內討論,評選出組內典型案例作為小組代表案例,進行小組匯報展示。由于班級同學的興趣點和擅長點都不同,基于STEAM理念所選擇的與主題貼近的思政案例會有所不同,涉及的學科也有所不同,充分展示了同學們與專業結合的興趣點,同時,也形成了跨學科小組內濃郁的討論氛圍。
(2) 基于STEAM理念的教師點評,推選班級典型案例
組內討論完畢后,由小組代表展示小組典型案例。然后,開展基于STEAM理念的點評:先由各小組之間互評,形成組間成果交流的匯報展示;接著,教師點評,引導學生推選出適合本章節專業課程的1~2個典型案例,作為與專業課程融合的契合點。在不斷交流與思想的碰撞中,產生專業與興趣的融合點,不斷加深專業與思政、單一學科與多學科的融合,提升專業知識技能。
2.2.3 課后案例教學模式反思
(1) 在課程考核環節,將學生的思政、學科融合學習要素作為一個重要的指標
課程充分考慮考核的全面性,在課前會布置課程思政、學科融合案例搜集的任務,任務完成情況將作為學生動手能力、表達能力及學習態度的一個參考標準;
課程在考核時,充分考慮思政、學科融合案例內容的展示與匯報表達的能力,結合思政、學科融合內容的學習效果,在課程結束時,添加涉及思政、學科融合類的考題,將其作為課程考核的一個考核環節。
(2) 在課程結束后,形成教學反思,改進課程
記錄課程反思日記。在教案教學反思模塊或者課程反思日記本上,記錄本次課程反思的詳細內容,包括教學反思以及思政、學科融合案例融合的反思,為下一次課程的改進提供簡單思路。
深入了解學生反饋。課后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與學生進行深度交流,通過教學平臺發布討論、話題等線上方式,以及課程中提出問題等線下方式,找出學生感興趣的思政、學科融合案例以及學生提出的改進意見,不斷反思與編制教學應急預案得以改進。
3 建設成果
通過在云計算專業課程中,提出一種STEAM理念導向的專業案例教學模式,專業課程教師在挖掘思政、學科融合元素過程中,充分展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初心,進一步明確了教書育人的崗位職責,提高了個人在挖掘專業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學科融合元素的能力,明確了育人責任,提升了教學成效。
通過在云計算專業課程中引入STEAM理念,讓學生在畢業前夕進一步接受思政育人及多學科融合元素的教育,為學生走上工作崗位踢好臨門一腳;培養學生在搜集思政、學科融合案例過程中的搜索、表達、整理等能力,引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的案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找準中華倫理文化與專業課程的結合點,在潛移默化中以文化人。同時,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在小組合作中,明確責任擔當與安全意識,不斷創新,錘煉品格,培養熱愛祖國,為祖國貢獻一份自己力量的家國情懷。
通過在云計算專業課程中,提出一種STEAM理念導向的專業案例教學模式,為專業課程與思政結合的建設提供一些可借鑒的經驗。課程在建設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形成一些可供其他課程借鑒的思政、學科融合經驗,從而形成思政、學科融合教學案例庫,以示范引領全課程思政案例教學;課程在建設的過程中,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其他課程參與課程思政、學科融合的積極性,從而在學校乃至整個高職院校形成一個課程思政、學科融合的良好風氣。
4 結束語
隨著案例教學法的發展,案例教學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科運用到教學中 [5]。但是,傳統的案例教學法往往案例比較單一,不能滿足高職新興專業發展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種STEAM理念導向的專業案例教學模式,采用線上線下混合方式,融入跨學科案例,為新興專業課程建設與育人發展融合提供一種可供借鑒的思路,為教育智能算力生態體系提供跨學科融合的建設思路。
參考文獻:
[1] 賈保先,張務農.高等教育新基建的制度意蘊、價值取向與推進策略[J/OL].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5[2021-11-22].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026.G4.20211103.1025.042.html.
[2] 教科信〔2021〕2號. 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于推進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高質量教育支撐體系的指導意見》[S],2021.
[3] 教高〔2020〕3號.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S].2020.
[4] 逄錦勝.基于STEAM理念的課程重構及課堂轉型[J].中國教育學刊,2021(9):105.
[5] 王忠義,彭思源,王娜.STEAM理念導向的圖書情報碩士專業案例教學模式[J/OL].圖書館論壇:1-11[2021-10-0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306.G2.20210825.1336.004.html.
【通聯編輯:梁書】
收稿日期:2021-12-15
基金項目:基于“云課堂”的高職院校有效課堂建設實證研究——以《網絡組建與管理》課程為例(2020XJJG14)
作者簡介:陸延(1989—) ,男,江蘇宿遷人,講師,碩士,主要研究領域為云計算技術及應用。